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中国为何以武力回应印度?背后的原因其实相当直接

2024-09-12军情

2020年6月15日,中印边境的加勒万河谷地区爆发了一场激烈的冲突。

此次战斗中共有680人参与,经过8小时的激烈混战,结果是解放军以80人的力量成功击退了600名印军。

加勒万河谷冲突

从现场的照片来看,双方在战斗中几乎都主要使用了棍棒作为武器。

近年来,中国与印度在边境的多次冲突中,几乎每次都是双方相互用棍子和石头进行攻击——使用冷兵器似乎已成为两军的共识和默契。

明明两国都有飞机、大炮、坦克和航母,甚至不乏枪支弹药,为什么在边境冲突中,大家还是选择用棍棒对抗呢?

独特的对抗方式

在当今这个热武器主导全球的时代,两个国家之间经历了数十年的冲突与争执,甚至双方的边境驻军每天都提防对方可能出现的动向,但经过多年对峙,却没有人敢真正开火。

在全球范围内,这种情况是相当罕见的。

1962年的中印边境战争是中国和印度之间最为严重、规模最大的边境冲突。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

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短短一个月内,就将东段一路推进至所谓的「麦克马洪线」以南,接近传统习惯线的区域,并彻底消灭了西段印军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所有据点。

第二次中印边界冲突发生在1967年的乃堆拉山口。

此次依然是印军挑起事端,试图借此机会侵占中国的部分领土,并且攻击我方士兵,向我军投掷手榴弹。

中印于1967年发生的边境冲突

最终,双方的对抗升级为炮火交锋,在一个月内进行了两轮战斗,最后这场冲突以印军难以应对而结束。

第三次发生在1987年,涉及中印边境冲突。那时,印度的鹰派官员试图通过「震慑」手段来对中国施压,不仅在边界增加军队部署,还派遣米格-23战机飞越中印边境以进行挑衅。

印度的米格-23战斗机

我军迅速做出了回应,并在边境增派了大量兵力,双方紧张对峙。然而,这次印军并未轻易开火,最终由于印度国内各派意见不合,他们败下阵来。

随后,印军逐步降低了边境的驻军,双方的冲突也平安无事地得以解决。

时间进入2013年,印度正式宣布中国军人在「斗拉特别奥里地」地区越过边界搭建帐篷,因此印度军队也前往该区域,在离我方营地300米的地方设置了帐篷。

中印帐篷对峙很明显。

两军的帐篷也呈现出相互对峙的局面。

实际上,我军士兵并未越过边境,这完全是印度方面的挑衅,而这一冲突最终通过外交方式得到了解决。

到2017年,印度对中国在边境修建道路表示不满,在未考虑中国事先的通报下,直接派兵进入中国境内干扰工程,并与中方对峙了超过70天。

幸好这次「洞朗对峙」最终通过外交途径得到圆满解决,印度方面也无条件撤回了境内的军队。

洞朗对峙

最近一次边境冲突与加勒万河谷的事件有关,印度军队越界挑衅,而中国军人则以鲜血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中印为何仅使用冷兵器?

从几次具有代表性的冲突中可以明显看出,印度虽然始终怀有强烈的企图心,想在边境问题上捣乱,但随着时间推移,他们愈发不敢首先动用武力。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虽然印度的军事实力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与中国相比,无论在哪个领域,中国在国际上的军事排名始终领先于印度。

在许多国家的视角中,中国一直被视为一个「尚武」的国家。如果印度选择对中国军队开火,那么后果将会非常严重。

众所周知,没人在这种两军对峙的紧张时刻会轻视警惕,大家理所当然地都会做好充分准备。

你想要开枪?那没问题,我也把棍子扔掉,因为我「恰好」也带着一把枪。

什么,你想使用手榴弹和炮火?那我军在西部战区部署的多种型号的榴弹炮、火箭炮,以及ZTQ-15型轻型坦克,连同两支集团军,都不会「闲置」了。

不知印军所建的那些防御工事,是否能够抵挡住在30秒内发射40枚炮弹的10式/11式火箭炮。

如果还需要部署空军的话,我国的歼-20也可以好好活动一下。

如果这个趋势持续下去,印度的死伤人数很可能会是「普通群架」的成百上千倍。而即便付出如此惨重的代价,他们也不会实现自己的目标,这究竟有什么意义呢?

与印度不同,中国之所以不愿意开火,并非是因为无法取胜,而是由于一旦动枪,虽然胜算几乎达到100%,但伤亡不可避免。

中印两国军方在边界进行会谈。

印度毕竟是个军事强国,与他们发生军事冲突不仅难以获得什么好处,还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处理双边关系——这可不是几场新闻发布会就能解决的问题。

届时,美国或许会再次出来喧闹,真是让人更加困扰。

因此,由于我国具备多种先进武器,中印两国都决定以冷兵器方式进行交战,印度担心再次遭受打击,而中国则根本不想发动战争。#深度好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