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知识

法学应该怎么学?

2019-11-07知识

这是一个很宽泛的问题,也是每一个法学生都应该要思考的问题的,师兄这篇回答也尽可能地说全面一点,希望能给将要学习和正在学习法学专业地小可爱们一点帮助吧。

切实提高学生的 法律诠释能力 法律推理能力 法律论证能力 以及 探知法律事实的能力 。——【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

其实这个要求大致已经给我们法学生定位了目标,即你的学习可以以拥有 法律法律诠释能力、法律推理能力、法律论证能力以及探知法律事实的能力 为努力的目标。

要拥有这四个能力,本人觉得你大概需要有几个层次的努力: 1.辨识与记忆;2.吸收与理解;3.实践与运用;4.反思与质疑

一、辨识与记忆

其实一看到「是不是背法条就行了」,很多同学一开始就会仅凭刻板印象觉得法学就是背诵和记忆的学科,这显然并不全面。而已有一定学习经验的同学看到这个话很多又会对这种想法产生不屑,其实这也不对。

作为一个学习者,刑法、民法、行政法、公司法、知识产权法、证券法、三国法等等法律在远方等着你,还有无数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甚至行业规定,但是, 并不用背 除了常用法律法规中的常用条文外,法律不用背 !!!有一个好东西叫北大法宝数据库!!!(北大法宝不够,还有威科先行、icourt)

(看到以千、万为数量单位的法律法规,不知道你是否还有说要背法条的勇气)

但是!

和英语专业的同学记忆英语单词一样,我们也不应该有一种厌恶记忆法条的抵触情绪,就应用法学而言,比如刑法和民法, 法律人的核心技能在于依据现行规范解释并适用,前提必然在于对于相应规范的熟悉,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采取记忆条文的方法呢?(当然,不是整本整本逐句逐字地背,这样就是另一个极端了)

「很多法科学生只熟悉理论而不知法律依据,更有甚者,理论之间相互混淆」的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确实是基本应当熟悉的法条没有熟悉,应当掌握的基本概念没有掌握所导致的,这也是非常不好的现象

日本法学就要求学生上课携带六法全书和判例百选等书籍,德国法学院类似,可参见程啸老师【侵权责任法一本通】前言部分。梁慧星先生就非常推崇记忆条文的方法,王泽鉴先生称其为中国民法典的活脑筋,在和梁先生歌乐山大讲堂对话之中也对此非常赞同,这些前辈大家的方法,自然有其意义。

识记,对于学习者尤其是对于初入法科之门 的初学者而言,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 对于法学基本概念 、 观点 、 流派甚至学科体系的辨 识记忆,是产生其他知识块与知识群的基础 。 否 则,就可能因为概念不清而无法与老师或同学进 行讨论对话,更遑论达到其他更高的学习层次 。——【关于法学本科学习层次理论的几点思考】

二、理解与吸收

记忆对于每个法学生来说,都不是很难,下苦功一般都能做到,而吸收与理解这个就是一个难关了,很多同学理解不了那些理论观点、价值观念,更不谈吸收为己用了。

理解在于从识记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的主观能 动性去内化和整合知识 。 如在学习某一具体法律 定义 、 原则时,应当多加和善于追问为什么定义要 这样下? 为何会有这样一个法学原则? ——【关于法学本科学习层次理论的几点思考】

就跟高中背古诗词、背政治、背历史一样,死记硬背很容易就会忘,但是, 根据起承转合的逻辑、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递进关系、历史发展阶段的时间关系,就会印象深刻很多, 而这也是理解的基础。

1.学会解构概念:

举个例子,一个历史事件为什么会发生呢?(因为 经济上 ,该时期+ 政治制度 上,+ 文化 上,+ 特殊原因 );而在法学学习上也是这样,比如怎么确定他犯了罪呢?一般你们会学到一个概念叫 犯罪构成要件(即类似于一个数学公式A+B+C+D=某罪)

「什么是盗窃罪?——法律规定,盗窃罪的四个构成要件为ABCD四个条件——这个人符合ABC,但D不符合——得出结论,这个人没有犯盗窃罪」

2.类比(对比)理解

这个方法也挺实用的,比如盗窃罪和抢夺罪以及抢劫罪、非法拘禁罪和绑架罪,往往只是个别构成要件不同,(即ABCD与ABCE),那么你只需要重点分辨这种情况到底是D还是E,那就能区分什么时候算盗窃,什么时候算抢夺,什么时候算抢劫,一下子可以掌握两个概念。

3.实证理解

即, 一切要以法条为准,一切要回归法条!

