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知识

有什么必备的基础护肤知识?

2020-04-14知识

想要基础护肤知识,先从了解自己的肤质开始。

根据自己的肤质和需求来选择相应的护肤品。

下面我将从医生推荐不同肤质的护理方法及皮肤基本结构两个方面来讲解。

一、中国人的皮肤护理指南

小圃和我都在强生接受培训,当时资料几乎全是英文,因此在前面的文章中,也都是引用国外文献为主。

随着文章越写越多,后台用户反馈也丰富起来,我们慢慢感觉到地域的差异—— 气候和文化 对于皮肤的影响非常大。我们在理解国外文献的同时,要更多的参考国内医生们的意见。

因此,再次出发时,我们觉得应该把国内权威的声音作为开篇。

2009年由【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美容亚专业委员会】组织的【中国人面部皮肤分类与护肤指南】就是这样一份文献。

这份指南集合了国内最权威皮肤科医生的意见,又参考了Fitzpatrick和Baumann这两位国外顶级专家的方法,可以说,是目前我们找得到的会对大家更有帮助的资料。

闲话不多说,直接入正题。

我们总是在说,皮肤护理要根据自身情况。

但是,作为一个普通读者,到底怎么来了解呢?你需要一个知识框架。

首先,我们可以从皮肤的功能来开始理解皮肤相关的知识。

如果把身体比喻成城堡,那皮肤的 角质层 就是城墙(找机会我们再阐释角质层的结构和功能)。

图片来源:http://699pic.com

身体中充满水分,而空气总想要把这些水分抽走,皮肤这个城墙就得把这些水分牢牢锁住;身体外面有很多有恶意的入侵者(比如病毒、有害菌以及污染物质),皮肤这个城墙得把这些家伙挡在城外,不给他们机会搞破坏。

城墙的维护很重要。

为了保证城墙的正常工作,皮肤的一个办法是 不停地给城墙刷油 ——多一层对外界入侵者的防护,也多一层对流失水分的阻挡。这层油来自于皮肤内部,一个叫做「皮脂腺」的地方(这个地方的问题常常会产生「痘痘」,以后我们详细说)。

图片来源:http://699pic.com

因为这层油 (皮脂) 的作用很大,又会进一步影响皮肤其他功能,而且医生们直接从外观就可以判断,所以是个很好的分类方法—— 干性 中性 油性 皮肤的分法,就来主要来自于 皮脂 分泌量的区别。

中性皮肤, 皮脂 分泌量正常,皮肤 角质层 水含量正常(10-20%),皮肤紧致,有弹性,表面光滑润泽,细腻,是标准的健康皮肤。

干性皮肤, 皮脂 分泌量低,皮肤 角质层 水含量低(<10%),皮肤干燥脱屑,细腻但无光泽,肤色晦暗,易出现细小皱纹,色素沉着。

油性皮肤, 皮脂 分泌量大,皮肤 角质层 含水量正常或者偏低,皮肤表面油腻,有光泽,毛孔粗大,易发生痤疮、毛囊炎。

(更具体的判断方法和标准我会后面跟鲍曼医生和国内医学专家请教交流后转达给大家。)

在2009年指南中,皮肤护理被分成了下面几个内容。

清洁 爽肤 护肤 防晒 按摩 面膜

具体方法可以参考下图。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以下是大叔划出来的重点。

对于中性皮肤来说:

春夏季节和秋冬季节分别用不同的方法。

春夏季节 皮脂分泌旺盛,清洁时可以适当用一些 清洁力强 的产品,选择一些控油化妆水,用偏清爽的保湿乳液。 春夏季节可以适度去角质,但是3-4周才进行一次。

秋冬季节皮脂分泌减少,应该 降低清洁程度 ,选择 保湿滋润 的化妆水,同时用偏滋润的保湿霜,避免伤害皮肤。

对于干性皮肤来说:

25℃的温水清洁 ,使用温和清洁产品, 不宜使用去角质或者磨砂类清洁产品。

化妆水中,不建议含有酒精。

采用更保湿滋润的护肤品。

由于更易色素沉着,因此在日常护理中,偏重 保湿、滋润、美白和防晒

对于油性皮肤来说:

35℃的温水清洁 ,使用产品的清洁力略高, 每2周可以做一次去角质

选用 收敛控油 的化妆水。

选择 带有控油功能 的保湿乳液或者啫喱。

尽量选择防晒 乳液 (防晒霜过于厚重),适当使用防晒喷雾。

结合控油的保湿,是油皮的工作重点。

对于所有肤质的人,面膜都不能每天使用。

中性皮肤和干性皮肤,每周一次,油性皮肤,可以考虑每周两次。

■ 防晒不必过度追求SPF和PA。

室内如果出汗或者摩擦,考虑4小时补涂一次。

室外应2小时补涂一次。

小结:

这个部分,和我们曾提倡的「九十五分护肤」非常相近。

适度清洁,合理保湿,加强防晒。

可是我们不会止步于九十五分,必须满分才合大家心意,对不对。

用lillian的话说,即便是健康的皮肤,仍愿意花时间和金钱去护肤。因为她们想要的不仅仅是95分,而是——创造101,甚至是110分。

做好了前面的功课,要想再进一步,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还是继续深入了解自己的皮肤。

2009年版那份权威指南,在做了 干性 中性 油性 的区分之后,又详细地做了下面的归类。

色素皮肤

中国人的皮肤,相比欧美人,更容易出现深浅不一的色素沉着。根据色素斑点程度,大体上分成四级。

第一级 面色均匀,没有明显的色素沉着斑;

第二级 色素沉着少于面部1/4, 浅褐色,炎症和外伤之后不易留色素沉着

第三级 面部色素沉着大于1/4小于1/3, 呈浅褐色到深褐色,炎症和外伤之后可留下色素沉着,并且消失较慢

第四级 色素沉着大于1/3, 深褐色,炎症和外伤之后容易留下色素沉着,并且不易消失。

对策:


对于容易形成色素沉着的皮肤,医生们推荐的办法,是 加强防晒,平常使用美白类型产品,必要时使用祛斑类药物减轻色素沉着。

皮肤敏感

皮肤遇外界刺激,比如寒冷、炎热、化妆品、酒精或者药物,容易出现 红斑、丘疹、毛细血管扩张 等情况,还可能会伴随 瘙痒、刺痛、灼热、紧绷 等感受,对普通化妆品耐受性差。

医生们会用一个叫做「乳酸刺激试验」的方法来检测,具体方法是用10%的乳酸,用棉签涂抹在鼻唇沟和面颊,在两分半和五分钟时评估刺痛程度,以及看有没有红斑。无红斑0分,轻度红斑1分,中度红斑2分,重度红斑3分。

