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知识

抗拒睡着前的过程怎么办?

2021-11-15知识

你好

抗拒睡前的过程,和失眠确实不一样。

我觉得有三方面的原因:

1、无意识中层面,你并不想睡

2、过度紧张,无法面对黑暗与未知

3、对失控感的排斥

分别来谈:

一、所有的晚睡,本质上都是并不想睡。

虽然不少人,口头上、意识层面觉得应该早睡,而且羡慕那些能早睡早起、生活自律的人,但是他们无意识面有更强烈的动机是--「‘我不想睡!」

原因有很多,如:

白天一直在忙工作,我得打一会儿游戏,才算有自己的空间;

一整天都在处理家里的事情,还顾得上看我的剧,我得留给自己点儿乐子;

家里微信群的消息还没回、亲友们的朋友圈还没去点赞,我可不能错过喽;

这一周好多事情要做,可是白天状态不少,真想晚上趁着安静多做点儿。

无论是因为娱乐,还是学习、工作,总归是他们的「今日清单」上,还有很多欲望没有满足,自己这么草草睡去了,心有不甘。

所以,如果你总觉得还有很多事要干,总有欲求未满的感觉,那么在晚上就激活了太多「 未完成的体验」 ,让你觉得仿佛一天什么都没干、或总还欠缺着什么。

解决这种情况,办法在于: 减少每天要做的事儿!争取少做事情,但是有头有尾,让自己这一天的小目标和未来一周、一个月的目标,尽量有机结合起来,让每一天都是一个小节点的胜利。

所以,同样是娱乐,看一小节美剧,25分钟,就比看一部电影,120分钟更符合实际;

同样是写报告,今天写大纲,明天写细节,后天在修改,就比堆在一天好。

说到根本,是 接受每天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真实的完成度比幻想的高标准更重要

每天尽量不带着强烈的遗憾感去面对睡眠,才能接受「我今天整体过得不错」,睡得心安。

二、到了夜晚,要经历黑暗时期,内心安全感不足的人,会更警觉,让自己保持戒备状态。

在古代,人们普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内心会有巨大的确定感。前现代化的人,虽然会有对饥饿、对虎狼、对战乱的恐惧感(a sense of fear),但是并没有对于不确定的焦虑感。

焦虑感(anxiety)是面对不确定事情、不可名状的内心冲突的痛苦感 。这种体验是工业革命时代后,才出现的。直到19世纪的哲学家克尔凯郭尔定义了这个概念。

可以说,体验焦虑、体验精神层面的强烈不安感,是现代病、富贵病。

当代中国,尤其是年轻一代的人,难以容忍没有电的环境了。而对上一辈的人来说,晚上面对满天的繁星,和家人、朋友闲聊、讲故事,或者仅仅是坐着,发散自己的想象力,是极为常见的体验。

表面上,这只是夜间娱乐、消遣方式上的差别,其实对心理功能也会有影响,如面对未知、面对黑漆漆的氛围,是激活浪漫有趣的想象,还是被抛弃、很无趣的孤独感,这完全是两种体验。

所以,如果你得到亲友的情感支持本就不足、自己安抚自己的情绪又不擅长,那么夜晚,容易暴露在面对孤独、无趣和空虚,以及未完成事件的焦虑感中,精神层面保持着「站岗」的姿势。

而躺着、放松下来,在象征层面,仿佛回到爸妈的怀抱里、住在安全的山洞里。

解决这种问题,方法是:寻求安全感的满足!

首先,可以和比较「母性」的亲友多联系,比如母亲、姐姐、阿姨等,或者朋友中有接纳、友善的特质,比较暖心的人。和他们随意聊聊天,可以得到人际中温情的安抚。

其次,可以练习正念和自我关怀。很多正念引导语录音,语气柔和、内容充满接纳和关怀的气息,也有助于缓解焦虑不安,激活安全感。

再次,是临睡前2.、3个小时,避免看血腥、刺激的新闻信息、娱乐节目。

这些心惊肉跳的节目,是给极其有安全感的人,偶尔解闷用的。不是给安全感本就不足的人看的。不自量力地激活自己的不安全感,这叫「zuo si」。

三、睡前会有一段意识失控的时间,或长或短,对环境操控性强的人,会无意识地排斥这些体验,无法滑入睡眠。

俗话说:「买的着房子,买不到家;买的着席梦思,买不到睡得香」。

房子、席梦思等毕竟是有价的,只要我们发挥意志努力,总还有办法解决。但是生活里,有太多的体验,是我们花钱也买不着的。

恋爱关系如此、家庭的氛围如此,睡眠质量也是如此。

平时,对于自我的要求和想法极为看重,习惯了争强好胜的人,往往睡眠不是很好。相对而言,他们能接受吃苦、忍受复杂的工作,但是他们排斥被动、等待、顺从其他人的情景。

睡眠,恰恰是我们有意识地准备越多,我们越可能干扰了睡眠的自发过程。

比如,眼皮感觉重了,视觉、听觉不那么灵敏了,半迷糊状态,恍恍惚惚,直到失去意识,这是个逐渐失控的过程。

但是,如果我们无意识地要求自己,如「不要胡思乱想,身体必须保持什么姿势,我必须几点前睡着」等等,那么反而开启了自我控制和反控制的过程,激活了自己的意识,又推开了「瞌睡虫」。

这类情况,解决办法是: 接受被动,接受适度的无序

上床睡眠不像起床时间,还能用闹钟定点,睡眠需要的是:感受身体的疲惫,加上第二点说过的,接受适度的未知,哪怕躺着本身,放下自控,任由各种想法、情绪浮想联翩,但是仅仅是接纳它们,不必驱赶他们,反而会越来越靠近无意识的放松过程,滑入睡眠。

总结来看,为了劳逸结合,身心健康,需要从白天就应该有意识地完成中等强度的生活事项;

晚上,让自己进入友善的、安全的氛围,无论来自我安抚,还是亲友的接纳,让身心放松、安宁下来;

早一些洗漱后,不要看刺激性娱乐,而是关注身体的感觉。

可以做正念观呼吸、做身体扫描,仅仅是关注身体当下的感觉;允许一切自由的情绪和想法出现,自然地靠近失控状态。

2021年12月11日 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