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 MARK: IV
最近【石之海】动画的前12集一次性放出想必一定是让 JO 厨大饱了眼福,各类型的替身(Stand)所对应的不同设定,其实正是【JOJO 的奇妙冒险】系列漫画/漫改动画长久不衰吸引读者的其中一个特点。我个人对于第四部【不灭钻石】中广濑康一的替身回音(Echoes)是颇为印象深刻的,尤其是它三个阶段的变化特性。在第三阶段(ACT 3)时,Echoes 形成一定程度的自主意识并且在语言交流时会说出一些「妙语」(具体的就不解释了hh),被读者们称作「素质替身」。那么这个名字同为 Echo 的真无线耳机的高素质声音,则可以说是它给人的第一印象,但是就像替身 Echoes 一样,天使吉米也给这个产品留续了升级可能。
Echo 的包装跟之前介绍过的 Hana 系列与 Darling 等产品比起来就要显得朴素一些,没有那么多繁杂的结构,但是配件依然丰富。上层纸盒将不用看系列纸片和所有配件全部收纳,Echo 赠送了七对硅胶耳套。四对是高度偏矮的浅入耳耳套,其中一对已经默认安装在耳机本体上,另外还有三对高度与常见规格类似的白色硅胶耳套。下层便是分开放置的 Echo 耳机和电池盒。
Echo 的电池盒体积算不上小巧,表面白色为主点缀灰色,开盖处设计了一个硕大的条状指示灯。虽然硕大,但是这个灯条并没有做得像是某些灯厂那般突出、刺眼,亮度控制适中,在不同电量状态下分别显示出白色和色温渐暖的淡黄色、橙黄色、橙红色,在无线充电(没错,Echo 支持这个价位相对罕见的无线充电)的时候放在充电板上,会毫不张扬地融入你的桌面摆设中。腔体形状可以说基本沿袭了天使吉米一贯的类三角形家族设计,从 Darkside 到 Oxygen 再到 Hana 系列,如今在 Echo 上也看到这个造型,可以说经过几年的打磨,天使吉米对于这个腔体造型是有把握的,可以说辨识度拉满。实际佩戴好之后,佩戴感受也与那些有线产品类似,虽然贴合程度跟类定制造型的耳塞不能对打,但是结合相对较轻的重量,舒适性没什么问题。IPX4 级别的防水等级,基本上可以兼顾雨天和运动环境的佩戴要求。无论是电池盒还是耳机本体,做工细节都挑不出什么毛病,严丝合缝,光面与磨砂的不同处理方式进行拼接也突出了耳机的质感。
需要注意的是,Echo 没有配置佩戴检测传感器,它采用的还是基于放回合盖后断开连接的思路,在之前介绍 C3II 以及 Cotsubu 的时候,我就已经提到过,没有了佩戴识别,可以方便某些使用者煲机,但是究竟将佩戴识别的操作逻辑转移到盒子上是不是个优秀的设计,这点需要看使用者自己的操作习惯。操作基于三角形腔体的面板触摸控制,默认状态下是单击暂停/播放,左侧双击上一首,右侧双击下一首,三击调取语音助理。
Echo 采用的还是比较常见的高通 QCC3040 芯片方案,自然,对于蓝牙5.2和 aptX Adaptive 的支持也是少不了的了。相对成熟的方案结合与腔体造型颇为呼应的三角形信号天线,Echo 的连接稳定性是目前500-1000元价位妥妥的第一梯队。当然,也支持 TrueWireless Mirroring 技术,支持自动切换主副机并进行单边独立使用。在刚看到 Echo 的产品图时,我以为 Echo 面板上那硕大的类似麦克风的东西是为了主动降噪准备的,不过拿到后发现 Echo 并不支持主动降噪功能,虽然结合标准尺寸的耳塞套能有良好的被动隔音能力,但还是有一点小遗憾罢了。那个类似麦克风的有金属网罩的东西是指示灯……Echo 的通话麦克风位于底部,由于支持 ENC 通话降噪,通话质量在同价位算是不错的,稳定性也足够好。
续航方面,官方宣称仅耳机连续播放时间6小时,充电盒可额外供应42小时电量(7次充电),总共连续播放时间达到了惊人的48小时,这样电池盒的硕大体积是可以理解的了。个人经过标准流程测试下来,全程以 aptx Adaptive 编码协议连接 Google Pixel 4,不间断以50%音量连续播放流媒体音乐(Apple Music Lossless)、播客节目(小宇宙),仅耳机续航为5小时49分钟,可以认为基本符合续航描述。支持 Qi 通用协议的无线充电。
在声音方面,天使吉米可以说给 Echo 提供了「三步走」的一路进化可能,正好也对应了「Echoes」的三个 ACT,能力一步一步提升。
ACT 1 优秀的基底素质
Echo 采用了一对直径10mm的镀铍球顶柔性悬边振膜动圈,悬边和球顶部分的刚度不同,这对单元本身就有着不错的实力。
基于自带的硅胶耳塞套,我们来谈谈声音。
低频量感适中,没有很夸张的下潜深度,层次感表现中规中矩。弥散感不强,有一定速度感,收得既快又比较干净。氛围烘托能力适中。Echo 不会给你特别突出的低频听感,在一些烧友看来甚至会稍显平淡,但是,这种速度感不错的低频能够使得整体听上去更加干净,尤其是在没有 LDAC 时蓝牙传输码率较低的情况下。
