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川后的这几年,是丞相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丞相不是李斯,吕夷简或者徐阶,丞相从不恋权。
先主驾崩后丞相开府经营自己的丞相班底,俨然有了曹操第二的土壤。
可丞相晚年却长期驻扎汉中而不回成都,早早地开始移交权力,培养后主亲政。
可能题主想问的是: 事实已经证明,丞相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统帅,可是先主时代为什么从不让丞相亲临前线做统帅?甚至入川后包括汉中之战都鲜有丞相关于战术谋划的记载,为什么?
来看看那个时期季汉军的高层配置:
皇叔一直是前线统帅,法正作为谋主多次立下大功包括奇袭定军山阵斩夏侯渊。参加汉中之战的将军群落更是豪华无比:张三爷,马超,黄忠,赵云,小说中的五虎将除了关二爷之外悉济济一堂。此外魏延、黄权等名臣猛将也基本满状态在场。
汉中一战季汉军手里的牌太多了,完全打不完。
很多将军都在这次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比如黄忠阵斩夏侯渊,张狡猾宕渠山调教张巧变,子龙一身是胆等。
整个季汉军前线已经成体系,阵容深度,人员磨合都基本完善。
丞相还去前线做什么?
前线不需要丞相。
丞相就算在前线也只能是权衡考核下各个谋士包括谋主法正提出的战术是否可行。
所以那时候的丞相正在做自己最擅长,最喜欢做的工作:坐镇成都负责人事任免和人员调度,经济财政有刘巴,政法有李严、尹籍。
帮手很多,丞相干起行政来事半功倍、得心应手,很养生。
这时候的丞相就好比坐办公室的大佬,每天喝着茶开着会就能把该做的事儿都办了。
如果照这么下去的话,丞相可以活七十多,成就大业后还能归隐田园实现文体两开花。
我猜题主希望看到的是五年之后的丞相吧?举足轻重的话语权,势倾全国的相府,统领精锐季汉军战无不胜的丞相。
那时距离丞相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还有十年。
总结一下,给大家说三个时期,大家自己体会一下。
晚年寂寞苍凉时,武侯开了十年的国士无双。军政民三头一起抓,民事理的民不知兵,朝堂治的一团和气满朝门生,战场上所向披靡。真正实现了一人一国,然后食少烦多,变的悲壮无力,渐渐日薄西山。
刚出山时,村夫也不闲,训练士兵研究技战术,外交也得亲自来,后来还得抓民政,干的都是州郡级的杂活。可那时季汉三基友正当壮年,至少战场不用操心。所以村夫还能和江东基佬们吵吵架,玩玩羽扇纶巾笑谈间。
最轻松的是汉中之战时,丞相天天喂鱼种花,只管看看批示一下各部官员的工作情况和成果,调度一下后勤把蜀川的战争潜力火力全开。丞相快乐的很,只等把军师将军府搬到长安,继续当个荀令君plus。
大家想看【出师表】,还是【功成归隐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