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被硬生生逼成军事大国!美媒:中国太强了,英法六国加一起都不及

2024-09-16军情

美国,这个二战后崛起的超级大国,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和领先的科技水平,长期主导着国际舞台。

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这个曾经无可争议的霸主似乎很不安。

中国,在改革开放后迅速崛起。

2023年, 中国GDP达到126万亿元人民币,大约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9.88%到21.67%。

全球195个国家的GDP,中国一个就占了五分之一。

军事方面,同样令人瞩目。

海上有三艘航母, 世界上最先进的驱逐舰之一055万吨大驱,能够执行二次核打击的094型战略核潜艇。

陆地上,有射程可达15,000公里的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能够威胁美国航母战斗群的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

空中,有第五代隐形、超音速战斗机歼-20,运-20大型运输机。

谁也没想到。

短短几十年,中国从「任人欺负」,变成了「列强」本身。

面对这个迅速成长的邻居。

美国并没有选择携手共进,而是采取了一系列限制措施。

2018年,美国开始对中国商品征收高额关税。

涉及范围之广、金额之大,前所未有。

与此同时,美国还收紧了对中国的技术出口管制

特别是在半导体、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等尖端领域。

这些举措,无疑给中美两国的经贸关系,造成很大影响。

不仅如此, 美国还加强了对中国海外投资的审查力度,试图阻止中国获取关键技术。

美国商务部,更是将多家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

其中包括华为、中兴通讯等知名公司。

这些企业,从美国获取技术和产品的渠道,因此受到了严格限制。

然而,封锁与限制,往往不能阻挡进步的步伐。

曾经遥遥领先的优势,似乎正在逐渐缩小。

这种情况下, 美国开始将中国视为军事大国。

这种认知的转变,说明了美国对自身地位的焦虑。

01

「暴发户」的负担

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

美国高层长期以来,都自恃为顶级军事强国。

在他们的构想中,美国应该能够在全球建立军事基地,永远保持全球霸主地位。

这个宏大的「梦想」。

曾经激励着美国不断前进,但如今,却似乎成为了一种负担。

这种追求全球霸权的执念,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美国发展方向。

大量资源,被投入到军事领域。

而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和医疗等民生问题,却相对被忽视。

同时, 为了维持全球军事存在,美国不得不大量印刷美元,这无疑对美元的国际地位造成了冲击。

最终伤害的,是普通美国民众的利益。

美国人做事向来雷厉风行。

这种工作方式, 使得美国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显著成果,成为迅速崛起的「暴发户」。

然而,这种高强度的工作节奏,也带来了明显的副作用。

长期处于高压状态,美国社会似乎变得越来越疲惫。

如今,面对世界格局的变化,美国似乎陷入了一种困境。

一方面,它试图通过各种手段遏制中国的崛起;

另一方面,这些措施的效果却并不理想。

02

多个战线插手,霸权成本越来越高

除了经济制裁,对我国台湾也是屡屡干涉。

1979年,中美建交之后,尽管美国与中国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并签署了联合公报,承诺逐步减少直至停止对台军售。

但美国国会,通过的【台湾关系法】允许美国继续向台湾出售防御性武器。

近年来,美国对台军售依然持续。

例如,在2000年, 美国同意向台湾出售162枚改良型「霍克」防空导弹、相关零配件。

并对台陆军雷达进行升级,以及12架P-3C型反潜机和144枚其他类型导弹。

从1979年到2020年,美国对台军售的次数和总额不断增加,总金额达到了数百亿美元。

嘴上说支持「一个中国」,转头就给台湾卖装备。

简直是鬼话连篇,双面人。

近年来,国际局势日益复杂,美国同时卷入了多个地区的冲突和争端。

从中东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冲突,到欧洲的俄罗斯-乌克兰战争,再到东亚的台海问题

美国,似乎在试图在多个战线上同时插手。

这种全方位的介入策略,却让美国手忙脚乱。

长期以来,美国对台军售,一直是中美关系中的一个敏感话题。

最近的情况表明,美国在履行其承诺方面似乎遇到了困难。

根据美国智库「卡托研究所」的报告:

截至2023年6月,美方拖欠台湾的军售数额已高达205.3亿美元。

这其中包括,原定于2022年开始,交付的大量武器装备。

更令人惊讶的是,美国不仅延迟交付成品装备,甚至连零部件的供应也出现了问题。

一些军购案的交付日期,被推迟到2027年。

有些,甚至连具体的交付日期都无法确定。

一手交钱一手不交货,似乎已经成为美台军售的「常态」。

先收钱,出货拖拉还不能给差评。

一些台湾网友毫不客气的质疑: 「美国是诈骗集团吗?」

美国的这种困境,并非偶然。

在冷战结束后,美国一度享有「单极时刻」。

但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美国维持全球霸权的成本越来越高。

民进党上台后,其「倚外谋独」的路线愈发明显。

大规模,向美国购买武器装备。

不仅给台湾财政带来了沉重负担,更引发了岛内民众的不满。

这些巨额军购费用。

本可用于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军购行为可能会加剧两岸关系的紧张,增加台海冲突的风险。

一些岛内舆论, 痛批美国和「台独「势力里应外合「榨干台湾」,让台湾民众沦为政治博弈中的「炮灰」。

03

被逼成「军事大国!」

近年来,美国媒体频频报道中国军事发展的情况。

一些报道指出,尽管中国的军事技术水平仍落后于美国。

但中国军费的使用效率,却相当高。

人民币高性价比,中国能够以相对较低的成本,获得大量实用的军事装备。

这种高效的军费使用,加上中国持续的经济增长。

使得中国的军事实力,发展速度惊人。

据称,已经超过了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和土耳其六国的总和。

然而,仔细审视,我们不难发现:

美国媒体试图给中国戴上「军事强国」的帽子,不怀好心。

一方面,强化「中国威胁论」的论调,毁坏中国名声。

另一方面,通过渲染他国的军事实力,为本国持续增加军费开支寻找理由,这是一些国家常用的策略。

事实上,从全球军费支出的数据来看,美国才是真正的「大国」。

2024年,美国军费预算达到 8860 亿美元。

中国仅有2300亿美元,只有美国的四分之一。

而且,美国在全球约有近400个海外军事基地,并且有大约30万的海外驻军。

至于美元性价比的下降。

很大程度上,是由美国自身的经济政策造成的。

特别是在面对经济危机和新冠疫情等重大挑战时,美国采取了大规模的量化宽松政策,大量印制美元。

这种做法, 虽然在短期内刺激了经济,但也导致了美元购买力的下降。

如果没有美西方丧心病狂的封杀围堵,中国的军事力量还不至于有今天的成就。

可以说, 中国是硬生生被逼成「军事大国!」

只有中国强大了,才能谈和平。

历史告诉我们,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永远独霸天下。

真正的强大,不仅仅体现在军事实力上。

更在于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文化软实力以及与其他国家和平共处。

面对新的国际形势,美国或许应该摒弃零和博弈的思维,共同探索一条互利共赢的发展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