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欧洲不团结是有传统的。
1618—1648年,欧洲爆发「三十年战争」,差不多战死800万人,相当于两次世界大战的预演。
战争原因有很多,我们不说大道理,只说人话。
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是中国网红——哈布斯堡家族,他们通过联姻和继承等手段,逐渐控制德意志、奥地利和西班牙。
他们望向欧洲地图,感觉自己棒棒哒,想把其他国家也夺走,成为真正大一统的神圣罗马帝国。
夹在中间的法国瑟瑟发抖,生怕见不到明天的太阳。
而英国、丹麦和瑞典有唇亡齿寒的担心,生怕下一个被吞并的是自己,再加上新教和天主教的矛盾,战争爆发了。
总体上以神圣罗马帝国、西班牙、德国天主教诸侯为甲方,德国新教诸侯、丹麦、瑞典、法国、荷兰、英国和俄国为乙方。
所以「三十年战争」可以看成,
乙方团结起来对傻逼甲方的抗议。
战争结果,当然是神圣罗马帝国失败了。
帝国实力大幅削弱,基本和其他国家处于同一水平线,再也没有挑事的底气。
欧洲各国的天空没有灭国乌云,大家继续在一亩三分地上做生意,谁要再提统一就是欧洲公敌。
「难道统一不好吗?」
「喂,你懂不懂尊重人权啊?」
从此以后, 欧洲国际政治产生「均势原则。」
所谓均势就是保持国家势力的平衡,不允许任何国家称霸欧洲,只要敢冒头就是独夫民贼,大家合起来灭掉他。
在「均势原则」的共识里,欧洲弱势国家互相结盟,共同对抗崛起的强国,强国之间也要统一战线,对抗有威胁的隔壁老王。
这种复杂的国际关系中,每个国家都在结盟和对抗,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谁都不敢轻举妄动。
欧洲形成一种脆弱的平衡。
如果实在不能理解的话,你就把「均势原则」想象成中国的「合纵连横」,基本不会跳戏。
神圣罗马帝国、拿破仑帝国、希特勒帝国相当于不同时期的秦国,他们具有统一的实力和雄心。
英国、法国、俄国相当于不同时期的楚魏齐赵,害怕国家灭亡,便结成同盟自保。
唯一不同的是,秦国一统天下。
欧洲强国总是被灭掉。
二、
把「均势」玩到极致的是英国。
英国的基本盘是英伦三岛,和欧洲大陆隔着英吉利海峡,在技术不发达的年代,英吉利海峡就是天堑,可以阻挡大部分侵略军。
而且在1588年击败西班牙舰队后,英国海军成为欧洲最强大的海上力量,谁敢挑战英国海军,绝对是找死。
海峡和海军,足以让英国摆脱欧洲琐事。
所以英国一直奉行「孤立」政策。
说是孤立,其实不是真正的孤立,它只是不直接参与欧洲的事情,而是通过扶持和制衡的手段,遥控欧洲大陆的均势。
它不愿意成为冲锋陷阵的先锋,反倒愿意做一个欧洲事务的仲裁者。
局势有利的时候,英国是欧洲大家庭的一员,一旦局势发展对英国不利,它可以迅速关起门来过小日子。
远离大陆的英国,骨子里不在乎欧洲大陆的整体利益,反而认为英国利益是最重要的。
几百年的孤立和均势,让英国成为著名的搅屎棍,任何地方的纠纷都有英国身影,哪里出现强国,英国必然扶持另一个对手。
比如扶持欧洲小国制衡法国。
比如扶持日本制衡俄国。
比如离开香港前留下一堆烂摊子,用香港来制衡中国。
说句题外话。
英国充当搅屎棍,当然有独特的条件和传统,但更重要的是英国坐在第一强国的宝座上。
只要坐在第一强国的铁王座上,必然会拿起身边的搅屎棍,到世界各地指手画脚,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仲裁」的作用。
一旦其他国家成为铁板一块的同盟,那么绝对会对第一强国的地位产生威胁。
类似的做法,古代叫「众建诸侯少其力」,现代叫「均势」,只是换了马甲,古今中外的内核从来没变过。
