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二战伙食篇22: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吃什么?

2024-07-20军情

二战时,日本在东亚跟东南亚耗费了好多物资,投入了大量战力。因为国家力量不停被消耗,还跟欧美关系变糟了,尤其是欧美对日本战略物资实施禁运,这使得日本感觉自己在经济和军事方面受到威胁,所以就打起了有名的太平洋战争。

那太平洋战争可不是在陆地上打,啥物资都得靠海军给运过去。要是物资让人给截了,海岛上的陆军就没补给了。刚开始的时候,日军还稍微有点优势,可到了后来,日本海军都快不行了,那海岛上陆军的物资自然也就供不上了,结果太平洋战场上的日军都饿得去吃草了,甚至连同伴都吃!

【蓄谋已久的作战手册】

发动太平洋战争是日本早有预谋的,日本参谋部早就着手搞针对东南亚以及太平洋作战的兵棋推演了。日军大本营对太平洋上好多岛屿复杂的地理环境做了探索和摸底。为了让日军在这些岛上更好地生存和打仗,大本营还专门让辻政信带头,弄出了个野战生存手册【一读必胜】,这手册是从日军在海岛作战训练里总结出来的。

【一读必胜】仔细讲了东南亚还有太平洋那些岛屿的风土人情、地形状况、防疫补水以及勤务之类的办法,这书给日军在马来半岛跟菲律宾的闪击战获胜提供了基础。

可后来这本书就不顶事儿了,由于日军在太平洋群岛上连连吃败仗,那号称读了就能必胜的【一读必胜】能给的助力越来越小。说到底,后期的日军在各个岛上都成了孤立无援的部队,连充足的补给都没有,这就使得这本理论教材完全派不上用场了。

【太平洋战争日本陆军每日伙食标准】

标准的吃食这样安排:精米六百六十克、大麦二百一十克、鲜肉十克、蔬菜六百克、腌菜六十克、酱油二十克、味增七十五克、清酒四百克、盐五克、糖二十克、茶三克。

行军打仗吃的东西:精米五百八十克、饼干二百三十克、罐头肉一百五十克、干菜一百二十克、梅干四十五克、酱油四十克、味增三十克、盐五克、糖二十克、茶叶三克、清酒四百克。

【依靠联合舰队的运输】

在海岛打仗,一开始岛上日军的伙食是联合舰队的补给船从本国运过去的,那会儿他们占上风,所以前期食物能按标准发,这时候的日军起码能吃饱肚子。

然而随着战事越发糟糕,美军慢慢掌控了太平洋战场上的制海权,这使得日军能得到的补给食物不断减少,能吃饱饭都成了一种奢望。

就说那饿死率特高的瓜岛吧,日本觉着收拾美军挺容易,就没多带物资,轻装上阵了。可没想到错估了形势,一开始美军就占了上风,短期内打不败美军,结果就变成了拉锯战。

日军饿得不行了,只好求联合舰队给送吃的,联合舰队搞了个铁桶运输计划来补给。可美军仗着有优势,不停地炮轰,这下日军的补给差不多断了,十个铁桶能拿到两个就不赖了,然而岛上的日军不少,补给却少得可怜,把日军饿得都快寻死了。

【饥饿的日军】

后勤补给被破坏,日军能拿到的补给越发少了,每天的伙食标准不停下降。后来,每天的口粮是150克米面、一碗味增汤、110克地瓜,还有50克左右用不知道啥植物做的酱菜。粮食不够时,日军最爱吃的白米饭得省着吃,把米和热带的安蓬芽植物混一起煮,想让食物多点,可这东西一般人吃不下,不少日军吃了都闹肚子。

有限的食物是留到最终决战时用的,到了最后,日本有种叫日之丸的便当,说白了就是个饭团里加个梅干,这就算是最后一餐了。可这伙食根本没法让士兵吃饱,更别提打仗了,所以后期在太平洋战场上,好多日军都是被活活饿死的,非战斗减员的日军特别多。

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日军

在巴布亚新几内亚那地儿,日军的第41联队,后勤补给让盟军给彻底截断了。能找着的吃的,都给吃得精光。这整个连队饿得不行了,直接就因为饥荒垮了。战后一统计,这整个41联队的伤亡率有90%呢,好多人都是饿死的。

在别的地儿,不想干等着饿死的日军,为了求生,只好往另一处海岸转移。可这转移得在热带雨林里走两个月,而日军手里的吃的只够吃七天,所以在转移的时候,差不多都死光了。

在瓜岛那儿的日本兵

日军一开始进攻瓜岛,想着快点打完,就没带多少东西,轻装上阵了。可没料到瓜岛上的美军很难打下来,这仗就变成持久战了。最后,这儿成了日军和盟军的一场大决战。后来美军掌控了制空权,一下子就把进攻瓜岛的日军补给给截断了。

