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知识

为什么很多人都觉得类型片导演比艺术片导演低一等?

2022-12-11知识

类型片导演和艺术片导演的高低是一个讨论很长久的问题了,甚至在上世纪20年代的时候,就已经有一大批电影评论家就以乔治·梅里爱为代表的一批商业片导演和许多独立导演进行比较,连欧洲先锋派的催生也是有打着「电影已经被商业杀死」的旗号。

这个话题有很多视角可以去阐述,但是在此之前个人认为这个问题肯定逃不过两个大前提:

1. 其实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想法,因为在电影对大多数人还是一个娱乐活动的时代,分清类型片与艺术片需要一定的观影量和些许的影视知识。虽然不难达到,但是也是需要短时间的学习。所以题目中的「很多人」用的很好,毕竟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认为的。

2. 有时候不能把导演两极分化的划分为类型片导演和艺术片导演,有时候他们的片子中类型片的外壳下夹杂强烈的文艺气质,比如保罗·范霍文的【本能】就有着很类型化的警匪片外壳,再加上他拍过的【星河战队】【全面回忆】【冷血奇兵】,乍一看他是很商业的导演。但是他也是能拍出【她】【圣母】等文艺片,且他的商业片也带着个人风格。所以这里的类型片导演应该指的是大部分片子都是类型片且没有太浓重的个人化的艺术风格;反之,个人化的艺术风格浓厚的也就是这个问题要讨论的艺术片导演。

所以,诸如雷德利·斯科特,大卫·芬奇,马丁·斯科塞斯等等大师都不太好放置于此来讨论。

既然之前说了有很多视角可以去讨论,那我就先抛出三个视角来说说:

首先是电影的功能定位 ,类型片制作是在上世纪好莱坞全盛时期的一个电影创作模式,在制作公司相当成熟的情况下,赚钱成了类型片最重要的功能,所以电影在此也成为了赚钱的工具,更细致的说,是商品。

而电影的三功能是表达,宣传与娱乐。作为商品的类型片必然倾向于娱乐性质,而作为娱乐性质的电影,它的功能又是为了赚钱,必然是以服务观众为主的。所以,喜剧片如何要让观众笑出来,动作片如何让观众感受拳拳到肉的快感。

所以在创作过程中,为了照顾绝大多数观众,以较为简单的艺术创作模式去创作电影,让观众感到看懂的同时,达到他们走进影院,获得想要的满足感。

但是电影终究还是一个艺术形式,所以就有人主要把表达作为电影的最主要功能。为了表达思想而创作出来的影像,往往是以非常人的逻辑去展现出某种内心的想法。这类电影不是为了主动接近观众,而是需要观众主动接近他们。

艺术片导演以表达为基础,将电影作为艺术品传播。

类型片导演与艺术片导演,实际上也就是商品与艺术品的制造者的区别。 在大众心中,艺术品的精神属性大部分是要高于商品的价值感(因为商品往往是以价格衡量的,艺术品则是根据精神属性衡量)。 所以就有很多人认为类型片导演往往比艺术片导演低一等。

再就是根据类型片与艺术片的定义去看

类型片作为一种商业电影模式,是需要大量导演层出不穷的创作同一种电影类型,而这种大量的实践终成为行业的一种创作经验,这种经验在行业内成为一种标准规范,电影创作者就以这种标准为基础,创作出了类型片这种流水线上的产品。

所以,基本上类型片都有一种大致的模板去供电影创作者们参考。

最值得举的例子就是上世纪香港兴盛的邵氏武侠片和后来的传统警匪片,邵氏武侠片以胡金铨和张彻为代表,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全面占领香港市场,但是由于模板化的叙事方式以及大同小异的电影噱头,让邵氏武侠片很快就在香港落幕,总共也就火了10来年的时间,而到了后期,比如张彻的电影也大部分化为了流水线上的简单商品,创作量不大,且能让观众一眼看出只是以圈钱为主的电影。

总的来说就是,观众也看腻了。

而艺术片创作的时候,往往需要大量精致的安排,因为以表达为主的电影导演,需要在电影的每一处进行精心的设计,才能最大化的表现他们的思想。而这种精心设计需要体现在道具的安排,构图审美的设计,摄影机的调度,打光的位置,色彩的冷暖与饱和度高低,声音的设计等等。

所以一般来说一部艺术片消耗的大量心力是流水线上的产品无法相比的。

在2018年出现的一个新兴电影流派——火焰宣言派,该流派的代表人芒蒂格就说过,电影应当是设计的艺术。在火焰宣言派的电影中,角色每一个动作都需要导演的精心设计,色彩与打光被格外注重,大量跳脱的色彩出现在电影中,每一个镜头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去设计,所以才有了令人惊艳的【盒中博罗】【刺心】等等令人惊艳的实验艺术作品。

最后再简单的从创作角度来说说吧。

其实就接触的业内情况来说,大部分影视创作者不会刻意的认为类型片导演要比艺术片导演低一等。因为大家都知道,大多数来影视行业且崭露头角的导演肯定也有自己想表达的东西,但是奈何类型片的的确确也要比艺术片赚钱一些,所以很多导演也就不得不为了柴米油盐去拍类型片,甚至是媚俗。

但是其实也有导演说过,如果不是为了钱,不然真的想拍一些自己真正的想表达的。因为之前也说了,类型片其实在行业内有着大量经验作规范,所以导演基本上只需要按照制片与编剧的意思干起行活就行了,甚至我看到有的导演拍商业网剧特别敷衍,拍一条过一条,提前完成任务,然后在电影节截止日期之前,去拍完自己的短片并拿去投了。

当然,以上只是部分现象,不过也可以从创作上看出,要拍好一部类型片,当然也需要大量的精力。但是只是拍完一部类型片,对于很多导演来说其实并不难,只需要拿起行活就行了。

整个回答的最后,再就这个问题简单延伸一下, 其实类型片导演和艺术片导演的高低只是我们心中的反射而已,是一种思维的惯性,他们也并不存在真正的高低 ,反而有些能每次拍商业电影/类型片都能拍的非常好,叫好又叫座,这才是真的值得我们敬佩的。

反观现在的影视行业,其实大部分导演基本就集中在「院线平台」和「电影节」两个地方,而疫情的到来也让院线平台甚至广告公司的大好前景直接梦碎。在此之下,我们不仅需要优秀的电影节产出不错的个人/作者电影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大量的商业项目也是需要的,不然重振市场从何而来?

毕竟,挣钱嘛,生意,也不寒碜,站着就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