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美国选出朝鲜战争8大名将,麦克阿瑟第四,彭老总第二,谁第一?

2024-07-07军情

「这一仗我们不打,就得后代来打」,这话听起来挺悲壮的,新中国那会儿,真是拿出了背水一战的架势,硬是把美帝国主义给震住了 70 多年。这「抗美援朝」战役,对美国军方来说,简直就是个挥之不去的噩梦,他们战后一度回避这段黑历史,但最终还是得面对现实,联合各方部门,总结出了一堆战败的教训。

战争结束后,美国那边的将领们也没闲着,他们对朝鲜战场上的表现进行了一番「客观」评价,评选出了战争中的八大名将。嘿,你猜怎么着?这名单里头,有五位竟然是中国将领,我们的彭德怀元帅,那可是排在了第二名,这可真是给中国人民长脸了。

说到这儿,你可能会想,那麦克阿瑟怎么样了?告诉你,他也没闲着,虽然在战场上没占到什么便宜,但在这评选中,他还是挤进了前五,排名第四。这排名一出来,大家就开始好奇了,这排名第一的将领究竟是何方神圣?

克拉克

克拉克,这位在排行榜上稳坐倒数第一宝座的「联合国军总司令」,能挤进这个名单,估计也就是因为他的头衔响亮。作为麦克阿瑟和李奇微之后的第三任,克拉克在美国人的心目中,可不是什么英雄,反而成了个笑话,被戏称为「无能将军」。

朝鲜战争那会儿,克拉克的表现可谓是一塌糊涂,连一场胜利都没捞着。上甘岭战役,那可是克拉克任内发生的,这场战役的名气,可比克拉克本人响亮多了。

1952 年 10 月 14 日,克拉克大概是想在谈判桌上扳回一城,批准了「联合国军」对志愿军发动的「摊牌行动」。这场所谓的「摊牌行动」,直接导致了上甘岭战役的爆发。克拉克本以为自己能捏个软柿子,结果没想到,这软柿子硬得跟石头似的,直接崩了他一嘴牙。

这场战役过后,克拉克终于开窍了,意识到志愿军战士的战斗力不是盖的,是不可战胜的。而当时的韩国总统李承晚,对停战和谈这事可不怎么感冒。克拉克一看,这还得了,直接让美国军队接管了韩国,用武力迫使韩国政府接受和谈。

1953 年 7 月 27 日,克拉克在板门店代表美方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成了第一个在失败协议上签字的美国将军。这事,可真是够克拉克「骄傲」一辈子的。

杨成武

在那个排行榜上,杨成武将军的名字被放在了第七位,这位将军可是个有故事的人。当他踏上朝鲜战场的土地时,美军和中朝联军已经在谈判桌上你来我往了,但关键问题上还是各执一词,僵持不下。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联合国军」在东线战场上又掀起了新一轮的夏季攻势,他们大概是想用飞机大炮来给我们上一课,让我们屈服。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这位老兄派出了 5 个步兵营、十多架飞机、 60 多辆坦克,还有数不清的火炮,气势汹汹地向志愿军 20 兵团麾下的 67 军阵地发起了进攻。

但杨成武将军可不是吃素的,在他的指挥下,志愿军在缺少重型武器的不利条件下,硬是把敌人的飞机大炮给挡了回去。特别是在文登川地区的战斗,杨成武将军在 40 多天的鏖战中,指挥军队摧毁了美军 68 辆坦克,这可真是让范弗里特的「坦克劈入战」彻底成了泡影。

这场战斗之后,美军在朝鲜战场上再也不敢轻举妄动,大规模坦克部队成了他们心中的痛。杨成武将军的这次胜利,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精神上的胜利,他让世界看到了志愿军的顽强和不屈。

洪学智

洪学智将军,这位在排行榜上稳坐第六把交椅的人物, 1951 年 5 月,他肩上的担子又沉了几分,开始兼任志愿军的后勤司令员。在朝鲜战场这片充满硝烟的土地上,他没有被眼前的困境所吓倒,反而发挥出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提出了既分区供应又建制供应的方案,这在当时可是个新颖的点子。