从这个角度看,古代唐朝和现代美国,其实都是国际搅屎棍,这是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规律。
假如......某国将来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必然也会挥舞搅屎棍。
你跺你也麻。
剿灭妄图统一的拿破仑,是英国「均势」的最大手笔。
三、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4年后路易十六走上断头台。
几乎同时,法军走出国门输出革命。
当时的法国有2700万人口,年产生铁20万吨,和周围国家相比,有很强劲的实力。
如果只是国家征战就罢了,关键是法国走出国门以后,到处宣传自由的观念,号召国外人民抄起武器,反抗本国的王权和贵族。
他们攻陷一个地方,就要废除旧制度,并且按照法国革命的模式建立新制度。
1796年,拿破仑攻陷意大利。
拿皇狠啊,把意大利教堂和寺院的土地统统没收,取消地主和教会的司法权,并且取消意大利国内的关税,方便意大利人民做生意。
在德国和比利时,法国军队废除贵族和教会的特权,推翻一切旧制度,解放无数欧洲下层草根。
那时的法国是欧洲灯塔,不论去哪里都能受到热烈欢迎,国运如日中天势不可挡,大有称霸欧洲的趋势。
1799年,拿破仑发动政变,成为第一执政。
法国资本家特别支持拿破仑,因为国土的扩张,意味着产品市场和原料来源的扩张,拿破仑打的越好,他们赚的越厉害。
此后10年,法国向意大利的出口额增加6倍......再加上其他占领区,可想而知法国资本家赚了多少。
其他国家慌的一笔:「杀人,还要诛心。」
英国、德意志联邦都是王权国家,如果本国草根听了法国的蛊惑,那还得了?更何况,市场都让法国抢走,让他们喝西北风啊。
赶紧组织同盟掐灭法国吧,维持均势要紧。
1793年—1815年,英、俄、普鲁士、奥地利等国家,总共成立7次反法同盟,一直把拿破仑流放到圣赫勒拿岛为止。
让你再称霸,用海风吹死你。
由于英国的人口少,陆军也不行,无力登陆欧洲大陆和法军硬刚,但是英国的工业革命已经完成一半了,不缺的就是钱。
整个反法战争期间,英国总共花费15亿英镑,用来资助盟国和法国贵族。如果没有英国的钱,欧陆国家很难支撑22年。
而且英国还用强大的海军,封锁法国港口,导致法国的海上贸易彻底中断,直接让法军的后勤出问题。
表面上,法军败在滑铁卢。
其实在「均势原则」下,哪怕军队战力再牛逼,迟早会被欧洲国家围殴致死。
乱拳打死老师傅啊。
所以拿破仑在圣赫勒拿岛的时候,看开了,不想再偷跑回国了。拿破仑知道,他的霸业在欧洲不可能完成,别费那个劲了:
「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四十多次胜仗,滑铁卢一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全部记忆。但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们忘记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这部【民法典】。」
算是求仁得仁吧。
打败拿破仑之后,英、俄、奥、普在维也纳开会,搞了一个条约,基本恢复了欧洲的旧王朝和旧秩序。
有个细节特别有意思。
法国做为战败国,到底该怎么处理,维也纳会议还是取得共识了:「不应该过分削弱法国。」
如果发生在东亚,法国这种战败国早就烟消云散了,但是在欧洲依然可以存在。
俄国想让法国制衡德意志,奥地利想让法国牵制英国,而英国想用削弱的法国平衡欧陆局势。
这玩意就叫均势原则。
四、
欧洲产生均势原则的根本,在于没有强大国家做中流砥柱,只能有话好好说,什么事都大家商量着来。
那么没有中流砥柱,怎么才能保持均势呢?
