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报道称,美国不久前提出了一项将在西太平洋秘密测试的项目,旨在破坏未来解放军可能发动的台海两栖登陆作战行动。
而该计划用到的主要装备正是相对廉价的无人机,为此五角大楼还特意向相关军火承包商,提出采购大规模量产廉价无人机的招标方案,这一消息同时得到了美国海军协会网站的证实。
而美国将该计划命名为「地狱景观」,可见其对这一手段威慑能力的期望。
虽然这个名字足够唬人,但实际依旧是并不新鲜的蜂群无人机饱和攻击概念,其实早在2016年,美国就第一次提出了小型无人机的飞行规划,其中就提到了蜂群编组,集群作战等概念。
只是当时军事化无人机的发展应用,依然还主要侧重在侦查、运输以及定点攻击等方面,而且大型的远程无人机也只适合单打独斗,如果用于发动蜂群式的饱和攻击也必然需要考虑成本问题。
但是随着之后小型无人机在实战中被逐渐发掘出更多可行的战例,这一战术的可行性也逐渐被重视。
比如在2018年,叙利亚的武装分子,使用了十多架小型无人机组成的蜂群,向驻叙俄军的两处基地发起攻击。
虽然基本被拦截或击落,但却是无人机蜂群作战的首个实战案例,甚至展现了极具颠覆性的战略价值。
2019年,也门胡塞武装又利用约10架无人机袭击了沙特的油田,一度令其十分头疼。
同年年底,美国的军事研究人员发表了一篇有关无人机群撬动核武器地位的文章,将蜂群无人机的攻击能力和威慑力与核武器等同,并设想了微型无人攻击群在战场上摧毁坦克等大型武器装备的可能性。
而且相比于核弹因为有辐射危害,不可能随意使用的情况,无人蜂群更具有实战可行性。
不过当时对此战术最大的质疑,就是蜂群无人机的攻击效能,毕竟一般的小型无人机能够携带的弹药量也就几十克到几百克,稍大一点的无人机载弹量最大也就几十公斤,和核弹的威力完全不能相比。
无人机真的能够取代核弹吗?威胁程度确实正在飙升!那我们是否有应对之策呢?
就在美国研究人员于2019年提出无人机集群作战,可能挑战核武器的地位之后。
2020年的纳卡冲突中,阿塞拜疆正是合理利用了无人机蜂群助战,将火力侦查与目标指引以及实际打击融为一体,不仅实际承担了超过75%的攻击任务,而且还成功的摧毁了对方众多的远程火箭炮和防空系统,不说堪比核弹,至少在实际作战效果上已经匹敌了导弹。
至于后来爆发的俄乌大规模冲突,更是出现了无人机满天飞的场面,各种型号和级别,以及各种功能的无人机,不仅实现了对人员和固定工事,良好的攻击效果,更让一些传统优势武器装备面临不断折损的尴尬。
比如美国援助给乌克兰的弹簧刀系列无人机,就是一种可针对坦克等战术车辆的攻击性自杀无人机,是无人机与制导炸弹的结合体,又被称为巡飞弹。
虽然它攻击距离只有10公里左右,但是依然让俄罗斯的装甲车辆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而最新的弹簧刀600更是能够实现40公里的最大航程和40分钟的巡航时间,再配合高性能的红外光电传感器,以及导航系统,能够最大程度的实现超视距精确攻击效果。
当然像俄罗斯也有类似的相应武器,通过蜂群作战也一度让德国等方面援助给乌克兰的豹2坦克,也遭遇了被不断击毁的命运。
虽然这些战例,顶多也只能说明无人机的蜂群作战堪比导弹的战术意义,但其实在一些特殊的作战环境下,无人机的效能或许真的会超越导弹。
比如针对防空力量有限的海军舰队,包括航母编队,它们即使再强也无法实现无限的防空,特别是面对廉价的饱和式攻击。
不过相较于导弹无差别攻击的威力,无人机的蜂群作战,应对措施显然更多。
比如去年播放的海军专题片中,还曾披露过我军遭遇26架次外军舰载无人机的攻击威胁,最终在山东舰航母进入战备状态的情况下,将其逼退。
当然对此,我国也还有其它应对措施,比如在具体的应对武器上,我海军除了近防炮等密集阵武器,还有激光武器、微波武器以及电磁脉冲干扰拦截等方式。而且,我军在无人机这方面的攻击能力和战术一点不比美军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