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护肤界最火最震的话题莫过于 377-苯乙基间苯二酚 -在护肤品中涉嫌超范围使用问题。
377整个事件的始末是这样:
- 2021-11-20 ,一篇【我的377VC系列备案失败了】传遍朋友圈,添加了377的普通化妆品备案遭到驳回。377作为美白剂在非特产品限用,当时觉得新规出台对于功效成分也会严格管理,但没想到步伐这么快,拿377开刀;
2. 如果说上面这篇微信文让很多人心存侥幸,
2012-12-02
,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对于「
普通化妆品是否可以使用苯乙基间苯二酚?
」这个问题的回答彻底给出了明确回复: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普通化妆品备案问答(十五)
在这份问答中明确:377是美白剂使用,并且377不能用于普通化妆品备案。
在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中,
明确把祛斑美白列为特殊用途化妆品
。
根据【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规范】要求,
宣称「祛斑美白」的产品,需要做人体功效评价试验。
3.
2021-11-30, 国家药监局出手了,彻底明确377不能用于普通化妆品备案。
国家药监局印发了【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关于进一歩加强普通化妆品备案管理工作的通知】。
通知显示,国家药监局在普通化妆品备案质量抽查工作中发现,部分备案产品配方中添加了仅具有美白功效的
苯乙基间苯二酚原料,涉嫌违反【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以及【化妆品注册备案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
,将由各省级药监局予以查处,并在12月20日前将查处进展情况报送国家药监局化妆品监管司。
2.美白剂这么多,而且好多也都用在普通化妆品中,为啥受伤的是377?
-
377的大火
自从2012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批准4-(1-苯乙基)-1,3-苯二酚作为化妆品原料使用的公告(第71号)】发布,【2012-8-7-拟批准4-(1-苯乙基)-1-3-苯二酚-征求意见-食药监保化函[2012]365号-附件】附件中对使用目的和使用限量做了明确的要求。
2012年之后的几年也是不温不火,直到18年开始「成分党「的兴起,加上国外药妆比如城野医生377的风靡,使得377突然爆火,一夜之间,含377的产品遍地都是。
好多产品也都是打擦边球,微量或者微微量添加,就宣称或者暗示产品具有「美白、提亮」等功效,大火之后必有后患。
整个市场相当一段时间是鱼龙混杂,那些添加377的普通产品,由于备案快速,也不用进行做人体功效评价试验就可上市,大大的冲击和伤害了那些特证美白产品,扰乱了市场,同时也是对消费者的不负责任。
3. 由377引发的思考
3.1 377只是一个开始,还有未来更多的美白剂需要被监管,被规范。
其实377这样的美白剂真不少,结构、作用机理和功效明确的一大把,未来是每一个都需要监管吗?还是只是377而已?这是一个值得行业以及药监局思考的问题。
或者可以参考日本、韩国等,专门有一份美白剂清单供企业参考。
3.2 护肤品行业向着更加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
尽管短期内会阵痛,但是长远来看,对行业健康发展,对消费者负责,对企业规范性都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国产护肤品在严格的法律法规监督下,会变得更加有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