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克·施奈德(Zack Snyder),1966年3月1日出生于美国威斯康辛州,毕业于美国艺术中心设计学院,美国导演、编剧、制片人。
一、摇篮
1966年美国 威斯康星州 的医院中,一个男孩出生了。
威斯康星州居民多为北欧移民的后裔,北欧文化有较大影响。
众所周知北欧文化中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北欧神话,而北欧神话中提倡的战争和暴力也一定程度上融入了北欧人的文化,而在威斯康星州长大的扎克也深受这种文化影响(画重点,后面要考)。
没有小说或是电影中的艰苦奋斗,父母作为当时的城市白领,不错的收入让扎克从小便有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在摇篮中成长的扎克,兴趣爱好的发展基本不会受到钱的困扰,再加上母亲从事的 摄影绘画 工作,年少的扎克很快便顺理成章的对绘画产生了兴趣。
少年时的扎克发现绘画和电影有太多相通之处,尤其是画面的构图, 他非常渴望能够制作出一部富有油画色彩的电影 。这种想法便成为了扎克电影之路的开始。
二、奠基
高中毕业以后,扎克·施奈德顺利进入了设立在加州的 帕萨迪纳艺术与设计学院 深造。
正值80年代,电影产业迅速发展,无数优秀的影片横空出世,但是却没有一部满足扎克年轻时候对电影和油画结合的愿望。
这让扎克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他在学院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电影知识,学习电影拍摄手法,这也使他之后的影片中充满了学院派的风格。
优秀的长镜头、构图及色彩运用都离不开这时扎克的学习。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扎克的青年时期正是美苏冷战时期,这种压抑的社会氛围对扎克之后电影的拍摄也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扎克在1990年开始从事摄影和导演等工作,因为时运不佳,拍摄 广告和MTV 成为了他主要的工作。他在广告和MTV导演的工作岗位上稳扎稳打。
要知道 广告摄影 比一般的艺术摄影更加需要丰富的技术和技巧,广告摄影要求技术和技巧的运用是尽善尽美的,因为画面上的任何微小的疏忽和失误都可能使顾客联想到商品的质量。使顾客对商品产生不信任感,从而影响商品的销售。
这种对细节近乎苛刻的要求使扎克的拍摄技术不断加强,虽然没有拍摄一部电影,但是却为之后的成名奠定了基础。
三、成名
直到2003年扎克终于以一部 【活死人黎明】 作为自己的电影处女作,开始了自己的电影拍摄生涯。
两千年前后是好莱坞丧尸电影大爆发的年代,在大家都做行活赚快钱的时代,扎克用自己的方式把这部试水的长片处女作拔到了相当的高度,让人不得不佩服。
虽然处女作的完成非常不错,但是毕竟是一部翻拍的电影,扎克对于自己艺术风格的追求并没有在这部电影完全体现出来,直到2006年…
一部 【300勇士】 横空出世,扎克用他自己独特的暴力美学和帧影如画的拍摄手法、近乎执着的优秀升格,压抑灰暗的色彩运用,吸引了一众粉丝。
300勇士这部电影由于资方的较少介入和扎克亲子参与剧本等原因,扎克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经验融合独特的审美及个人风格完全融入了这部电影。
该片上映第一个周末就拿下了7088万美元的票房成绩,扎克·施奈德凭此片一举迈入了好莱坞一线大导演的行列
事实证明,扎克早期的电影是被大众所接受并认可的。
四、风起
这部分要先从华纳和它的漫改电影说起
2005年【侠影之谜】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并收获了不错的口碑和票房。
华纳看到了漫改电影的前途,既然自己拥有大量漫画版权那有什么理由不再去尝试拍摄更多的漫改电影呢?
于是华纳大手一挥,守望者电影正式立项,而当时刚收获了【300勇士】的成功并受到诺兰力荐的扎克似乎成为了指导这部电影的不二人选。
2007年9月17日,由扎克施耐德指导的【守望者】正式开始了拍摄。
经过了一年多的拍摄和后期,这部「特别」的漫改电影终于上映了,拿下了5565万美元的周末票房佳绩,并从此奠定了扎克在好莱坞不可动摇的地位。
但是这部电影在上映之初却饱受争议,对比当时主流的超英漫改,这部【守望者】既没有华丽的特效也没有紧凑的剧情,有的地方更是让人看的一头雾水。
风评也自然出现了两极化,了解过漫画原著的观众将这部逐帧还原漫画的电影视为神作,而没看过漫画的观众也以晦涩难懂和节奏太慢为由将其视作华纳和扎克的失败之作。
第十一届青少年选择奖的获得也证明了其特殊的受众。
但是对于扎克施耐德自己来说,这部电影是完全符合预期的,他将自己对冷战时生活的感受和自己独特的风格完全展现了出来。
从【300勇士】到【守望者】可以看出扎克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和对自己艺术理念的执着与追求。
这也是之后「悲剧」发生的导火索。
守望者之后,扎克有陆续拍摄了【守望者传奇】和【美少女特工队】。
同样,这两部电影有着浓浓的「扎味」。
【守望者传奇】 连原著作者凯瑟琳·拉斯基都对影片所呈现出的绚丽世界赞叹不已。
【美少女特工队】 作为扎克的首部原创电影,他尽情发挥想象,将独有的视觉风格发挥到了极致。
这几部电影让扎克施耐德吸粉无数,人们沉醉于他的电影中独特的魅力。
五、云涌
在讲这部分之前,先说个重点,扎克施耐德到目前为止只拍过一部原创电影。在指导的翻拍或是漫改电影中电影情节设计完全可以依靠原著中优秀的剧本,人物设计
2013年在隔壁漫威电影宇宙已经走到了第五个年头的时候,华纳开始了自己的 DCEU 的构建,而他们选择了扎克来塑造这个即将构成的宏大世界。
华纳应该是看到了【守望者】的成功,认为扎克有能力也有才华来完成电影宇宙的构建,但是华纳忽视了一点,电影宇宙和纯漫改电影是完全不一样的,也许两者同样可以享受原著优秀的分镜和人物设计,但是电影宇宙的构建无法将漫画偏线性的叙事完全照搬。
问题来了,扎克对剧情的把控真的足以将漫画变为丰满的电影宇宙吗?