欧洲国家的秘诀是开会。
他们特别喜欢在某地开会,签订一系列条约,确立一系列原则,然后在会议上制定成一套体系,成为参与会议国家的外交方针。
维也纳会议的目标,就是制定打败拿破仑之后的欧洲体系。
但各国开会制定的体系,往往是不稳定的,这个体系过几十年就会破裂,然后几个强国重新制定下一个体系。
周而复始,循环不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因为国家是不断发展的,没有任何国家在原地踏步,只要有发展就有强弱之别,有强弱之别就要较量高下,一旦开战强国就被围殴致死。
这就是欧洲。
1815年,维也纳体系制定完成,40年后就出事了。
体系刚制定的时候,英国在搞工业革命,庞大的海军在外开拓殖民地,黄金白银吃着火锅唱着歌向英国跑,英国人笑的满脸褶子。
为了开拓市场,英国顺便到中国打了一场鸦片战争。
而反法的主力俄国,获得欧洲的强势地位,一个劲向西南发展,想把庞大的奥斯曼帝国纳入版图。
1853年,相当于太平天国攻入南京的时候,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对欧洲喊话:「奥斯曼帝国已经病入膏肓,我们不如共同瓜分病夫遗产。」
奥地利首相:「你希望我当医生还是继承人?」
此时的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迫切需要扩大工业品的市场,以及工业原料产地,它也看上奥斯曼了。
而奥斯曼也是法国的市场和工业原料产地,法国不希望俄国独吞。
既然谈不拢,那就打吧。
1853年——1856年爆发克里木战争,俄国单挑英法等国,结果一顿操作猛如虎,仔细一看原地杵,俄国华丽战败。
在均势原则下,英法怎么可能让俄国一家独大呢。
有了英法的保护,奥斯曼帝国一直活到1922年,比清朝的寿命都长10年。
同样的道理可以来看清朝。
清朝已经烂成渣渣,如果列强放手进攻的话,恐怕国内根本扛不住,可清朝就一直苟且的活下去,怎么打都死不了。
因为列强之间的制衡,让他们谁都不能放手去打,稍微露出苗头,就被其他列强掐灭了。
日本甲午战争之后,本来已经拿下辽东,结果闹出「三国干涉还辽」,心不甘情不愿的吐出口中肥肉。
俄国想独吞奥斯曼,同样不允许。
战争结束之后,各国在巴黎开会,把俄国制裁了一顿,维护住欧洲的均势。
此后几十年是英法的时代。
但真的天下太平了吗?
五、
英国强大在于赶上风口。
打败西班牙之后,英国在全世界建立殖民地,把掠夺的财富运回国内,为了赚更多的钱,资本家想尽办法提高生产效率。
需求决定结局。
为了赚钱,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和其他国家产生代差,不论技术或者国力,英国都稳稳压住其他国家一头。
法国离英国近,技术扩散也方便,所以法国是第二个崛起的国家。
技术这玩意是藏不住的,随着时间推移,英国有的东西,周边的国家都会有,国力也会逐渐拉平。
那个时候,英国的领先地位就不存在了。
1870年之后,第二次工业革命爆发。
经过多年发展,英法德美俄已经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纷纷开始搞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家望向英国庞大的身躯:
「我们不比你差,凭什么你吃独食?」
1900年左右,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德国成为欧洲第一大工业国,英国丧失「世界工厂」的地位。
挑战欲望最强烈的是德国。
原本碎成一地的德意志诸侯,在俾斯麦的领导下重新统一,但是德国回头一看,发现风口已经过去,太阳下的土地被抢光了,这不完犊子了么。
于是俾斯麦宣称:
「我们不可能通过演说来达到目的,我们无法避免一场严重斗争,一场只有凭借铁与血才能决定的斗争来达到目的。」
向外扩张成为德国的国策......俾斯麦、威廉二世、希特勒都是这么做的。
1908年,威廉二世宣称「德国世纪」即将到来,德国要在英法的笼罩下,开拓属于自己的地盘,有必要的话德国可以称霸欧洲。
此后几年,德国建立了仅次于英国的海军,陆军预算从2.04亿美元增长到4.42亿美元。
德国,走上拿破仑的旧路。
这就必然破坏了欧洲的均势原则。
而且在1856年的巴黎会议之后,德国为了阻止俄国西进,和奥匈帝国、意大利签订「三国同盟」条约。
为了对抗德国,俄国选择法国结盟,就连一向不结盟的英国,也因为国力下滑加入「三国协约。」
外交结盟+国力升降,最终导致「一战」爆发。
虽然是新戏码,但没有脱离旧剧本......妄图称霸欧洲的德国,被各国联合起来教做人: 「我给你解释一下,什么叫特么的均势。」
德国战败后,欧洲各国废除巴黎会议的体系,重新签订【凡尔赛条约】,搞了一个国际联盟,建立新的国际体系。
根据【凡尔赛条约】,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归还法国,萨尔区的煤矿给法国开采,莱茵河左岸由协约国占领15年,德国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
欧洲最强的德国,惨的一笔。
历史再次证明,没有人可以在欧洲称霸。
六、
德国很委屈。
它有强大的陆军、欧洲最齐全的工业、稳定的统治阶层、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凭什么不能得到更高的地位?