上任两个月,老天爷似乎也想考验一下这位司令员的能力,朝鲜的铁路、公路在洪水的肆虐下变得破败不堪。面对这种情况,洪学智将军没有选择退缩,而是指挥着军队像打了鸡血一样全力抢修。经过 25 个日夜的连续奋战,志愿军的后勤线终于恢复了贯通,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它保证了物资能够源源不断地送到前线战士的手中。

但好景不长,美军也不是吃素的,他们派出了大量战斗机,对志愿军的后勤线发起了所谓的「绞杀战」,一时间,无数的桥梁、车辆、铁路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在这样的压力之下,洪学智将军再次展现了他的统筹指挥能力,后勤部队在他的带领下,通过隐蔽、疏散、伪装等手段,巧妙地保障了后勤线的畅通,这简直就是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玩起了捉迷藏。

在整个抗美援朝期间,志愿军战士对弹药和食品的需求量是巨大的。如果没有洪学智将军的后勤保障,志愿军的作战条件将会变得极其困难,可能连基本的战斗需求都难以满足。洪学智将军的贡献,不仅仅是在战场上的指挥,更在于他为志愿军提供了坚实的后勤支持,这在当时的战争中,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他的名字,也因此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韩先楚

排名第五的韩先楚,这位在抗美援朝时期被冠以"朝鲜战场上最好的前线指挥员"的头衔,真是让人不得不佩服。战争一打响,他就迫不及待地冲上了前线,仿佛是战场上的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 1950 年 10 月 19 日,他带领着第四十军,从丹东跨过鸭绿江,直奔朝鲜战场,那气势,那决心,仿佛是要在那里书写自己的传奇。

紧接着, 10 月 25 日,第四十军在韩先楚的指挥下,打响了抗美援朝的第一枪。首战便旗开得胜,当天晚上就攻占了温井,这胜利来得如此迅速,让人不禁怀疑,这是不是有点太容易了?

在抗美援朝的第二次战役中,韩先楚又督战 38 军打德川,这一仗,打出了"万岁军"的光荣称号,真是让人肃然起敬。到了第三次战役,他更是指挥军队向东豆川、汉城方向发起了突击,成功击破了敌人的"三八线"防线,夺取了汉城(今天的首尔),这一连串的胜利,让人不得不对他的指挥才能刮目相看。

从第一次战役到第五次战役,韩先楚将军都参与到了前线指挥,五次战役结束后,他更是开始担任西海岸指挥所司令员。在防守西海岸的时候,他以攻代守,数次指挥军队发起渡海作战,一连攻下了数个被韩军占领的小岛,这战绩,真是让人瞠目结舌。

他的辉煌战绩,甚至被美国载入了陆军史,这无疑是对他军事才能的最高肯定。 1955 年,在全军评定军衔时,韩先楚被评为上将,成为了开国上将之一,这荣誉,这地位,真是让人不得不对他肃然起敬。

麦克阿瑟

麦克阿瑟,这个名字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但这位美军将领在榜单上竟然只排到了第四,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1950 年,朝鲜半岛上那场突如其来的内战,让原本看似坚不可摧的韩军瞬间变成了一盘散沙,被朝鲜军队打得落花流水,一路败退到了釜山的角落。

当时的韩国总统李承晚,看起来已经做好了随时拎包走人的准备,半岛的统一似乎触手可及。然而,就在这时,麦克阿瑟这位「程咬金」横空出世,指挥美军在仁川上演了一场惊天逆转,直接让韩国军队从败局中咸鱼翻身。

随后,麦克阿瑟带领着他的军队一路高歌猛进,迅速攻占了平壤,甚至一度逼近了中朝边境。这位自信满满的将军,大概以为胜利已经在向他招手,然而,他的美梦很快就被一个人的到来彻底击碎。

