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知识

某些动物灭绝一定要怪人类吗?

2014-11-25知识

这个问题居然没有人邀请我?不请自来啦,嘿嘿!

首先给结论: 不只是某些动物,自从智人登上地球舞台之后,几乎所有生物灭绝现象背后的罪魁祸首都是人类 。虽然无情,但就是这样确定。下面分类讲一讲生物灭绝事件,大家可以看看其背后原因的共性。

第一类是为了使用或食用而杀戮,这个不用说了,当然是人类的罪过。强调一句: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 。不过,要是你以为人类只是现代以来才变得越来越变态,越来越残暴,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近有大海雀的灭绝,这也算是有记录的被人类观察到的灭绝事件了。这种不会飞翔,只会游泳的鸟类长得酷似企鹅,实际上它才是英文penguin这个词的原意所指。后来人们在南极洲发现了企鹅,才把它们也称为penguin。不过,这种歧义如今不是问题了,因为大海雀已经被人类灭绝了。它们本来生活在北大西洋的岛屿上,又肥又不会飞,就成了大航海时代过往船员补充鲜肉的最佳来源。船员们甚至用大海雀自己的肥油点燃之后来烹煮大海雀的肉,上演了一出现代版的「煮豆燃豆萁」,只因为那些海岛上没有可供燃烧的树木。

远有尼安德特等大量史前人类的灭绝。对人类发展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人类的祖先曾经不止一次走出非洲,而世界上生存的现代人都是最后一次走出非洲的智人的后代。先前走出来的那些人类近亲哪去了?都被最后出来的这拨智人给灭绝了。不仅杀戮,而且还交配。以研究得最为清楚的尼安德特人为例,所有现代人类,无论是哪个人种,都带有或多或少的微量尼安德特人基因。

当然,就更不要提猛犸、剑齿虎、巨地懒,等等这些史前巨兽了。它们灭绝的时间表无一不与人类扩张的脚步相吻合。

第二类是 物种入侵 。面积比较大的情况下,灭绝需要较长的时间,还观察不到。而在面积较小的情况下,案例比比皆是。

在太平洋的很多岛屿上,比如夏威夷群岛等等,由于人类活动无意带来的蛇鼠,已经对当地原生鸟类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因为这些鸟类世世代代没见过这些捕食者,基因里根本没有应对的措施,只能等死。

植物的入侵也很可怕。同样是夏威夷,由于人类活动常会引起火灾,导致岛上原生的不耐火植物逐渐被人类无意带来的非洲来源的耐火耐旱植物所取代。植物的变化还会引发一系列的动物的变化,灭绝无可避免。

微生物的入侵更可怕。全球多个大陆的两栖类大灭绝是壶菌所引起的,北美地区的蝙蝠大灭绝是毁灭地丝霉菌所引起的,这些都是已经有确凿证据的事件。而这些微生物本不存在于这些地区,往往是由于人类活动而带来的。

第三类是 栖息地碎片化 。这个问题其实很严重,特别是在人口密集的地区。比如在中国的平原地区,路网和农田造成了原生态环境的严重碎片化。碎片化之后的栖息地里,每一小片之内的物种个体数量较低,经受突发事件冲击的能力较差,而它们又无法跨越路网等分隔线,也就无法从一小片栖息地补充到另一小片当中。结果就是被分割包围,分而歼之。

有些分隔线甚至是我们意识不到的。比如一片林地中由于伐木造成了几十米宽的无树木带。跨越几十米的距离对于鸟类来说似乎不是问题。但实际上,大多数以森林为家的鸟类,生性不能离开林地一步,所以根本不可能跨越这几十米宽的无树木地带。

第四类是 气温上升 。温室效应不仅造成了海平面上升和气候问题,也导致动植物受到很大影响。比如植物,对生存环境的温度极为敏感。所以我们会看到山上有垂直物候带,在不同海拔有不同的植物生长。随着气温升高,各个海拔的温度也在升高,结果一种植物的最适温度所对应的海拔也就升高了。如果这种植物每年散播种子,而且种子散播范围够大,那它或许还能追上温度升高的速度,生存范围向高处「爬」上去。如果这种植物N年一开花,N年一播种,或者播种只在脚下,那它就惨了,只有等着灭绝。