敏感也分成四级。

第一级 不敏感,皮肤对外界刺激无反应,乳酸刺激实验0分;

第二级 轻度敏感,皮肤对外界刺激敏感,但是可耐受,短期内自愈,乳酸刺激实验1分;

第三级 中度敏感,皮肤对外界刺激敏感,不易耐受,短期内不自愈,但很少发生湿疹这样的疾病,乳酸刺激试验2分;

第四级 高度敏感,皮肤对外界刺激反应明显,容易发生接触性皮炎、湿疹等疾病,乳酸刺激试验3分。

对策:


对于敏感性皮肤,医生们推荐使用 不含香精和色素,使用温和防腐剂 的产品。 加强保湿,保护和恢复屏障功能。

皮肤皱纹

面部的皱纹按照产生的原理,分成动力性和静止性皱纹两类。

动力性 皱纹包括鱼尾纹、额纹(抬头纹)、下睑皱纹、眉间垂直纹、鼻根横纹、口周垂直纹,说白了就是各种表情动作造成的皱纹。

静止性 皱纹(也叫作重力性皱纹),是由于皮下组织和肌肉慢慢萎缩之后,皮肤失去支撑,在重力作用下形成的皱纹,主要分布在眶周(眼眶周围)、颧弓、下颌区和颈部。

也分成四级。

第一级 没有皱纹,皮肤有弹性,紧致;

第二级 静止状态下没有皱纹,做表情时有一点,皮肤弹性略有下降,开始松弛;

第三级 静止时就有浅细皱纹,做表情时有明显皱纹,皮肤松弛,弹性下降;

第四级 静止时可以看到明显的粗大皱纹,皮肤明显松弛,缺乏弹性。

对策:


对于皱纹性皮肤,需要增加 抗皱霜 眼霜 ,如果皱纹明显,可以考虑 化学剥脱 (高浓度果酸)、 填充 激光 等方法。

日光反应

医生们根据在初夏上午11点左右晒1个小时的皮肤反应来判断(不知道有谁愿意试试)。

第一级 ,日晒之后既不泛红也不发黑;

第二级 ,出现红斑,但是不易晒黑,基础皮肤颜色比较浅(也就是比较白);

第三级 ,易出现红斑,也会晒黑,基础肤色偏浅褐色;

第四级 ,容易晒黑,不容易出现红斑,基础肤色偏深。

对策:


如果皮肤容易泛红,加强对UVB的防护,使用高SPF的防晒产品;如果皮肤容易晒黑,加强对UVA的防护,使用高PA的防晒产品。


如果使用 光敏性药物 (四环素、磺胺类、喹诺酮类抗生素、维A酸和女用激素等),尤其注意防晒。


遮阳伞、长袖衣裤、宽檐帽 太阳镜 ,也能够辅助防晒。

当然,医生们也考虑到了,一个人很可能是干性皮肤,同时又是敏感性皮肤,可能还有皱纹的问题,但是在这份指南里面,没有给出明确的意见。

在我们后面的文章中,我们会按照这个指南的思路,结合其他的文献资料,用实际的产品的使用来做为例子,给大家做分析。

二、皮肤的基本结构

皮肤是什么

皮肤是个「器官」,皮肤是一个「活的器官」。

为什么强调是「活」的呢?

只有活着的东西,才会受伤;

只有活着的东西,才会自我修复。

「深层清洁洗面奶」、「清洁面膜」和「去角质精华」,不过是「撕扯刮削」的温和说法。可皮肤不是石头,它是活的,过度频繁并且高强度地「撕扯刮削」,它就受伤了。

当然,皮肤其实挺厉害,就算遇到了这些挑战,一开始也是不害怕的。

皮肤拥有一个强韧坚固的 表层 (「角质层」,记忆方法:像「角」一样坚硬的层),一个生生不息的 中层 (「表皮层」,记忆方法:靠近「表面」的「皮层」),以及一个提供支持的 底层 (「真皮层」,记忆方法:底层的「真正」的「皮层」)。

表皮层,尤其是角质层

几百万年的进化,是个完美的设计师,对皮肤的设计非常精妙。

皮肤必须扛得住数十年的磨损——就算「角质层」是铁做的,如果不替换,也早就磨穿了。

为了持久地保护内部器官,「角质层」是 不断生长 的,老旧的「角质」,在失去能力后,会从皮肤表面脱落。

图片来自:giphy.com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角质层」一直存在,但是「角质层」中的「细胞」,却是隔上一段时间,就统统换成了新人。

新人从哪里来呢?这就是「表皮层」的责任。如果说「角质层」是军营,那么「表皮层」就是「士兵训练基地」。而且这个「士兵训练基地」还是分年级的,从一年级到三年级。

一年级小朋友,呆在「表皮层」的最底部,叫做「基底层」的地方。大家都还是个宝宝,粉嫩粉嫩的,Q弹Q弹的,感觉一掐就能出水。

二年级小朋友,向皮肤表层走了一点点,这里是「有棘层」,此时大家互相看看,发现都长出了一些「角」。

三年级大朋友,内部开始变得更加复杂,在为最后自己的战斗任务做准备,给自己准备盔甲(坚硬的蛋白质「壳」),同时还储备着建立城墙的工具(准备投放到细胞之间形成致密的防水带),又向皮肤表面走了一点点,此处叫做「颗粒层」。

Image: 「Epidermis」 by Blausen. License: CC BY 3.0

从「颗粒层」出来的细胞,就真的是战士了。

此时,细胞内部水分已经大大减少,但是同时有堆积着大量的特别吸水的物质,我们叫它「天然保湿因子」(NMF)

——主要是一堆各种「氨基酸」,还有「尿素」,还有「吡咯烷酮羧酸盐」,等等等等——之所以在这里堆上这么多吸水材料,就是防止体内的水分流失,水分只要到了这里,就被阻拦住了,甭想离开。

(楼兰姑娘你去何方,前面路太远,前面风太狂,不如停在我的毡房。)

在「学校」的「培训阶段」,细胞表面是充满水分的「细胞膜」。一旦「毕业」,细胞就穿上了坚固的蛋白质「壳」。

这个「壳」的组成中,有「兜甲蛋白」(听起来像盔甲外面的金属片),有「内披蛋白」(听起来像盔甲里面的丝绸衬里),还有「周斑蛋白」和「包斑蛋白」(嗯,感觉像盔甲上的装饰?),稳稳地撑起细胞的结构。

细胞和细胞之间,像曹操的水军战船一样,用「细胞桥粒」铆在一起,大家牢牢地手拉着手——嗯,「牵手」不是意味着身体之间有空隙吗?