很多同学喜欢被各类理论学说所吸引,感觉自然法学派那些对于正义、自由等价值观念的描述非常惹人喜爱,可是价值观念是没有定论和统一标准的话题,自然有大文章可做(毕竟凭借你自己的价值观,对一个事情都能说出很多自己的见解),但也很容易让你陷入坐而论道的境地。

比如在学习刑法中的罪行相适应原则时,就可以以【刑法】、【刑事诉讼法】为例, 通过对这些法律具体规定实施的分析来理解这一原则,进而以法律来解读实践案例,不要仅凭个人价值判断和感情就说某个案子判重了、不合理等等。

4.背景理解:
通过对法律、行政法规出台背景的分析来加深对立法原则与立法目的等内容的学习。

比如,你觉得【疫苗管理条例】是为啥制定的?是不是在发生了几件大事之后紧急制定的?那么它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所以制定内容都是很务实的,针对性解决现有问题的,那么对于目前还没暴露的问题是不是就可能有些没有顾及到呢?

结合时代背景看法律,你会发现不一样的角度哟。

三、实践与运用

不仅要做到消化知识,更关键是 要做到学以致用,即将所吸收的知识 、 信息用作自 己的依据或论据来分析思考问题 。

(法科学生学习「运用层次」之能力内容及要求——【论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

1.在理论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公式知道了,你得知道怎么解题啊。 法律概念和各类规定你知道了,那你得知道怎么解决具体的问题啊:

细说就是: 第一,能运用知识进行理论推导 。比如以「权力制约」原理分析行政诉讼的具体制度构建,以及司法权对于行政权的制约与监督机制等。 第二,能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直接的标准,努力通过法考。(详细可以看看下边这个回答)

2.在实际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科阶段法学的实践机会比理工科稍稍少一些,但是,法学学科的实践性要求又很强。一般来说,有条件的学校,本科大三大四学校会安排实习,一般是去法院(检察院一般不缺很多人、律所一般不会大规模接收本科生实习),我本科实习就是去法院。本科生假如只是一个劲儿地学习理论,应试,毕业找工作会面临两个困境:

(1)选不选法学专业对口工作,自己似乎什么都不了解;(2)真做了律师或者法务,甚至进了检察院、法院,你会产生一个巨大的落差,这和说好的不一样 !!!其他专业同学就业时,肯定也会有落差,但是 相对于其他专业,法学专业这种落差更致命,因为法学专业在学校讲求其理论性,就业时却直接要求你的实践性,这两者是很脱节的, 甚至很多问题上,理论一套规则,实践一套规则。

如果你真的想要读法学专业,那么在克服理论困难的同时,要记得多加实践,克服实践的问题,可以自己去找法院实习,或者律所实习,都可以多多尝试。

也可以看看知乎上法律话题回答者对时事的回答,重点在于学习答题思路,比如师兄我的一些回答:

四、反思与质疑

以上几个层次都只是学习别人的知 识,运用别人的知识,而这并不是本科学习的最终 目的 。 本科学习还需要进行 研究和创新,而创新 的前提必须是能发现和提出问题

菩提树下都是宝,大伙学习要趁早。凡事多问为什么,这样态度才算好。——公孙乌龙【菩提诵】

通常我们学生能够发现和提出的问 题会表现为以下几类:

1.现有理论、制度与客观现实三者不一致 :就是现实和差距有点大,要么理论滞后了或是超前了,需要改进,要么实践中出了问题,制度得完善。

2.理论观点( 结论) 与论据材料之间不对应 :这个理论不对,比如环境正义是什么?你说的那个结论我觉得不对,环境正义怎么能只是观念问题呢?应该是制度问题,然后我再以我的观点重新进行理论推导。

3.某一理论观点所论证的逻辑起点因国家体制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 :比较研究,国外的法律我们借鉴得不对,应该怎么进行本土化呢?

4.内容相互矛盾 :法律毕竟是一个巨大的体系,有时候刑法的有些规定和环境法上有冲突,或者行政法和民法又有重叠和冲突,等等,包括国外法律体系也是这样,也是需要反思的。

等等等等。。。。这四个思维角度其实随便哪一个都可以找毕业论文的题目了,何况是你日常思考,学习法律还是要细心,要耐心。

五、总结

光背法条还远远不够,也有点想当然了,想把一门专业学好,辨识和记忆、理解和吸收、运用与实践、反思与质疑,都不可或缺,只有一步一步踏实地走好,你才算是走上了学习的正轨。

长路漫漫,enjoy it!

(请你们给师兄一个小小的赞和一个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