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到此一游,我是浅正明。
这几天高超音速领域出了好几条新闻,吃瓜群众看得都有点发懵了。中美在高超音速领域都公布了自己的成果,美国那边是进攻性武器,中国的只是些飞行器,这么一对比,美国的高超武器显得更加直白些。
崔研究员公开的资料里说,一片薄薄的HCW能够提升30%的升力。这要是运用到滑翔型高超武器上,30%弹头增量的效果恐怕相当可观。
300千米除以4等于75千米,这意味着就算从75千米的高度开始滑翔,滑翔距离也就300千米。所以,那导弹本体大致就是2500千米左右差不多了。弹道导弹的轨迹那是标准的弹道,2500千米导弹速度的估算就可以用这个公式来表示。
大体上就是指一种高超音速飞行器,飞行高度得有30千米往上,速度超过5马赫的飞行器,具体数据并没有公布 。不过在2022年的珠海航展上倒是公布过MD - 22的相关数据。
MD - 19出现之后,社交媒体上又冒出了另一种飞行器MD - 25。从气动布局瞧瞧,这三种飞行器出奇地相似。按照从小到大的趋势来看MD - 25应该是一种大型高超音速飞行器。至于它到底是用来做啥的,这就不好乱猜了。单从公布的模型外观来看,它应该是一架无人的高超音速飞行器,毕竟看不到任何舷窗之类的东西。
目前领空高度的定义比较模糊。要是有一架飞行器从美国上空80到120千米的范围飞过,美国该咋处理?
第二个情况就是,就算是存在这样的情况(飞行器飞越美国上空)有问题,那这个飞行器的飞行高度,可在绝大多数防空导弹的拦截高度之上了。只有萨德和SM - 3导弹能够有效拦截。但是这个飞行器是可控的那就是说它的飞行轨迹随时可以改变。而萨德和SM - 3是用来拦截「死目标」的,也就是说,导弹根本拦不住能够灵活机动的目标。因为导弹的导引头在算出新的拦截轨道时,就已经来不及拦截了,那目标早就溜过去了,谁让对方速度那么快。
更让人觉得麻烦的是,美国这么厉害的国家,对在亚轨道经过的飞行器竟然毫无办法。而且这个飞行器,还是来自号称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这么一说,这不是让美国挺没面子的。
另外,MD - 22看起来就挺有架势的。首次公布这种飞行器是在2022年的珠海航展上。正常来讲,MD - 19的研究时间应该是早于2022年的,到底是哪一年?都没有人知道。只是从视频公布的时间来看这个已经发展到空投测试滑翔性能这一步了,这就表明进展非常不错了,已经从技术论据阶段走到验证机阶段喽。
MD - 25的研究进度也不清楚。因为到现在为止,在网上都搜不到MD - 25的资料。仅有的图片还是社交媒体上公布的,和MD - 22的布局特别像。网友就是根据三个型号一个比一个大的这种趋势推测MD - 25是一架大型高超音速飞行器,但是说到底,它的用途是什么?没一个人晓得。因为到现在为止,在网上都搜不到仅有的图片还是社交媒体上公布的,和网友就是根据三个型号一个比一个大的这种趋势推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