——放心,在进入战斗状态的时候,细胞把原本存储在内部的一些「油性物质」给贡献了出来,形成了「细胞间脂质」。

J. van Smeden, et al., The important role of stratumcorneum lipids for the cutaneous barrier function, Biochim. Biophys. Acta (2013)

这个「细胞间脂质」不简单,是个智能的建筑材料——不是一堆油脂胡乱堆在一起,而是像乐高积木,是按特定顺序拚插起来的。

但比乐高积木更高级,不需要外界参与,这东西能「智能」地「自动拼接」,形成一个「一层油/一层水/一层油/一层水」这样的循环结构,极其不透水,又有一些流动性(黑话叫做「液晶结构」,和手机电脑屏幕技术上是相通的)。

(The Open Dermatology Joural,2010,4,10-13)

你也看出来了,这样形成的角质层,结构致密坚固,内部无比吸水,外部滴水不漏——就好像把坚固的城砖表面涂上防水材料,又用极其强的502胶水把这些城砖粘连在一起。

不但打不透,也不漏水,基本上也不会渗油。

赫连勃勃筑统万城:

说到中国历史上最坚固的城墙,那必须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匈奴人赫连勃勃修的统万城。

他创造性的采用了「自相矛盾」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工匠和士兵共同承包一段城墙,工匠每修好一段后,士兵就用大铁椎去刺城墙。如果椎入一寸,杀工匠;如果锥不进一寸,那就杀士兵。历时六年,这座工匠和士兵互相玩命修建的城池终于完工,是以统万坚城,闻名天下。

真皮层

哈,听起来表皮层真的很了不起,一步一步,有计划有预谋地生产出了「角质层」这么一个厉害角色。

可是有一个问题,这么大的一项工程,后勤补给(营养)从哪里来的?

「护肤品~~~~」

「嗖」地一声老师粉笔头飞过去了——人类进化几百万年,这几十年才有护肤品好不好?

(而且好的护肤品不是提供营养用的……这个我们回头有机会说。)

从身体里来,而身体运输营养的方式,是依靠血管。

携带着氧气和营养物质,动脉血管里的血液像大河里的水,逐渐被渠道分流,到各个组织,最后这些引水渠越来越细密,变成极细小的「引水沟」——「毛细血管」。

Aristónico C.G., How to grow hair out, 2018

嗯,不是说真皮层么?怎么扯到血管?因为血管只到达真皮层,表皮层没有了。

真皮层是血管的终点站,氧气和营养物质,到了这里就下车了。为了保证表皮层的营养供应, 真皮层里面有大量的毛细血管

(你问我营养物质下车之后怎么办?步行啊,在我们化工里的行话,叫「渗透」到表皮层里去。所以表皮层和真皮层之间的接口很重要,以后我们也可以讨论这个话题,有些护肤品就是针对这个「接续过程」来设计的,很巧妙,资生堂就有一个特别的DAA技术,专做这个。)

而这些辛勤工作的毛细血管,在「天灾人祸」的情形下,就变成了「红血丝」。

图片来自:pinterest.com

毛细血管平时负责运送氧气和营养物质,一旦到了危机时刻,还要负责运送士兵(巨噬细胞等)。

正常情况下,毛细血管并不需要「扩张」来增加运送能力,但是总是有例外情况,局部区域需要更多的支持,这时候身体就会指挥毛细血管通过「扩张」来多运粮,多运兵。

泛红,往往就是由于毛细血管暂时性扩张,血液颜色透出皮肤表面,我们看到的情形。

短暂地扩张之后,一切恢复正常,毛细血管又会收缩回去,从四车道变回两车道(注意血管永远是单行线)。

但是,如果反复刺激,毛细血管总是被告知要扩张,那毛细血管的压力就很大。如果再配合种种其他原因(比如紫外线的影响,比如身体自身疾病或者营养),毛细血管本身的弹性和收缩扩张能力也在减弱

——长此以往,有可能毛细血管就失去了收缩回去的能力。

这样,「红血丝」就出现了。

图片来自:pinterest.com

小结

聊了这么久,把「红血丝」问题的第一部分说清楚了—— 皮肤的结构

真皮层提供后勤供应,保证皮肤的丰润和弹性(所以如果抗老抗皱,主要要针对真皮层来想办法)。

表皮层在真皮层的支持下,生产出「角质层」中刀枪不入(夸张啦)的战士,水泼不进,也别想出去,外界的有害物质想进来更是千难万难(所以保湿和修复,就基本上是在表皮层做文章)。

图片来自:giphy.com

(当然,我们后面在完整的技术文中,会说明美白主要在表皮层,淡斑主要在真皮层;闭口主要在表皮层,痘痘主要在真皮层;干纹主要在表皮层,深度皱纹主要在真皮层……持续关注哦)

接下来,我们会讨论,在什么情况下,情形会急转直下,红血丝开始露出狰狞面目

——其实身体自身调节能力挺强的,红血丝要出现,其实并不容易,但是一旦出现以后,消除起来也非常麻烦。

明白这些之后,就可以按照肤质和需求进行产品的选择啦。下面就清洁、保湿和防晒产品来做推荐。

01.清洁

一款好的洁面产品很有必要,除了耐受大油皮可以一周使用一到两次皂基,其他的皮肤类型还是建议选用更加温和的洁面产品。

除严重的大油皮,其他皮肤基本上都可以选择早晨清水洁面。

严重的大油皮如果不能接受清水洁面,可以选择一款足够温和的洁面产品,早上的时候使用少量,在面部轻轻带过。

珂润浸润保湿洁颜泡沫 ,氨基酸表面活性剂为主的洁面产品,珂润的产品本身的定位就是适合敏感肌。既能满足温和不伤角质层,清洁力又足够,摁压式的洁面产品省心又省力,每次两泵,洗完也不觉得紧绷。

或者是 宝拉的绿鼻涕 ,采用的主要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癸基葡糖苷。洗完之后皮肤比较润,滑滑的,不习惯的人会感觉好像没有洗干净,但其实已经洗干净了。

当然,也可以用 小圃洁面 。无论是日常的淡妆清洁,还是素颜清洁,都能满足。

「以油溶油」可以温和地溶解脸上的彩妆和污垢,里面还添加了高保湿的成分聚乙二醇-8和角鲨烷。洗后易冲洗,洗完脸后不仅不干不涩,而且几乎没有残留感,脸蛋摸上去滑滑嫩嫩好像会呼吸。

