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俄罗斯还在建造「老基洛」,有二十年差距,潜艇技术水平裹足不前

2024-10-13军情

10月11日俄罗斯海军太平洋舰队第6艘636.33型潜艇「雅库茨克」号 ???在海军部造船厂下水 。

636.3型也就是军迷们熟悉的「基洛级」常规潜艇,是有最初的877型的升级型号(我国引进的是877E型,E是出口英语单词Export的缩写)指挥台和艇尾外观略有变化外,内部的指挥系统(部分数字化)、水声对抗装备和水下兵器(可发射俱乐部/口径反舰巡航导弹和对陆攻击巡航导弹)也进行了适当升级,以适合2020年代作战需要。

但636.3型艇设计年代过于久远了,877型是在1970年代末开始研制的,首艇在1982年服役,在集成苏联战后研制9个型号,多达300多艘常规潜艇的经验积累,「基洛级」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由于采用减震浮筏、管道阻尼、消声瓦、机械设备加工工艺(比如:螺旋桨加工)提高等降噪措施,使「基洛级」的噪音很低,达到了同期德国、瑞典、日本…等国常规潜艇噪音水平,有效提高了对抗北约反潜机/舰的能力,因此它有「大洋黑洞」的美誉。

但随着科技进步,到了2010年代之后「基洛级」潜艇已经落伍了,原因就是俄罗斯在常规潜艇技术方面没啥进步,本来打算设计和建造677型「拉达级」替换636.3型,但是燃料电池、斯特林发动机技术都不过关(书本上这些技术多的是,但要制造出来是另一回事儿,看花容易绣花难!),677型的首艇「圣彼得堡号」居然建造了连续建造了13年,但不知什么原因一直不能下潜,第二艘艇「喀琅施塔得号」从2005年开始建造直到今年1月31日才服役,至于说能否形成战斗力还不好说。

叙利亚内战期间俄军黑海舰队的636.3型「顿河畔罗斯托夫」号向叙利亚反政府武装部队发射「口径」巡航导弹。

由于677型不堪用,俄罗斯只得回头继续建造技术成熟的636.3型填补近海水下防御力量的不足。

但「基洛级」潜艇整体技术水平与2020年代常规潜艇的技术标准有20年以上的差距,首先就是能让常规艇在水下待时间久一些的AIP系统,目前最新的常规潜艇采用锂电池,有储能密度高、充电时间短和总重量轻的优势,已经开始全面替代氢燃料电池、斯特林发动机,目前锂电池技术的掌握在日韩和我国手里,俄罗斯在这方面差距很大。

2020年标准的常规潜艇更加的隐身化,采用X形舵和泵喷推进系统是标配,X形舵操纵灵活更有利于潜艇在暗礁密布的浅海区小半径转弯,即便有一片舵卡死在水下仍有一定的机动能力,相反十字形舵有一片卡死潜艇就得紧急上浮…而636.3仍然是下「十字舵」(缺一片),技术水平比较落后,加上它是水下排水量3000吨大型潜艇,导致在浅海区水下机动性变差,就拿越南订购的6艘「基洛级」潜艇来说,本想在西沙/南沙海域对抗我军水面舰艇的巨大优势,但是既缺乏这两个群岛的水文资料,又难以在水下机动,能力还不如我军的039型艇(小宋)…。

而泵喷推进系统完全取消了传动轴和螺旋桨这两大噪音源,俄罗斯确实在这方面有研究,图里就是黑海舰队B-871 埃罗索号」安装了泵喷推进器,但是该艇测试了很久,一直未见被其它后续建造的「基洛」沿用,很可能就是技术仍然没有达到满意的效果。

目前世界上对指挥台围壳进行隐身化处理的只有我军039C和瑞典的A-26型艇,实事求是的说,常规潜艇即便是安装了AIP系统也无法像核潜艇那样在水下待90天,最多一个星期就必须上浮充电,问题是2020年代的反潜装备,特别是长航型反潜无人机大量的使用(使用合成孔径雷达),潜艇在通气管状态下航行被发现的概率都非常大!对指挥台进行修型隐身化处理势在必行。

俄罗斯的流体力学基础雄厚,但是这么多年了从「基洛」到「拉达」指挥台设计仍然没有变化。

外军做的我039系列潜艇外观演化对比图,他们对我军常规潜艇的关注度高于俄罗斯。

海军的发展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从俄罗斯常规潜艇裹足不前的发展来看,真就应了这句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