对不起,你来的太晚,红利已经被吃尽了。
赶上风口的强国,不希望发生任何改变,因为任何挑战现有秩序的国家,都是从他们的口中夺食。
后起国家要么抗争,要么跪下当狗。
德国人傲气啊,不愿意跪下当狗,20年后卷土重来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又失败了。
说句不正确的话,德国其实没什么错。
如果德国处于其他地方,肯定是妥妥的地域霸权,可要是真处于其他地方,恐怕也赶不上欧洲的技术扩散,大概率是缩小版的清朝。
都是命数啊。
当欧洲各国再次维护了均势之后,抬起头来蓦然发现,时代变了。
大洋彼岸的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强大的工业和动员能力,足以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奶牛。
隔壁苏联是庞大的巨无霸,直线推进的钢铁洪流,几十年后都是欧洲的噩梦。
夹在中间的欧洲像个过气的老人。
何况,美国和苏联都是大国,而欧洲却是一堆小国拼凑而成的,单个拎出来,谁都没有抗衡的实力。
说到底,欧洲各国只是赶上时代风口。
工业革命在英国爆发,让英国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国家,称霸世界200年。
先进技术跨越英吉利海峡,扩散到法国、德国、俄国......各国先后完成工业革命,走上世界食物链的第一梯队。
那时的欧洲就是世界,世界就是欧洲。
由于殖民地和均势原则,欧洲大战就是世界大战,世界大战的源头就是欧洲大战。
如果欧洲是统一的大国,那文明代差的优势还能保持很久,可惜,欧洲都是小国。
小国有很大的局限性。
人口和体量,不足以支撑任何一国统治世界太久,彼此之间的争斗,又消耗了各国太多的精力。
一旦某些大国得到技术扩散,小国的优势就不在了。
在美国和苏联面前,欧洲国家不可能和以前一样,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而是必须考虑美国和苏联的反应。
时代,真的变了。
虽然说欧洲落寞,也仅仅是针对美苏而言,
放到全世界,欧洲依然是食物链的第一梯队。
所以二战后的欧洲是肥肉,美国和苏联都想控制欧洲,他们没有资格决定是否开门迎客,只能选择跟谁上床。
于是东欧跟了苏联,西欧跟了美国。
从了美国的西欧国家,估计有点不甘心:「玩了几百年的均势,怎么就玩脱了呢?现在从了美国,也要和美国保持均势呢。」
怎么保持?
团结呗。
七、
1946年9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向欧洲喊话:「大家别闹了,我们成立个欧洲合众国吧。」
欧洲各国对合并没什么兴趣,做生意倒是可以考虑。
1950年5月,法国外交部长罗贝尔 · 舒曼举行记者招待会,提议把法国和德国的煤钢生产,置于一个欧洲国家都能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各成员国之间的煤钢流通立即免除一切关税。
第二年,法国、西德、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达成协议,签订了为期50年的欧洲煤钢联营条约。
美国把西欧当作抗衡苏联的桥头堡,西欧太弱的话很难实现目的,于是也在鼓吹欧洲一体化。
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紧接着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最终在1967年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随着加入的国家越来越多,欧共体可以发展的业务越来越广,大家商量了一下:「既然贸易统一了,要不把货币、防务也统一了?」
哎,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大家共克时艰吧。
1993年11月1日,欧盟诞生了。
对于这个组织,不知道你们是怎么看的,我个人觉得啊, 欧盟就是抱团取暖的群租房。
欧洲是世界中心的时候,从来没人想着团结一致,反而叮铃咣啷打成一片,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各国都在用均势原则制衡隔壁老王。
当技术扩散到全世界以后,东西两边都冒出体量庞大的超级大国,他们的均势原则玩不下去了,只有抱在一起,在世界舞台上玩均势。
但欧盟的正式官方语言就有24种。
这种联盟是不可能真正团结的。
平时在群租房里,大家为了做生意,可以你好我好大家好,一旦出事情了,必然是大难临头各自飞。
因为他们只是群租的室友,不是真正有血缘关系的亲人。
欧盟所谓的超国家机构,仅仅是机构,不是强有力的国家政权。遇到事情可以协调,但不能强制命令。
假如不符合国际利益,英国脱欧给你看。
本质上说, 欧盟类似于中国战国时期的合纵 ......没有强有力的中流砥柱,所有行动全凭各国自觉,而自觉的基础是开会签订的条约。
战国诸侯经常合谋攻秦,从来没有胜利过一次,可只要秦人出关迎敌,要么收买带路党,要么用力击溃一国,合纵就破灭了。
嗯,欧洲史和【史记】可以放在一起读,当真是太阳底下无新事。
想要欧洲团结,只有统一,欧洲能统一吗?
暂时看不到希望。
那么欧洲能团结吗?
显然,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