02.保湿

干性皮肤

对于干性和极干性皮肤来说,春夏季节虽然皮肤挑战略微小一些,仍然需要大量的外界支援。

■ 肌研极润保湿乳液

(天猫价:105元/90ml)

配方中规中矩,但是选择了【GTCC】和【氢化聚异丁烯】这两个肤感还不错的油脂,并且把一部分比较黏腻的【甘油】换成了【双丙甘醇】,试图缓和一下比较厚重黏腻的肤感。

同时,没有选择刺激性比较强的「离子型乳化剂」,甚至在「非离子乳化剂」中还加入了一些更温和的【PPG-10甲基葡糖醚】,更凸显出配方师想要降低刺激性的初衷。

选择了【羟苯甲酯】和【羟苯丙酯】作为防腐剂,中规中矩。不过这个选择就产生了一个问题: 如果皮肤有破损,要避免使用这个乳液。

虽然做了很多调整,但是肤感整体还是比较厚重,干皮和极干皮能接受,混油皮恐怕就有点受不了。

■ 理肤泉特安舒缓修复霜(安心霜)

(天猫价:285元/40ml)

为了调节肤感,加入了【硅油】和【淀粉辛烯基琥珀酸铝】,肤感更加清爽。同时,在配方中更多采用了能够提供配方质感的【乳木果脂】,配合【角鲨烷】,保湿能力是可以的。

但是也由于粉体的加入,如果后面产品搭配不当,有搓泥的风险。同时包材设计需要改进,因为使用到后来会挤不出来。

Minon氨基酸保湿乳液

(天猫价:129元/100g)

配方似乎更倾向于用【保湿剂】,也就是【甘油】、【丁二醇】和【木糖醇】来解决保湿问题,因为这样可以提供更好的涂抹感,不会「油乎乎」的,同时也能帮助皮肤保持住水分。

配方中加入大量不同种类的【氨基酸】,以期获得更好的抗炎症的性能,对于干性皮肤的「subclinical inflammation」(临床不能观察到的慢性炎症),应该能够提供一些帮助。

中性皮肤

中性皮肤在春夏季节,皮肤油脂的分泌会比较大。

成长和衰退:

我记得有一本书,叫做【明年更年轻】,一个美国医生和他的病人联合写的,提出来一个观点,人类细胞只有两种状态,要么成长,要么衰退。春夏季节是一个成长季节,【皮脂腺】也会根据此时自身周边环境,尤其是激素变化,判断自己要加班加点工作。

也就是说,此时中性皮肤已经偏向于油皮了。前面说到的那些产品,可能秋冬季节中性皮肤还可以接受,此时就受不了了。

■ 玉兰油水润滋养系列

(官网价:39元/50g)

这个其实介于干皮和中性皮之间吧,现在这个季节可能还是略微油了一点,看个人判断。

配方应该是当年神户研究中心做出来的基础,虽然不断调整,但是整体骨架是没有变的。宝洁的配方把【聚合物增稠剂】和【淀粉辛烯基琥珀酸铝】用到了出神入化, 产品的触感非常高级,有余韵,但不黏滞,没有拖泥带水。

除了基本的保湿功能,还有玉兰油经典的【烟酰胺】加【泛醇】组合,能够促进皮肤新陈代谢——【烟酰胺】耐受的话,长期使用也有美白功效。

■ 露得清水活盈透保湿凝露

(天猫价:119元/50g)

油脂不算多,因此质地非常清爽。最大限度地使用了硅油和硅弹性体,肤感柔滑,但是有人可能觉得是「硅滑」。

群里的姑娘们普遍认为这是一个适合油皮的夏季产品。

防腐剂选择了【苯氧乙醇】和【乙基己基甘油】配合,对于极少数人来说,可能会有轻微刺痛感。

■ 城野医生(喜莱博)紧致提升海洋胶原凝露

(天猫价:330元/50g)

就是城野医生的金霜。

这个产品使用感其实也不算清爽,但是油皮其实是友好的。主要原因是它的保湿成分大量使用了水解胶原来做。

虽然水解胶原口服对于我们的读者来说可能效果不明显(如何用事实说谎?「口服美容」真相),但是作为保湿剂还是相当有价值的, 因为和皮肤成分接近,贴合性也就好,保湿能力也强。

而且金霜是Dr. Shirono开发,用来作为激光手术术后的恢复类产品,所以在增加细胞活力和促进愈合方面,也应该是花了心思的。我儿子的湿疹发作的时候,我一直是给他用金霜的,家里一堆金霜的空瓶。

如果非要提一点意见的话,就是配方表太长了,结构比较复杂,不符合我的配方美学。

大油皮

对于大油皮来说,夏季的保湿真的是个问题。

其实大油皮很多的皮肤屏障并不好,因为长期反复上妆卸妆,频繁清洗,有很多人都已经变成了部分区域油的要死,而另外一部分区域又需要保湿的状态。

可是前面那些产品都不想用——夏天稍微有点油就觉得糊在脸上。

对于这个人群,我们在群里讨论了很久,只有一个推荐。

Topix的SRS Bio-Repair Therapy ,以下简称SRS。

(暂无官方售价)

这个产品的设计思路真的很独特,很适合今天我们讲的题目。

在保湿方面,可以说是中规中矩,甚至特意为油皮做了调整——一点【甘油】,再加上【挥发性硅油】,上脸之后基本上就是「船过水无痕」,没有任何负担。

但是,怎么样阻止皮肤「群发邮件」病急乱投医呢?

SRS用了【拟南芥提取物】、【浮游生物提取物】(应该是Ashland公司提供)和【微球菌溶胞提取物】这三个原料,而且用量相当大。他们的好处,是 一方面提供了一些保湿性能,另一方面,能够舒缓皮肤表面细胞,不让他们传递坏消息 ——这样下面的细胞就不会胡乱动作了。

同时,SRS还非常贴心地加入了【吴茱萸果提取物】和【咖啡因】,调节油脂分泌并且促进局部的毛细血管血液循环,简直是专门为夏季皮肤护理设计的。

目前我们看到的所有产品中,这一个算是非常适合目前的季节了。

03.防晒

来自油痘皮阿豆的推荐:

@阿豆的防晒分为护腕出行和日常通勤。

户外出行

先说说在选择方向上最没有争议的户外出行。

对于油皮来说,本身肤质特点就是皮脂腺比较发达,会分泌远超于中性皮及干皮的皮脂量。尤其是在夏季高温高湿的情况下,总觉得皮脂腺似乎更加活跃。此外,人为了保持体内温度恒定,皮肤上的大、小汗腺会大量分泌汗液。

