黑海惊现「低成本高回报」战果:乌克兰无人艇仅用30万美元造价,以极低成本击毁俄军价值5000万美元的「铠甲-S1」和「黄蜂」防空系统,创下无人艇搭载无人机作战的首次成功案例,令全球瞩目。此次行动中,乌克兰利用廉价无人艇成功摧毁俄军先进防空系统,凸显了不对称作战的巨大威力,也为未来低成本高效率的军事战略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周内,乌克兰无人艇两次创下奇迹:先用无人艇发射无人机攻击俄军目标,后又用无人艇发射空空导弹击落俄军米8直升机,一举击伤击落两架!这「无人艇+无人机」新战术为何如此奏效?其秘密在于巧妙地结合了无人艇航程远、载重大的优势和无人机的灵活精准,有效弥补了双方各自的不足。例如,「海婴」无人艇拥有1000公里续航和1000公斤载重,而击落米8的MaguraV5型无人艇,也具备800公里续航和320公斤载重,远超自杀式无人机。
乌克兰无人艇作战能力有限,吨位小、适航性差导致其难以发射大型武器,只能依靠近距离自爆式攻击,且成功率低易被拦截。以「海婴」无人艇为例,其携带的炸药、火箭发射器和大口径机枪威力不足,精度也难以保证。面对岸上目标,无人艇更是力有不逮。近期俄军击毁三艘乌克兰无人艇便佐证了这一点,凸显了其作战效能的不足。
无人机速度快隐蔽性强,但作战距离短威力小;无人艇航程远载荷大,却速度慢隐蔽性差。巧妙结合两者优势,用无人艇投放无人机攻击,就能实现远距离精准打击,尤其适合对付俄罗斯陆基防空系统。
无人艇携无人机攻击防空系统,听起来很酷炫,但实际操作中困难重重。首先,无人艇本身的稳定性和续航能力是巨大挑战,海上环境复杂多变,对小型无人艇来说,保持稳定姿态并完成远距离航行并非易事。其次,无人机发射和回收机制的可靠性也至关重要,如何在颠簸的海面上精准发射和回收无人机,这需要技术上的巨大突破。最后,如何确保无人机能够突破敌方防空系统的拦截,成功摧毁目标,也是一个巨大的难题。这些难题的存在,使得「无人艇+无人机」战术并非易于实现。
小型无人艇受限于吨位,在复杂海况下搭载和发射无人机难度极大。海面颠簸会影响无人机固定、发射甚至惯导系统校准,因此目前这项技术主要应用于大型舰艇。
乌克兰无人艇、无人机成功打击俄军,背后依靠的是精准的情报支持。这不仅需要事先掌握俄军赫尔松防空系统(如「铠甲-S1」和「黄蜂」)的部署位置,更要在系统启动后实时追踪其动态,并精确引导无人机直至命中目标,因为这些系统具备机动性。 情报的及时性和可靠性,是此次行动成功的关键。
乌克兰此次袭击行动背后,北约情报支持乃至无人机引导的可能性不容忽视,这使得事件的复杂性骤然提升。
乌克兰无人艇对抗干扰能力至关重要。无人艇发射无人机的作战模式对稳定性要求极高,任何干扰都可能导致设备失控或目标丢失。因此,乌克兰持续改进无人艇,例如「海婴-阿瓦迪夫卡」就利用「星链」系统主通信,并配备凯米塔公司的卫星通信设备作为备份,增强其抗干扰能力。
乌克兰无人艇发射无人机的战例为未来海军作战提供了全新思路。这种延长杀伤链的创新模式,值得深入研究。我国自主研发的雷霆A2000和虎鲸大型无人艇,具备大量垂直发射单元,若能效仿此模式,实现「一坑多架」无人机发射,其作战效能将远超乌克兰在黑海的行动,尤其是在配备相控阵雷达和近防导弹的加持下,更具压倒性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