10 月份,彭德怀元帅率领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战场。在彭德怀的英明指挥下,志愿军势如破竹,一路凯歌,最终竟然成功攻入了韩国首都汉城。这让麦克阿瑟情何以堪,恼羞成怒的他竟然在未经美国政府同意的情况下,不顾一切地打出了「核威慑」这张牌。

这张牌本想震慑对手,结果却适得其反,不仅没能吓倒中国,反而让自己的西欧盟友惊恐万分。毕竟,当时的苏联也不是吃素的,他们手里的核武器可不是摆设。如果美国真的敢用核武器轰炸苏联的盟友朝鲜,那么苏联很可能就会以牙还牙,向美国的西欧盟友投下原子弹。

艾德礼,这位英国首相,听闻麦克阿瑟的"核威慑"言论后,吓得魂不附体,急匆匆地飞往美国,想要亲耳听到美国总统杜鲁门的见解。这可真是个有趣的场面,一位首相,就这样被吓得像只受惊的兔子,直奔杜鲁门的办公室,满脸的焦虑和不安。

杜鲁门倒是表现得相当镇定,当着艾德礼的面,他信誓旦旦地保证美国不会轻率地使用核武器。这番话听起来倒是让人安心,但谁知道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呢?或许他只是在安慰这位惊慌失措的首相,又或许他真的有这样的决心和智慧。

与此同时,杜鲁门也没闲着,他立刻以总统的名义下令罢免了麦克阿瑟的职务,让李奇微接替了他的位置。这一举动无疑是对麦克阿瑟的一次沉重打击,他的军事生涯就这样戛然而止,被无情地从权力的宝座上拉了下来。

被罢免后的麦克阿瑟,带着满腔的不甘和失落,回到了美国华盛顿。他的余生在一片争议和质疑中度过,直到 1962 年因病去世。

邓华

邓华,这位在中国将领中排名第三的军事人物,似乎总给人一种只懂得军队行工作的印象,鲜少有人提及他在军事指挥上的才华。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在人们眼中似乎默默无闻的角色,却在抗美援朝期间,成为了唯一一位打满全场的高级指挥员,这不禁让人有些意外。

在五次战役的硝烟散去后,志愿军正摩拳擦掌,准备发动第六次战役。但就在这时,邓华却提出了不同的声音。面对美韩联军那铜墙铁壁般的防御体系,他冷静地分析了形势,认为即使志愿军能够以落后的武器装备消灭部分敌人,也难以巩固战果,反而可能会造成自身实力的巨大损失。

这样的见解,无疑是需要勇气的。在一片热血沸腾的战争氛围中,提出主动防御,无疑是给那些急于求成的人泼了一盆冷水。但毛主席和彭德怀元帅却十分认同邓华的建议,这足以证明邓华的军事眼光和战略思考能力。

从那以后,志愿军的战略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从以往的阵地攻坚战,逐渐转变为运动防御战,通过消耗敌人的方式,不断积累小胜为大胜。这种转变,不仅体现了邓华的军事智慧,也展现了志愿军在战争中不断学习和适应的能力。

1952 年 4 月 12 日,彭德怀因手术需要回到北京,邓华接替他成为了志愿军总司令。这一职位的更迭,无疑是对邓华能力的一种肯定。而他之后负责的上甘岭战役的总体战略部署,更是证明了他的战略眼光。

上甘岭战役的胜利,不仅加速了停战谈判的脚步,更是奠定了半岛南北分治的格局。这场战役,可以说是邓华军事生涯中的一次高光时刻,也是他军事才能的一次集中展现。

邓华的军事生涯,或许没有那么多的传奇色彩,但他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表现,却足以让他在军事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彭德怀和李奇微

在美国人的评选中,李奇微这位美国名将竟然被推上了榜首,而我们敬爱的彭德怀元帅,那位带领志愿军取得抗美援朝伟大胜利的军事巨匠,却只能屈居第二。这评选结果真是让人不禁要问:这是根据什么标准来的?难道在他们眼中,李奇微的军事才能真的超越了彭老总?