随着时间推移,防晒膜慢慢被皮脂溶解,汗液则把原本分布均匀的防晒剂冲刷得七零八落,防晒霜就会像一张破口的漏网一样,慢慢失去对紫外线的防护。所以碰到长时间在外的情况,防水能力较强的日系摇摇乐防晒液成为了大家的主要选择。

这类防晒为了达到使防护体系密不透风的目的,防晒剂构成以物化结合居多,防护波段更加完善,而且其中物理防晒剂的比例还不低。氧化锌和二氧化钛吸附皮脂,油皮会很喜欢。为了帮助防晒剂更好地分布在皮肤表面,这类摇摇乐额外增加了成膜剂的含量。想象一下一张塑料薄膜紧贴在你的皮肤上,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紧绷、拔干、「不透气」。干皮可能会有点不舒服,但对油皮来说,这种绷绷紧的收敛感反而让人觉得安心。

防水防汗、防护力强,还控油——这类防晒简直是为油性皮肤量身订造的。

安耐晒18版小金瓶

相比于前几年的版本,18版的安耐晒小金瓶从原来的涂改液质地调整为乳液质地,整体滋润度略有提升。刚上脸还是明显的酒精味,随着【酒精】和【异十二烷】的挥发,慢慢变得干爽。泛白程度刚刚好,些许提亮,但不会特别过分。

到了晚上,我的皮脂分泌还是没能抵过粉体强大的吸附力,出现略微拔干的状况,但并不算特别难受,刚好能满足我这个害怕干燥的老油痘皮的需要。

因为最近有去下水玩耍,顺便也人肉测试了一回小金瓶的防护能力。来来回回补涂了四次,基本没有出现晒伤、晒黑的情况。资生堂的Aqua booster技术果然不是盖的。

顺便说一句,18版小金瓶在国内还没有备案,线上正规渠道只能买到17版。所以我都是出国旅行在日上免税店买,量大价低。国外的屈臣氏也行,经常有折扣活动,简直是代购们的天堂。

资生堂新艳阳夏水动力防晒乳(新版)

虽然安耐晒已经从资生堂(集团)独立出来,成为一个独当一面的专业防晒品牌,但定位于高端的资生堂(品牌)还有新艳阳夏这个系列,支撑起本家的防晒口碑。

这支蓝底黄字的水动力防晒,采用了和小金瓶同样的防护体系,并且运用Wetforce遇水则强技术,提供超强的防水能力(very water-resistant),户外使用肯定是没得说。

淡粉色的涂改液,质地轻薄且挥发极快,控油能力强大,我个人觉得扛不住,应该更加适合年轻的油皮。

如果嫌安耐晒不好买,或者新艳阳夏的不够划算,也不用担心。从三多家庞杂的品牌线顺藤摸瓜,总能挑出一个油皮心仪的替代品。

欧珀莱烈日防晒隔离液

注意,不是欧莱雅爸爸,不是国货珀莱雅,而是欧珀(pò)莱——资生堂和北京丽源合资的牌子。从资生堂剥离开后,欧珀莱虽然保持着资生堂惯有的配方体系,但已经是个正儿八经的国产品牌。听 @Lillian 说,欧珀莱虽然线上看起来不温不火的样子,但在线下专柜人气非常高,其凭借着独特的会员积分制度,以及多年不变的品牌形象(代言人一直是孙俪就没变),笼络了一大批忠实消费用户。

没记错的话,这支烈日防晒自从2015年问世,至今仍未改动配方,氧化锌+OMC+二氧化钛+Octocrylene+Uvinul A plus+Tinosorb S的防晒剂组合,和安耐晒小金瓶及艳阳夏水动力保持一致。除了香味不同,只是把保湿、舒缓的几个辅助成分换成了欧珀莱惯有的【欧百里香提取物】,走的就是同集团替代品的路线。

也就是说,如果你怀念旧版小金瓶「秒成膜」的清爽感,却又苦于安耐晒升级过快,完全可以从这款烈日防晒中寻找记忆。

学生党、预算党别怕,还有更便宜的。

资生堂专科完美防晒

既然资生堂的专柜品牌没有价格优势,那就从开架里找找便宜货吧。

代购们快人一步,从卖得最火的是皂基洁面的洗颜专科里,挖出了这支专科防晒。

虽然是50块钱的价格,却能买到和前面三位姐姐一样的防护体系,至少这点上就不亏。【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这种挥发性硅油的出现,使料体涂抹后挥发得非常迅速,很快就贴近皮肤,但又不像旧版小金瓶那样有明显的粉体感,而是更加丝滑。

产品本身性价比很高,但可惜的是,我用这支防晒的时机不太对,冬天干燥的环境下没有做好保湿就上了这支防晒,半夜回家之后,皮肤出现了三颗红肿痘痘。导致它用到一半后,沦为身体防晒。

所以,我个人觉得这款产品还是更适合年轻的油皮。同时,也给那些一味控油而不注意保湿的小伙伴敲一下警钟。

敏感皮、敏感痘皮的朋友就不要问我了,我没有皮肤屏障受损并且需要户外出行的经验,产品使用方面没有太多参考价值。

但我仍然想提供一点不成熟的小建议,既然皮肤敏感、不稳定,或者处于炎症爆发期,又害怕接触紫外线,那就最好不要长时间户外出行,如果出门,那就硬防晒走起来。防晒帽、墨镜、口罩、袖套、手套……工具那么多,总能把你裹得严严实实,不必在挑选高倍防晒霜这件事上纠结,不晒、少晒照样是防晒的好办法。

日常通勤

终于到了大家喜闻乐见的日常通勤部分。我相信大多数我们的朋友,不必经常户外出行,更多是穿梭在写字楼的上班族,或者宿舍和教学楼之间的学生党。接触紫外线的时间一般不会很多,上至2小时,下至5分钟,出行的同时也有条件配合硬防晒,降低了对防晒霜的防护力需求,转而提高了对质感的期望值。

当然,品牌商的研发部和市场部肯定也慢慢发现了这点,开发出更多适合日常使用的防晒霜,宣传重点则放在城市防护上。

干皮的朋友欢呼雀跃——乳霜质地的防晒做得越来越舒服了。

油皮的朋友却半推半就——再怎么清爽、再怎么控油,还是不够「拔干」,我用起来还是觉得好油啊!