中频厚度适中,人声口型还原还不错,有一定的距离感,不会出现舔脸的问题。男女声偏向性不明显,走的都是相对比较普适的路线,渲染不算多。我个人更加喜欢 Echo 对于女声的表现,线条感比较突出,相对比较顺滑,有一定的感情渲染,但是音色挑不出什么毛病来。相对来说,男声的颗粒感会稍微明显一些。乐器方面,Echo 对于大多数弦乐器的音色表现算是中规中矩,在聆听中小编制弦乐曲目时,可以感受到结像略靠后,缺一点形体感,在大提琴上尤为明显。管乐器方面,Echo 的表现则要显得更加突出一些。打击乐器刺激感不算强,Echo 在保留了较多细节的同时,整体声音不会有太强的刺激感,打磨得比较圆滑。
高频亮度适中,延伸一般,但是总体的透明度可圈可点。声场规模不算大,但是横纵都有一定距离。分离度表现还不错,解析能力同价位优秀,但是定位能力并不能做到非常准确。动态一般,瞬态良好。
这样的一个表现,虽然说并非尽善尽美,但对于一个五六百的 TWS 来说,已经算是相当难得的了,杂食性也足够。但总是觉得,似乎 Echo 的素质没有完全释放出来,这一点尤其是在使用默认的浅入耳耳套时则更为明显,甚至声音会有一定的糊化。ACT 1 只是向你展现了 Echo 不错的「基本素养」,它的潜力还有待发掘。
ACT 2 换套无限变化
我们上述的声音描述则全部基于高度更高的自带耳套。得益于电池盒预留了较大的空间给换套玩家,同时 Echo 的导管结构并非严格意义上那么粗短,这些设计都让 Echo 搭配更加丰富的通用规格耳套成为了可能。
首先我尝试的是天使吉米自家的升级耳套 T-APB 气压平衡耳套。T-APB 早在之前我就已经介绍过,其中的高频套更是被放进了常规推荐列表中。同样,Echo 搭配 T-APB 高频增强型的效果也很让人惊艳。换上之后,高频的延伸有了很明显的进步,且前文提到的「打磨得比较圆滑」的特点会改变成为「人工打磨痕迹变少」。能够感觉到各种乐器音色的自然度有所提高,透明度进一步增强。基于位于中低频的乐器结像也会精细一些。
搭配了 T-APB 高频套之后,Echo 的声音已经可以进入 TWS 耳机的第一梯队了,无论素质还是调音都不错。
一不做二不休,除了自家的耳套,我手上还有数十款耳套等着尝试,在一番搭配过后,我挑出两种推荐。
一个是 SednaEarfit Crystal,来自 AZLA 的这种耳套在各种 TWS 上进行搭配基本都可以带来显著提升,Echo 自然也不例外。SednaEarfit Crystal 可以给 Echo 的声场规模以及人声表现进行优化,人声的厚度有所提高,显得更加突出一些。分离度更好,尤其是人声与乐器之间的分离度。
另一个是 Sonic Memory 蘑菇套,即 SM2 里自带的那种粉红色硅胶套,它虽然给 Echo 引入了更明显的染色,但是对于不排斥染色的烧友来说,蘑菇套可以给 Echo 带来更加抓耳的中高频表现,人声的线条稍微突出。只是,蘑菇套也会让 Echo 高频的齿音增加一些。
考虑到性价比和接受程度,T-APB 高频套能够给 Echo 带来的改变就已经算是脱胎换骨了,我个人是强烈建议有意尝试 Echo 的读者一并买一套 T-APB 回去搭配着听的。此为 ACT 2 级别的进化。
ACT 3 DSP 与 Tanchjim Center
虽然在首发的这段时间内,天使吉米并没有来得及给 Echo 配备上 APP,不过他们预留了接口。在之后一段时间,Echo 会拥有自己的配套 APP,加上内置 DSP,这样,固件更新带来更好声音的可能性也就大大提高。APP 的配备对于手动调节均衡器的需求想必也是会匹配的。我个人一致认为无线耳机想要获得好声音,有三条路子,一条是单元素质、声学设计本身的表现突出,一条是无损编解码协议的加持,另一条则是 DSP。Echo 已经有了第一项,至于第二项,aptX Adaptive 其实某种程度上在 TWS 领域也算接近于满足了。那么就剩第三项,Echo 预留了 Tanchjim Center 接口,那么基于 DSP 进行调节给它带来进一步的升级,就顺理成章。这便是 Echo 声音升级的 ACT 3 进化。
有着进化能力的 Echo,显然是足够有性价比的。对于传统的耳机厂商来说,旗下的 TWS 产品功能层面有所缺失是可以理解的,声音方面做到优秀,应该是本分,我很高兴看到 Echo 在声音层面能拿出不错的结果,并期待着后续 APP 加持后它能够拥有更大的进步空间。
KingTsui, from The TDS Studio.
Dec 2021
您可以在知乎、公众号、哔哩哔哩、头条、YouTube、虎扑识货、新浪微博以及小红书等平台发现更多署名为 KingTsui 或 The TDS Studio 的图文视频创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