答案是有,但不够。
经过了一年多的拍摄和后期,DCEU的第一部电影【钢铁之躯】上映,2.25亿的成本收货了6.68亿的全球票房,对比隔壁【钢铁侠】1.4亿成本5.8亿票房,显然这部开山之作并没有达到华纳的预期。
但是华纳仍然选择了相信扎克,于是宇宙中的第二部电影【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于16年上映。
而这部电影成了扎克也是DCEU悲剧的开始,作为大本蝙蝠侠的首次亮相,角色身形与诺兰三部曲中蝙蝠侠的差异受到不少人的诟病,但这还不是这部电影真正被人们批评的地方。
院线版较高的观看门槛,剧情逻辑上存在的问题,扎克独特的暗黑风格与主流超英电影的不契合都成为了主要的问题。
最终2.5亿的成本换来了8.73亿的全球票房,仍然没有达到华纳10个亿的目标。
对这部片子, 华纳和扎克都得背锅 。华纳胡乱删减导致BVS混乱不堪,扎克擅长漫画改编的电影,尤其擅长力量感十足的打斗戏,但他却不擅长剧情的设计和商业化的改编,所以BVS片子节奏很差劲。
到了这里扎克作为电影宇宙的指导的不足之处显露无遗,诚然在镜头,分镜,光线等方面扎克都是顶尖水平,但是叙事方面由于原创电影过少,直接操刀宏大的电影宇宙对于扎克来说确实很容易失误。
就在DCEU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一部 【神奇女侠】 以优秀的口碑和票房给DC也给扎克回了口血。派蒂杰金斯的加入在电影的节奏把控上做的的确比扎克独自指导要好。
从这几部电影中可以看出,扎克从来没有放弃他自己对电影风格的追求,即便这种风格对电影的商业化并没有帮助。
六、联盟
在几经波折后,扎导镜头下的超级英雄终于聚首,2016年【正义联盟】正式开拍,但是一场始料未及的灾难却将英雄们的集结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度。
在经过了之前扎克指导电影的平淡票房后,华纳开始对扎克的暗黑风格提出了质疑,并在剧组安排了名义上的监制,实际上是为了监控扎克的拍摄,避免再次出现电影过于黑暗风导致与市场不符的情况。并重新招募了此时正在筹备电影【蝙蝠女】的乔斯·韦登来帮忙「重写一部分场景」。
「我以为与韦登的合作会非常有趣,也希望他可以创作出一些绝妙的场景来。」扎克说道。
很快,韦登便从华纳的手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权力。他不仅仅是在重新拍摄某些场景时提供建议,甚至开始自行执导一部分片段。
而这时的扎克正在经历丧女之痛,女儿秋的离开加之华纳高层的不信任终于让扎克狠下心来放弃了正义联盟的指导。
当施耐德离开华纳时,他带走了自己的笔记本。里面存放着一份属于他自己的、4小时时长的正义联盟剪辑。(画重点)
2017年几经周折,这部难产的【正义联盟】终于上映了,人们也终于可以看到英雄们的荧幕集结。
但当观众走进影院看到那些忽明忽暗的色彩运用,毫无威慑力的boss,时不时出现的下流笑话,人们失望了,DC的粉丝听着别人的嘲笑,扎导的粉丝一声不吭,已经不用再讲什么票房什么口碑,人们早已将联盟贬的一文不值。
那么这次联盟的失败到底又是谁的问题呢,韦登?华纳?扎克?都不是,但也都是
尾灯错在强行加上恶俗片段,错在强行将电影风格割裂。
华纳错在高层决策失误,错在不信任扎克,错在过分追求电影商业化。
扎克错在执着的使用自己想要的风格不主动贴合市场,错在剧情改编不够完善。
当然,这不是结束,联盟永远不会只是一个联盟,就当大家都认为扎克完了,华纳完了的时候,联盟,出现了。
不知何时,扎克保留了一份导剪版的消息流传了起来,全世界热爱DC热爱扎导的人自发的集结了起来,呼吁放出导剪版。
于是在四年后,【正义联盟导剪版】在人们的期待中上线了,完整的叙事,惊喜的彩蛋,优秀的色彩,分镜和配乐无一例外鼓舞了憋屈了四年的人们,他们现在可以自信的说自己喜欢的是DC喜欢的是扎导。
结语
我知道最后一段我写的比较主观,我个人是非常喜欢扎导的,所以专栏的第一位导演选择的是他,我想说的是导剪版并不是完美的,但它不只是一部电影,它是所有热爱DC,热爱扎克施耐德的人们,它是联盟,也是联盟。
————————————————————————
我知道扎克施耐德争议比较多,希望大家理性讨论
我会开设一个专门介绍导演的专栏,喜欢的可以点赞关注一下 @影视随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