如果你属于上面这种油皮,那么完全可以从我上面推荐的几款适合户外出行的摇摇乐中,找寻适合自己的「拔干」防晒,当做日常使用。

如果原本对防晒霜的预期比较合理(以目前的技术是无法满足一款防晒霜能完美做到0缺点的),或者你跟我一样,用过太多防晒霜,繁华过尽,已经能慢慢忍受住防晒霜的既有缺点,那么我觉得我的分享能对你有一点点帮助。

Murad City Skin多重防护乳

开宗明义,这支Murad橙色防晒是我2018年发现的最大惊喜之一,毫无疑问可以成为我防晒年榜头号种子选手。

去年7月份我就推荐过,虽然是高倍纯物理防晒霜,但不泛白、不油闷,没有纯物理防晒常见的缺点,而且能提供丰富的抗氧化功效。

在随后的时间里,我发现只要我当天用了这款防晒,就会立马被周围同事朋友告知,今天皮肤状态非常好。

这个情况一方面得益于氧化锌吸附皮脂,减少面部油光,从而避免皮脂氧化后发黄,另一方面要归功于Murad配方师对色彩的把控非常到位。

淡粉色的乳液质地,刚上脸有些许泛白,但很快就和肤色融为一体,看上去比粉底的调色更加细腻,但又比用粉底更加自然,丝毫没有假面感。

10%氧化锌+2.7%二氧化钛提供还不错的全波段防护,通勤防护足矣。

唯一的缺点就是价格有点小贵,所以用到还剩下不到一半后,我就只在出席重要场合的时候才会用它,简直宝贝得不行。

现在这支我马上就要空瓶了,就等着 @Lillian 什么时候找品牌方要来优惠屯一波货。

欧莱雅金致臻颜奢养粉妍防晒乳

欧娘娘这两年的防晒系列仿佛开了挂一样,质感做得一个比一个优秀。

今年就针对中国市场,率先将多重防护系列重新整合,把原有包装统一成金色。其中外御内护成为该系列主打单品,在全网漫天推广之中,成为2019年最值得期待的大众款防晒霜之一。

对于油皮来说,外御内护在夏天用还是稍显黏腻了一点,一般要搭配散粉使用,否则到了下午,还是免不了出油带来的皮肤反光。

其实早在2018年,欧莱雅高端线金致臻颜系列就悄咪咪上线了一支奢养粉妍防晒乳,防晒值标注为SPF35/PA+++,侧重通勤防护的意图比外御内护更加明显。

防晒剂组合肯定不用担心,OMC+Tinosorb S+Uvinul T150+Tinosorb M+Uvinul A plus+Mexoryl XL,种类丰富,通勤足矣。

从配方排位来看,各种防晒剂的添加量应该比外御内护略低一筹,所以防护力没有达到SPF50+/PA+++++的水平,但防晒剂用量减少后,伴随的是质感上的进一步提升,至少我一个油皮在春夏之交用下来也非常舒服。甚至毫不客气地说,这支防晒几乎能做到全肤质通用,防护力和肤感的平衡连不少日系防晒液都望尘莫及。

作为欧莱雅高端线,这支粉妍防晒乳的价格要比多重防护系列高上一截。不过人家这条金致臻颜线本来也没打算面向大众市场,摆明了就是给认可欧莱雅的高端用户专门设立的,质感好也就理所应当了。

如果你不差钱,前面两支可以盲撸,基本不容易出错。

预算党也别担心,市面上也有一些好用不贵的选择。

elta-MD 清透护肤三重隔离防晒霜

肯定很多人都是通过它们家的网红氨基酸洁面认识了这个牌子。但其实,elta-MD的防晒做得也非常靠谱。

作为一个美国品牌,elta-MD和其他化妆品厂商一样,面对FDA大大在防晒剂批准上的墨守成规,只能无可奈何。眼看着日系和欧系防晒已经向前迈进了很多年,美国允许可用的化学防晒剂种类还是少得可怜。

在这个限制条件下,elta-MD所采取的方案是选择改良过的氧化锌。即使氧化锌浓度添加较高,仍然能做到只是轻微泛白。

9%氧化锌+7.5%OMC构成了这支elta-MD SPF45的防护体系,从氧化锌和OMC的紫外线吸收波段来看,通勤基本没有太大问题。

乳霜质地,上脸还是会有一些油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氧化锌的收敛效果会慢慢体现出来,对于我们这种油皮、混油皮来说反而越用越舒服。

不过还是那句话,如果真的一点油腻感都忍受不了,就别选乳霜状防晒了,前面拔干到死的日系摇摇乐才是你的归属。

优色林oil control控油防晒

优色林这牌子在中国市场的表现真是让人大跌眼镜,明明东西都还不错,价格也合理,还是德国拜尔斯道夫这种大集团旗下Cosmeceutical方向的品牌,偏偏到了中国却水土不服。

旗舰店关了开,开了关,让那些靠抗红霜续命的敏感皮(比如 @天天 )的情绪跌宕起伏。

最初认识这支oil control控油防晒还是前两年 @醒醒 的推荐,在欧系防晒普遍厚重难推的现状下,算是比较早做出轻盈肤感的那一批。

胡莫柳酯+阿伏苯宗+奥克立林+水杨酸乙基己酯+PBSA,防晒剂组合比较老旧。通过奥克立林来稳定阿伏苯宗,所以UVA防护上是比较稳定的,果然还是秉承了德国人严谨的作风。

不同之处在于,这支防晒采用了木薯淀粉吸附皮脂,协同肉碱控制皮脂分泌,胀果甘草根提取物也有一定舒缓、抗炎的效果,对油痘皮来说比较友好,比其他纯化学防晒的暗沉速度要慢许多。

可惜的是,这支产品诞生之初应该忽略了消费者测试,高含量的木薯淀粉导致这支产品尤其容易搓泥,非常考验涂抹手法。

不过,在多数防晒适合干皮以及健康皮的现有环境下,优色林有意识去做一款专门针对油痘皮的防晒,在我看来,已经是非常值得庆幸的了。

哦对了,优色林海外旗舰店最近开了,我看他们店里已经上了这款防晒,油痘皮要是看中了,就不必大费周章跑去代购买水货了。

干皮:

干皮防晒来自干敏皮@加薪的推荐。

(本文根据@加薪个人体验,此人超级大干皮,体验和油皮的同学有差异,请阅读时保持警惕。)