温度升高对于有脚能跑,有翅能飞的动物来说似乎不是太大的问题,但对于那些对温度敏感,而移动能力较差的动物来说,就是一场灾难了。一种典型的动物是珊瑚。筑礁珊瑚的生存范围其实受珊瑚礁本身的限制,并不能随处移动,而它偏偏又对温度敏感,所以受温室效应影响也最大。而珊瑚最严重的灾难还不仅于此,大家往下看。

第五类是 海洋酸化 。通俗地讲,海洋变酸了。酸哪儿来的?跟碳酸饮料一个原因,打二氧化碳造成的。二氧化碳哪来的?跟温室效应一样,人类排放的。海洋酸化有什么危害呢?这会让筑礁珊瑚等需要合成不溶性碳酸钙的海洋生物变得难以生存。这类生物有个共称——钙化者,包括了很多有硬壳的海洋生物,甚至还有微生物。显而易见,如果海洋太酸了,珊瑚就没办法筑造碳酸钙的「房屋」了,那就只能灭绝了。

以前科学家们也想到了这一点,但一直认为只有海洋酸到碳酸钙都会溶解才能导致珊瑚的灭绝。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海洋每变酸一点点,都会导致珊瑚等钙化者必须要付出更多的能量才能完成碳酸钙的合成,就像每天干重体力活儿一样,生存状态必然恶化。根据科学家们在不同规模、不同思路的实验系统中的研究来看,只要pH值降到7.8,虽然仍是碱性,但所有钙化者就将灭绝。由于钙化者往往是海洋食物链网的底层,所以最终海洋生物圈也很有可能随之覆灭。而珊瑚的意义更重要,因为它筑造的珊瑚礁里生活着数以万计的不同物种,是「海洋中的热带雨林」。

海洋现在酸到什么程度了?全球性的实地测量表明,海洋表层水体的pH值从工业革命前的8.2变到了现在的8.1。是不是觉得只变了0.1,况且整体还是碱性,没什么大不了的,是吧?但是如果我们不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那么本世纪末,全球海洋表层水体的pH值就将降低到7.8,也就是那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崩溃边缘。说不定读到这些文字的你都有机会看到这一天……

以上是人们不常谈论的物种灭绝,至于我们总挂在嘴边的环境污染、水土流失之类的,就不必说了,当然是人类的过错。

如果你能坚持读到这儿,说明你肯定关心环境问题,也愿意用客观的视角来看待人类自身。那么,我现在给点小福利——说说为什么一定都要怪罪人类,这 背后深层次的科学原因 是什么。

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的最主要特点,咱们读书时候都学过了,那就是制造工具。由于工具的出现,人类的行为超越了生物能量水平所能够做的事情。这一点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变得犹为显著。而超越生物能量水平的结果就是: 人类活动造成环境改变的速度远远超过了自然界的正常水平!

大家想想看,自然界夷平一座小山可能都需要数以万年计的时间,人类为了采矿却可以在几个月之内削平一座小山;自然界要刷出一条新的河道来分隔原本连续的生存环境,少说也得数十年,而人类只要几个星期就能修出一条新的封闭高速公路彻底分割一片原野;自然界要让两块大陆合并起来造成物种入侵,至少需要上亿年,而人类乘坐飞机的一次长途旅行只需十几个小时就可以让一个物种进入一个没有天敌只有食物的天堂。

数亿年来,我们地球生物的细胞内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无用的中性突变。只有当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原本无用的突变才可能成为进化上的生存优势,引发全新物种的诞生。而带有这一突变的新物种也就因为这种生存优势而适应了新的环境。糟糕的是,人类改变环境的速度太快了,无论是天还是月还是年,那都不是靠一代一代遗传的自然突变所能跟上的速度。结果只能是——灭绝。

