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知识

做一名心理咨询师是什么体验??

2015-06-08知识

搞心理——少有人走的路

说说自己的状态,只能代表一小撮咨询师的情况。08年进入到一所高校读书。当初听说我学的心理学,有小伙伴就抓着问一些神问题,比如「猜猜我在想什么」,「搞心理学的是不是自己心理有问题」,或者「你能不能催眠,能催下我不」。看到前面知友也提到同样的苦恼。

我不是一个典型带着一腔热血冲到心理咨询一线的人。08年的大地震,身边有同学出现睡不着的情况,现在看看可能是有点急性应激反应。听说心理咨询有用,能让他睡觉。还有就是了解到大地震后有很多咨询师去了汶川支援。那时候也不清楚他们去干什么,只是觉得好奇。

08年那个年代心理学是怎么样一个地位,我不清楚。只是人们对于心理咨询这个行业还是很陌生,甚至带有偏见。那时候我的一个亲戚听说我学心理咨询,那满眼的怜悯记忆犹新的。那个时候人们对于心理学的接受度可见一斑。大家都认为我是去当「垃圾桶」。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进入心理系学习的第一节专业课是普心,老师就说:「想要赚钱,别来心理系」。从老师们嘴里清楚学心理不赚钱,但倒是各行各业都能干。比如做HR,搞管理,搞商业咨询,做发展教育,或者搞研究。那时候我们清楚搞心理并不等于做心理咨询师,心理学是个海洋。

两个悲剧的事实摆在眼前:

第一,我们是不能做心理医生的。因为没有心理医生这个行业存在,只有精神科医生,那要学医。

第二,心理咨询本科生接触不到,要等到研究生。

选择做一个心理咨询师

在个人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那么强烈执念要去做一个心理咨询师,至少在本科没有。我依然在搞研究,还是做咨询中徘徊。等到进入了研究生后,大家就纷纷有了自己的专业方向。

在心理系这个地方呆,有时候是很幸福的。比起理工科来说,性别比例是倒置的。本科班上30几个人,11个男生。等到研究生,这个比例更夸张。当初和我一起学临床的,只能用姐妹来形容(只我一男)。

某个实务课程的老师说,搞心理咨询的男性会更少一些,当时并不理解,只是觉得在共情,感受性上女性咨询师的确占优。等到毕业的时候才清楚,这句话是有内涵的。

之前的回答中也看到有搞咨询的知友提到学习的花费。是的,搞心理咨询是一条很费钱的道路。对于新手咨询师是不友好的,因为很难接到个案,费用也不高。而每年多次的培训费用,是要用万来计量的。还有每周的个人体验,督导,都需要付费。所以学习心理咨询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有一个师姐开玩笑说,搞心理咨询有时候就像是传销。你提供咨询,收费。然后你参加培训,督导,又会把费用交给上级咨询师。上级咨询师也要督导,培训。然后交给更上级的咨询师......这个金字塔不就建立起来了吗。当然也是个玩笑,咨询的实务,你确实需要有自我体验师帮助里处理个人议题,需要督导师帮助你在职业上点拨,需要培训学习先进经验,与更多大佬交流。

成为咨询师

当今社会对于男女平等的观念越来越发展,越来越接纳。但传统思想对于男性的地位,还是挣钱养家。所以也是能够理解,为什么男性会在金融,IT类似的一些职业中混迹更多。当初一起学习的女同学有十几个,现在还在一线,作为心理咨询师从业的可能只剩下两人。

15年毕业了,我选择进入高校,作为高校心理咨询师。原因也很简单,稳定,有保障,在培训,督导上有一定福利,当然还有寒暑假。对于一个刚出道的心理咨询师,这是不错的一个选择。

相比而言,非常佩服个人执业的同行,他们面对的是收入不稳定,需要花更多精力在个人宣传上,更大的风险,前期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后续的学习。当然也会更自由,可以自如的分配学习时间。

而在高校工作除了稳定,有保障,有一定福利,不愁个案量以外,也是能很容易接触到同行,了解这个行业最新的动态。凡是有利必然有弊,高校咨询师能够用于心理咨询的时间在工作中可能只占1/3的时间,甚至更少。更多的时间需要花在行政管理,教学,危机干预,培训等等方面。

你清楚社会对于高校的期待,要教学也要保证健康,安全。心理方面的健康,危机上的风险也就是系在部分老师们身上的。而高校咨询师就是部分老师们的一员.......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成为一个咨询师多为不易。那几年作为一名高校咨询师,有着制度保证的稳定,同时也有对学生心理危机的提心吊胆,有着对未来职业发展的迷茫,也有油盐纸贵愁督导费。吾日三省吾身,学生有危机吗?咨询能帮到ta吗?咨询做到位了吗?

对于个人职业咨询师前期的状态,题主需要问问个人职业咨询师他们的日常,也许有个更综合的体会。

几年后的咨询师

今年工作进入到了第七年了,不算新手,也不算经验丰富,我依旧在一线工作。做着一份专职咨询师的工作。依然不断的在学习,可能做心理咨询师的人都有学习焦虑障碍吧,或者都是不学习会死星人。不过因为工作原因,参加培训会少了,因为动不得,看书会更多。

做咨询接近8年时间里,最大的变化就是对自己的接纳。也许每一份工作,走着走着都会让你更有认同,更有踏实的感觉。在做咨询师的那一刻,我会觉得,做咨询师很好,我就是咨询师。通过职业成为自我也是一种选择,也是一种方式。虽然我依然会焦虑学生的心理状态,依然有时会对咨询存在全能和自恋的妄想。会因为感觉做得不错开心,也会因为学生不稳定的状态而忐忑。但都慢慢的接受这个过程。

作为心理咨询师的福利,对于自己有时间能去观察,尝试更接近自己。以前的老师,督导都会说,任何技术都拿自己实验。有情绪,不舒服,自觉不自觉地带着咨询师的认同去面对情绪,不舒服,去接纳自己。能接受自己达不到的,能鼓励自己去更多尝试。接受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但可以选择去不去改变。有时能带着同理心,去观察自己的行为,观察家人的行为,少干不少架,也是一个贡献。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我喜欢听郭老师的相声,喜欢听喜马拉雅。不经意就会跳出广告,「心理咨询是朝阳产业,月入过万.......赶快报名培训。」我媳妇就会调侃,说又有人抢饭碗来了。当然我不会觉得这个行业会发生大规模的膨胀,只是觉得不负责任的鼓吹,以及没有资质的培训,可能会给予过多的虚妄,又无法给予现实支持,最终让人太过失望。

这条路不易,非本心,非坚定,非热爱不可延续。希望每一个愿意投身这个行当的人,最终找到自己本心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