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印国防参谋长放狠话:不再重演62年惨痛教训,若再战中国不敌印度

2024-09-13军情

对于中国而言,印度就像甩不掉的牛皮癣,虽然屡屡在中印边境冲突中吃亏,但依然不断挑衅,执意纠缠不休。

印度人之所以如此执着,部分原因可以追溯到1962年发生的中印边境战争。

这场惨败给印度人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冲击,印度军队一直渴望能够洗刷耻辱,印度国防参谋长甚至直接对中国发出强硬言辞。

中印二次开战

比平·拉瓦特是印度军队中排名前十的重要人物,曾担任陆军参谋长,现任国防参谋长。

拉瓦特对1962年的惨败始终难以释怀,他也被视为印度军中鹰派将领的代表。

拉瓦特曾指出,若中印双方无法通过谈判解决边境争端,战争或将成为唯一的选择。他还强调,印度不会重蹈1962年的覆辙,一旦开战,中国将无法战胜印度。

印军在1962年的失利究竟有多惨,竟让他们几十年来难以释怀?毫不夸张地说,这场失败在全球军事史上都是罕见的,极少有国家能在武装冲突中遭遇如此彻底的溃败。

印军的失败绝非偶然,相较于训练有素、专业化程度极高的解放军,印军简直是一支杂乱无章的队伍。

首先,印度军队在拉达克东部前线仅部署了4个营的部队,而他们需要防守的战线却达到了400公里,这种安排显然违反了常理,显得极为荒谬。

印度军方高层对中国的判断可谓严重失误。

印度情报局局长当年提交给尼赫鲁的报告指出,他们判断中国不会对印度在边境的侵略行为作出回应,更不可能与中国爆发战争。

印度情报局实际上在62年战败中负有重大责任。他们不仅在战前持续提供错误的情报和误判,在中印战争实际进行期间,情报局还频繁干涉军方的指挥行动。

自己本职工作都没做好,还偏爱对别人指指点点,有这样的猪队友,印度怎么可能赢得了。

拉瓦特指出,印度不会再重蹈类似的覆辙,然而实际上,今日的印度军队与几十年前相比,本质上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

首先,印度对其军事实力抱有不切实际的自信,至今仍然认为自己在高海拔地区作战方面具有优势,坚信其山地部队是世界一流的高原作战力量。

然而,现实情况是,解放军根本不在意印度山地部队的兵员素质。即便发生冲突,印军山地部队所要面对的也不是解放军的士兵,而是那些为高原作战特别研制的新型装备,如高机动卡车炮和15式轻型坦克等。

现代战争早已不再需要士兵们面对面交战。实际上,即使在中印边境局势最为紧张的时期,解放军在前线也没有大量部署作战部队。这并非因为没有部队,而是因为没有必要。

印军特有的自信

印度国内关于1962年中印战争,广泛流传着这样一种观点:如果当时印度空军参战,中国军队就会成为战败的一方。

作为普通人,我们很难理解印度人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印度空军作为全球表现相对低下的航空力量,究竟是从哪里获得的勇气,敢于与正逐步接近世界顶尖水平的中国空军进行较量。

印度空军在世界空军史上简直是个笑柄,提到印度空军,大多数人联想到的总是层出不穷的坠机事件。

在当今航空技术如此先进的时代,印度依然能长期维持如此高的事故率,着实令人难以理解。

印度空军是一支典型的多国装备空军,主力战机几乎全是进口机型。这种现象在全球并非罕见,但像印度空军这样汇聚来自多个国家航空装备的例子却屈指可数。

由于各国战机拥有各自独立的维护和后勤体系,体系越多,运营起来就越复杂。然而,印度人显然并未对此给予足够重视。

印度号称南亚的第一强国,为什么不去研制自主的国产战机呢?其实,印度并非没有做过尝试,只是结果不太理想。

LCA光辉战机的研发已持续将近40年,项目启动时,四代机还被视为先进战机。如今,五代机已成熟十余年,而LCA光辉依旧问题重重。不得不让人疑惑,一架依赖西方技术拼装的四代轻型战机,研发为何如此艰难?

从印度空军的态度可以清楚看出,印度国产战机的表现如何。相比之下,印度空军更倾向于将军费投入那些价格高昂但更为可靠的西方战机上,而对于LCA光辉战机,仅仅象征性地进行了采购。如果LCA真的是印度的骄傲之作,印度空军的反应绝不会如此冷淡。

有趣的是,印度不仅认为自己能够与中国空军抗衡,甚至还自信拥有某些技术上的优势。印方相信,在中印边境的空中局势中,印度空军占据着主动。相比之下,他们认为中国空军部署在边境机场的歼16和歼20不及印度的阵风战机和苏30MKI。

即使是像拉瓦特这样的印度高级将领,他们的言论往往也显得缺乏理性和逻辑。正是由于印度军队这种难以理解的自信,印度才会在边境上屡次挑衅中国,企图加剧两国之间的矛盾。

事实上,如果中印之间再度爆发大战,印度的败局只会比1962年更加惨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