瓜岛那地儿是亚热带的,气候特别潮湿,到处都是数不清的毒蛇和猛兽。而且日军没啥后勤保障,一个个饿得不行,只能啃树皮。甚至有些日军喝了不干净的生水,得了痢疾,这战斗力也就大幅下降了。

没吃的了,好多士兵都没心思打仗啦,真没辙,能吃的东西他们都给吃光了,像树皮杂草啊,苍蝇蚊子啥的,只要能进嘴的,都吃得干干净净。实在找不着吃的,有些日军就盯上了死去的同伴,竟然开始吃日军的尸体。虽说后来不让这么干了,可根本不管用,饿急眼的日军才不会听呢。

这可不行啊,日军军官为提士气,挑了几个兵当敢死队,让他们吃饱去打美军弹药库。可那弹药库肯定有好多人守着,所以派一次败一次。又没粮食,去偷袭的日军只能喝点米汤就上了,最后没吃的了,有些日军干脆就自杀了。

没办法,日军最后只好撤了,那些快不行的重伤员,给他们留下手榴弹,让他们自己了结,就这样,日军在瓜岛这场挨饿的行动中,死了 2 万人后结束了。

【生产自救运动】

瓜岛战役失利后,不少日军明白得在战场上具备持续作战的本事,所以他们就学咱的大生产模式,在太平洋战场上弄起了生产自救活动。但好多岛屿都被美军轰炸袭击了,使得一些生产自救活动都黄了,就那个被称作「种地狂魔」的今村均搞的「腊包尔大生产」运动最像样。

今村均在腊包尔让美军给围住了,补给也没了,海军那些家伙也指望不上。为了不在岛上等死,今村均靠着当地土著的帮忙,搞起了生产自救。

在腊包尔,今村均领着日军种了日本人爱吃的水稻,还种了产量挺高的地瓜和木薯,这些东西都能放挺长时间。没畜力咋整?今村均把留在岛上的马都弄来当耕牛使了。

刚开始那阵儿碰到好些难题呢,像日本的旱稻种子不适应热带的天气,老是没收成,甘薯让虫子咬得差不多都没了,玉米也不咋地,常常被当地的鹦鹉给吃得精光,没辙了,只好拿土著吃的木薯来提取淀粉当主食。

除了种粮食,今村均在岛上还养着猪和各类家禽。这些家畜能提供蛋类和肉,它们的粪便能当肥料用。在这热带岛屿上,人们把各种高糖作物用来制糖。在医药上,他们种了不少药材,为的是有个急用的时候能用上。

吃的事儿搞定了,武器上呢,他们把美军轰炸后留下的各类弹片收集起来,拿去制铁、冶炼。为能长久待在那儿,他们把腊包尔的山给挖空了,弄成日军永久性的守备工事。

靠着这些办法,腊包尔的日军做到了自给自足。别的海岛上的日军都饿得不行了,可腊包尔的日军因为搞大生产运动,一直挺有活力,一直到最后投降都是这样。

那时候每天的伙食标准是:有100克米,260克红薯,还有相当于两公斤木薯量的淀粉,也就是580克。

【战地自救运动】

那腊包尔的自救运动没法照搬,别的岛老是被美军轰炸。为了不被饿死,他们搞起战地自救,像有些日军就弄个「渔猎班」「农耕班」来搜罗吃的,靠抓海产、捡鸟蛋、采海藻啥的补充食物。

同时研究海岛上的植物,搞清楚哪些能吃哪些有毒,这就跟贝爷的荒野求生差不多。就像日军 18 师团,把岛上 46 种能吃的植物仔细分了类,比如说,南瓜的幼芽和叶子腌一下就能吃,芭蕉的根茎、幼芽能做成咸菜存着吃。

挺有意思的,不是谁都能捕捞海产品的。北海道的旭川联队跟名古屋地区的联队,因为传统渔猎习俗,每次都能有收获。可关西这边的师团不咋经常捕捞,所以没啥收获,就只能吃植物了。

总的来讲,在太平洋战场上,除了腊包尔的日军能自己解决吃喝,多数日军都没法得到有效补给,常常挨饿。而且作战环境糟糕,雨林里又潮又热,日军没了海空优势,在太平洋战场上那简直就是慢慢等死。想想日军在二战时干的那些坏事儿,饿死这种下场也是他们活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