彭老总在美军气势如虹、咄咄逼人的时候临危受命,带领着装备落后的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与强大的美军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他不仅没有退缩,反而以一己之力,战胜了看似不可战胜的敌人,这样的功绩,怎么不让人肃然起敬,怎么不让人铭记于心?

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彭老总的战法变化多端,灵活机动,展现出了他那高超的指挥艺术。五次战役中,他总是能够胸怀战争全局,知己知彼,用兵自如,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第一次战役时,彭德怀集中优势兵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成功击退了敌人。当进攻受挫时,他又能立即转换策略,故意示弱,诱敌深入,这招真是高明。彭德怀还特别善于利用机动战术,快速抓住敌人的弱点,出奇制胜,这在战场上可是致命的一击。

迂回包抄、穿插分割、近战夜战、运动防御,在彭老总那千变万化的指挥下,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这简直就是一场军事指挥的盛宴,让人目不暇接。

最让人称道的是,彭德怀总是能够从战局的发展变化中,准确估量敌人和自己的作战能力。第五次战役结束之后,双方的战线稳定在了三八线附近。面对美军和韩军强大的防御体系,彭老总没有盲目进攻,而是立即让部队转入防御作战阶段,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这种审时度势的能力,这种深谋远虑的智慧,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彭德怀,在朝鲜战争的舞台上,总能巧妙地抓住敌人的弱点,同时规避自己的短板,将手中的牌打得风生水起。他就像是战场上的魔术师,总能在关键时刻变出一手好戏,将劣势转化为胜势。

而说到那位排名第一的李奇微,他似乎比麦克阿瑟更懂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精髓。上任伊始,李奇微便一头扎进了研究之中,终于发现了志愿军的所谓「破绽」。他注意到,志愿军总是在补给线得到补充后才会发起攻势,而且每次进攻都像是打了鸡血一样,持续时间不超过一周,之后便偃旗息鼓,养精蓄锐。

于是,针对志愿军的这种「礼拜攻势」,李奇微灵机一动,制定了所谓的「磁性战术」。这新战法在战场上给志愿军带来了不小的麻烦,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但如果你仔细琢磨,就会发现,李奇微的所谓新战法,不过是从志愿军那里偷师学艺,换了个名字而已。他的「磁性战术」,本质上就是志愿军惯用的「迂回战术」的山寨版。

李奇微凭借这种战术,虽然没有赢得最终的胜利,但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保全了美军的主力部队。这就像是在一场牌局中,虽然没有赢得比赛,但至少没有输得一败涂地。

然而,如果真要评价李奇微在朝鲜战场上的表现,排名第三或许还算合理,但要说排名第一,那就未免有些夸大其词了。这其中的原因,明眼人一看便知,无非是美国人的私心在作祟,偏袒自己国家的将领。如果李奇微真的那么厉害,那么在这场战争中,他又怎么会成为彭老总的手下败将呢?

结语

志愿军,他们的伟大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的强大,让不少美国大兵们瞠目结舌,百思不得其解。他们挠破脑袋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这支部队就像打不死的小强,总能在逆境中挺直腰杆,一次又一次地站起来。

答案其实明摆着,简单得就像一加一等于二。那是因为志愿军的战士们,他们的心中装着对祖国深沉的爱,他们的胸膛里跳动着对人民无限的忠诚。这份精神,这份信仰,是那些只懂得追求个人利益的帝国主义士兵们永远触摸不到的境界。

想象一下,那些自诩为世界警察的美国大兵们,他们可能在战场上高呼着自由和民主,但当子弹呼啸而过,炮火连天时,他们心中所想的,可能只是自己能否活着回家,能否再次见到家乡的亲人。而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们,他们想的却是如何保卫家园,如何让人民免受战火的摧残。

这种精神,这种力量,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