总结来说,无论当今生物灭绝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都是 进化的速度跟不上环境骤变的速度 ,而这种骤变是非自然的,只能是人类造成的。所以,当今的生物灭绝一定要怪人类。

证毕。

~~~~~~~~~我是有点儿跑题的分割线~~~~~~~~~~

说到生物灭绝,一定会有人说:让它们灭绝去呗,关我们什么事?

这个问题的答案简单来说就是:关我们的事,因为 保护生物的最终目的其实是为了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生物在地球上存在得太广泛了,它们构成了一张紧密关联的网络,并已经与环境融为一体,成为了环境的一部分。一种生物的灭绝或许不重要,但多物种的大灭绝必然引起连锁反应,导致生物圈的崩塌,最终反噬地球环境。历史上曾经有这样一些时期,正是由于生物的灭绝,导致了环境的巨变。与巴西同纬度的澳大利亚就是一个例证。

当然,你可以说:环境变就变呗,我不在乎!其实你知道谁更不在乎吗?那就是地球!

在地球历史上,能够筑造出像珊瑚礁一样的礁石生态群的造礁生物,先后独立七次进化出现。

在地球历史上,像蚂蚁和蜜蜂一样的社会性昆虫先后十余次独立进化出现。

地球怕灭绝吗?不怕,也不在乎。只要还有细菌活着,大不了再过几亿年,又是生机盎然的伊甸园。可是,几亿年之后,对环境变化没啥耐受力的人类又在哪儿呢?

所以,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其实不是为了花钱保护一些不关咱事儿的东西,而是为了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我是本不该存在的分割线~~~~~~~~~~

一定会有一些有责任心的人问:那我们该怎么办?

其实,在直接杀戮野生动物这件事情上,人类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一方面是宣传,一方面是各种法规以及保护区等具体措施的实施。从结果上来看,无论是在非洲还是在中国,很多保护动物的数量都在回升,濒危等级也在下降。

然而,我们真正无法解决的,是 我们正常生活行为对于环境的迅速改变

试问:

为了不造成物种入侵,我们可以不旅行吗?(不让带水果都被频频吐槽……)

为了不造成栖息地碎片化,我们可以不修路吗?(要想富,先修路……)

为了不排放二氧化碳,我们能停止所有化石燃料的使用吗?(别说所有了,一个巴黎协定现在都搞不定,还老有人跳出来说这是科学家的阴谋,或是帝国主义的阴谋……)

似乎走进死胡同了……

但我认为有出路!这条出路就是 加速发展科技

首先,人类造成物种灭绝这件事情,本身就是科学研究的成果,如果没有科学,我们到现在也无法认识到这一点。

其次,人类自诞生伊始,就开始了毁灭地球之旅,并且从未停止。也就是说,并非是工业革命之后的科技发展带来了生物灭绝,它只不过是加速了这场灭绝而已。

最后,人类已经处在一个人口爆炸的时代,我们的正常生活有赖于科技的维持,任何倒退不但不会解决问题,反而会让全人类陷入更为巨大的生存危机之中。

所以,我们没有回头路,只能继续向前走,争取用更高科技的生活方式来减小我们对于地球环境的影响。就拿最简单的能源问题来说,现在太阳能和风能的大量应用,电动汽车的推广,都是建立在高新科技基础之上的。实际上,核能也是非常好的清洁能源,恐怕是彻底取代化石燃料的唯一之选。而更安全的核能利用,以及更安全更环保的核废料处理,也都需要科技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所以,唯有加速发展科技,才能把更自然的环境归还给自然,才能让人类与自然和平共处,才能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我是植入广告的分割线~~~~~~~~~~

第一部分关于问题本身的回答,大部分内容可以在我的译作【大灭绝时代】中找到,里面还有更详细的讨论和科学证据的来源。

后面两部分的超纲回答,是我自己的思考。欲喷之,请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