通勤

防晒霜最频繁使用的场景就是通勤了。

给不明白的小伙伴解释一下,我们生活中说的通勤一般泛指上下班、上下学的路上。

通勤的特点是时间短,不上山不下海,考验并不严峻,但是每天都要做。

所以一般来说,通勤防晒不需要特别防水防汗,SPF值不一定特别高,二三四五十都行,并且UVA防护力标识(PA值/broad spectrum/

),基本就够了;肤感上可以挑剔一点,天天用的东西,就好比内衣,巴适得板。

SPA50+/PA++++

轻保湿的乳液质地,推开 水润轻薄 ,涂抹在脸上没什么存在感, 无色,也不挑肤质 ,即使是酷暑时节依旧能让我们轻松上阵。

防护力上,通勤足够了。欧莱雅的杀手锏是麦色滤(Mexoryl®XL),非常棒的UVA防晒剂。

在UVA、UVB、UVC中,UVA最容易使我们晒黑。但UVA防晒剂却一直很缺乏,在麦色滤之前,多数情况下只有不怎么稳定的阿伏苯宗,勉强地撑着场面。

除了Mexoryl®XL,这支防晒中还有OMC(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Tinosorb S(双-乙基己氧苯酚甲氧苯基三嗪)、Tinosorb M(亚甲基双-苯并三唑基四甲基丁基酚)、Uvinul A Plus(二乙氨羟苯甲酰基苯甲酸己酯)、Uvinul T 150(乙基己基三嗪酮)多种防晒剂添加,防护波段非常全面。

需要注意的是里面的酒精添加量不低,对酒精不耐受的就不推荐了,其他的,作为一款通勤防晒,我没感觉到有什么缺点。

更清爽的???

有!!!

SPF35/PA+++

如果说外御内护多少还有一些油脂残留感,那么金致臻颜这支就是 没有油脂感 ,没!有!

SPF35看着数字是不大,通勤,足够。

解放防晒束缚感,放飞自我,你就是大gai上最浪的那个。

当然,酒精还是有。

SPF50/broad spectrum

往年,「清爽」几乎是最有竞争力的防晒霜特质,所以日系防晒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占据了主导。滋润系防晒几乎连上场争番位的资格都没有。

今年各大欧美防晒品牌大概是捉急了,眼看亚洲市场的蛋糕要分不到,齐头并进改善肤感。

所以今年欧美防晒反而势如破竹,杀出重围。他们做出了与日系追求极致清爽的风格截然不同的、但依然非常美好的触感,甚至更舒适、更柔和。

德美乐嘉这支是我今年用得最频繁的,只要不是猪刚鬣那种大油皮,我觉得都ok。添加了适量的角鲨烷, 保湿又亲肤

——这也是我觉得它相比日系的独特所在:准确地说它不能叫清爽,而是一种薄薄的润感,而且和皮肤的亲和性很好,淡淡的油脂与皮肤仿佛融为一体,营造一种自然的肌肤光泽感, 润而不腻 ,即使叠加涂抹两层,也没有难受的封闭感。

恰当的滋润让人有保湿的安全感,且这种滋润能力细水长流,开始不觉得油,后来也不觉得干。

另外,这支产品中还考虑了不同活性成分之间的协同作用,添加了尿囊素抗炎,配方思路比较完整。

美中不足的是:美系防晒喜欢添加二苯酮-3,毕竟他们可添加的防晒剂狭窄到没有太多选择。

这个成分渗透性较强,已明确对它不耐受的就不要试了,毕竟是真不便宜,真!不!便!宜!啊!

这是我爱得最长情的防晒之一了。作为干咸鱼一样的干皮本皮,在清爽当道的这些年,滋润系防晒似乎干脆放弃了斗志,粘、厚、闷,弥漫着破罐破摔的气息。天知道我曾深夜痛哭多少次——干皮不配防晒了吗?

依泉这支防晒刚拿到的时候我超兴奋,对干皮来说,一干毁所有,而它是一支实实在在的干敏皮防晒,为干敏皮保驾护航,而且肤感细腻。

配方比较温和,无酒精无香精

保湿能力从早扛到晚,而且能维持脸一直白净细腻,防晒的同时嫩肤抗氧化。

前段时间在广州出差爆发过敏,脸上都长起了疹子。手头的护肤品十有八九都不敢用了,怕引起刺痒,但医生又交代我做好防晒。最后发现依泉的这支防晒用着没有任何不适感,而且保湿防晒一手抓,咨询了医生后,就一直用它度过了整个恢复期。

平时跟妆的话,底妆融合度比一般的妆前乳还更好些,自然服帖。

用做身体防晒,还能起到滋润身体的作用,连身体乳的步骤都省啦。

最最最最最重要的是 ——几十块钱一支,综合性价比超高!!!全身用也不心疼,适合妆台常备。

夏季防晒霜是巨大消耗品,钱包要吃得消才行~

SPF45/broad spectrum

这支防晒的主体防晒剂是9%氧化锌+7.5%OMC,短时间通勤不在话下。

白色的乳液质地,上脸之后延展性非常好,易推开,易抹匀。抹完之后脸上是 细腻的丝滑感 ,摸上去手感都更好了呢~

刚涂抹完有淡淡的泛白,但很快融于肤色,一般的黄白皮用着都无妨。

SPF50/PA+++

基础颜究的信条是——出国不看护肤品的员工不是好写手。

曼秀雷敦集团贡献的这位选手,大家应该并不陌生。作为开架之光、屈臣氏一霸,肌研这支防晒是很有名的。

轻薄、清透 ,这两个词概括它准确并且充分,挤出来是淡黄色带着一点晶莹剔透的乳液,推开的时候有水水的感觉,成膜速度非常快,不泛油光,挺 适合油皮 的,大量使用皮肤也吃得下。

有部分人存在跟妆搓泥情况,跟妆的时候不要用就是了,我觉得这不影响它平价又舒适的耀眼光环。

如果最近刚好要去马来西亚玩,不妨买几支,价格比国内便宜好几十块。

也可以用国内的light版来替代,构架大体相似,肤感也差不多轻盈。

SPF35/PA+++

谁说雅诗兰黛集团的亲孙砸只会采蘑菇哈哈哈,人家防晒做得也不错的嘞(悦木之源:你采蘑菇,你全家采蘑菇)。

这是一支物化结合的广谱防晒,OMC+氧化锌+二氧化钛+奥克利林+水杨酸乙基己酯,氧化锌本身是可以防护UVA波段的,通勤OK。

咖啡色,像粉底一样,涂抹开散发出淡淡的清新柑橘味,很适合闷热烦躁的夏天,闻起来心情也跟着轻快了。

因为本身就不是刷墙涂料一样的纯白色,而是类似于粉底色的,所以即使 出汗了也不会出现斑驳、白汗 这种尴尬场面。

推开时的 手感更像是水凝霜 ,水当当的,干了以后有一层淡淡的油脂残留,但并不粘手,似有似无,不多不少。

SPF50+ /PA++++

朋友们,战友们,请帮我一起给高丝打轰炸电话!!!

去年,上到粉丝,下到我妈,都在我的丧心病狂安利下入了回购坑。当然,我妈回购就等于我回购,反正钱都出自我的荷包……

今年,一直稳坐防晒界头把交椅的Anessa小金瓶没有更新配方,很多日系防晒粉都有点失落。

而大明湖畔的高丝扛起了光大日系的大旗,它更新了!!!妈呀这牌子真的上进,喜欢努力的它。

更新后的包装是粉金色、树叶形截面,很高级,美到炸裂。

从成分表看,新旧版主要的防晒剂组合没有变,都是由氧化锌+OMC+Parsol SLX(聚硅氧烷-15)+Uvinul A Plus组成的物化结合防晒,但新版肤感更胜从前。

老版虽然也达到了10秒速干,但还是有淡淡的油膜感。今年这版,连油膜感都没有了,直接就是 清透乳液的质感 几秒钟干爽 涂在脸上完全隐形

虽然酒精含量不低,但瑕不掩瑜,对于能够 耐受酒精 的人来说,这无疑是相当好的通勤选择。

纯物理防晒

往年我并不是很经常用纯物理防晒,虽然我是个敏感皮。

但是讲良心,纯物理防晒有两个弱势是无可争辩的。

防护波段不够全面;肤感难做,一不小心就跟一坨白色的鸟屎一样……

所以,用纯物理防晒霜之前,你一定要明确这些,并且不要再让我给你推荐肤感嗷嗷好防护力还嗷嗷牛B的物理防晒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你放了我吧。

今年还算风水好,用到好几个肤感奶思的,今天就来分享给大家。

SPF50+/PA++++

一支 适合干敏皮 的轻润防晒,刚抹完有点白,但是与皮肤融合之后就比较自然了。

纯物理防晒的肤感为什么难做?

因为世间唯二的物理防晒剂——氧化锌和二氧化钛,都是粉体原料,且不溶于任何物质,涂抹时阻力感强,难抹匀。

Nov选择了挥发性硅油(环戊硅氧烷)调节,就像在手指和防晒霜之间装了一排滑轮一样,一方面可以提供丝滑顺畅的涂抹感,削弱阻力,另一方面快速挥发掉,也不会觉得很油腻。

甘草酸钾和VE的添加有辅助抗炎抗氧化的效果,也算对防护力的救过补阙。

总之,我觉得nov几乎做了一个纯物理防晒能做的一切努力了 心里苦啊……

SPF30/broad spectrum

这是我今年用过的、 上脸之后效果最自然 的防晒,比不涂防晒效果还踏马的自然,真的是感人哦。

主打13%含量的氧化锌,也搭配了挥发性硅油。挤出来跟清透款的粉底差不多,涂抹时的顺滑感丝丝入扣,即时干爽,哑光效果,张弛有度。

抹完脸摸上去那个细腻软糯哟,像一块精磨的糯米糕。

图片来自:Soogif

类似于粉底的遮瑕能力让皮肤看起来更匀净,天生丽质的那种匀净,不用跟妆也不假。

这尼玛就是个 能防晒的顶级素颜霜 啊,一个顶仨,感!天!动!地!

SPF50/PA++++

作为强生集团下的代表品牌之一,纵横欧美几十年,一直是功效党和成分党的宠儿。所以露得清的产品风格一般都是踏实、务实。

这支主打氧化锌的纯物理防晒是我出差的时候经常带的,我的皮肤换环境就容易变得非常脆弱,严重的时候会全身过敏。

所以出差期间,使用的一切产品都 以温和、维稳为主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露得清的防晒霜,我信得过。

推开的时候会略有阻力感,建议配合轻拍抹匀,涂开之后肤感是干爽的,像扑过一层散粉一样,完全不油。 油皮会特别爱,干皮前面要做好保湿打底

SPF50/PA++++

作为一支纯物理防晒,贵是它唯一的缺点。

10%氧化锌+2.7%的二氧化钛,挤出时是像炭烧酸奶一样偏黄带点粉色的乳液,推开的时候丝滑柔润,不油不闷,简直失去了一支物理防晒的「灵魂」。

刚涂完会有一丢丢光泽感,慢慢的变哑光。 @阿豆 超喜欢它,用完皮肤会呈现出柔焦的效果,毛孔都不显眼了, 皮肤看起来好得不得了

而且它也蛮 温和 的, @cheese猫 就是用它,撑过了染料激光的恢复期。

身体防晒

本着男女平等、上下一致的原则,其实我的身体,跟脸是一样的待遇。

但身体防晒有一个难点在于补涂。

大庭广众之下撅屁股弯腰撸胳膊挽袖子,确实是不太雅观。

所以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两个我觉得还不错的防晒喷雾,方便户外补涂。

SPF50/broad spectrum

露得清这支喷雾我特别喜欢,

喷出来的雾 轻薄细腻 无色透明 直接喷上等待成膜就好 不需要用手推开 不存在泛白问题 。雾落到身体上凉凉的,也不觉得厚重粘腻。

干后会在身体上形成一层薄而细密的油膜, 抗水能力很不错 ,下池子游几圈儿油膜都还在。

长柄的设计关爱单身狗,空巢少男少女也能凭一己之力给后背涂上防晒。

这种压力罐式的喷雾我个人不推荐直接喷在面部,会有吸入问题。如果一定想往脸上用,可以喷在手上,在用手涂抹上脸。

产品中含有二苯酮-3和高含量的酒精,皮肤敏感的朋友使用之前局部测试一下耐受哈~

SPF30/broad spectrum

如果连身体皮肤也比较敏感,那就要像呵护小孩子一样呵护自己了,all good的纯物理的儿童防晒喷雾了解一下。

12%的氧化锌搭配一点金盏花抗炎,无酒精无香精,像帮宝适一样安心~

而且它的涂抹感一反常态,不油,不厚,不粘,除了一点点泛白,纯物理防晒常有的缺点它都没有,反而泛着薄薄的水感,比绝大多数防晒霜都容易涂抹,成膜后是略带粉感的干爽,像小朋友扑了一层爽身粉一样。

好啦,今天的防晒草单就这么长,主要是我写不动了……

最后再敲黑板强调一下——明确使用场景,选择合适的防晒:

长时间户外活动,防护力越强越好,肤感次要;

满足通勤就可以,中度防护力就够用,可以选择舒服一点的;

无论如何也不想忍受不好的肤感,那就牺牲一点防护值;

一定要高防护力才安心,那就下调肤感标准;

皮肤敏感的,就别眼馋那种高浓度酒精的;

防晒霜不够,硬防晒来凑。

啥都嫌弃、啥都想要,或者啥都懒得做,那就黑着吧。

凡有选择,必有牺牲~

希望以上的内容能够帮助你。

也欢迎大家到【基础颜究】后台留言,与我们积极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