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知识

怎样才能克服懒癌,做到自律呢?

2021-06-27知识

首先,你不是一个人。

据统计,有超过20%的美国成年人可能是长期拖延者(Ferrari 2010)。80%-95%的在校大学生自评存在拖延问题,而这里面有一半的学生认为:长期的拖延行为给自己造成了极大的困扰(O’Brien 2002; Day&Mensink 2000)。然而,即使是习惯性拖延,也是可以改善的 (Ariely 2002;Wohl2010;Pychyl 2013)。以下是一些方法:

1、10分钟法则,先上手为强

拖延症最大的问题,就是完美主义。还没开始,就把对自己的预期拉得特高,又焦虑现在的自己做不到这么好,还总想着要万事俱备了才能开始。

想要对付拖延,先要给自己个台阶下,减轻自己的心理负担。每次我察觉到我有拖延的情绪的时候,比如拖延着不想改稿的时候,我都会告诉自己: 不用要求90分,先做到60分再说,之后再迭代优化就好。 一旦这么想了,就相当于给自己松了绑,不仅容易开始,还可以越做越快。

对于拖延症来说,最难的就是先开始,一旦行动起来,什么都好说。因此另一个很有用的方法,就是 先上手 ,告诉自己:先做十分钟。如果十分钟之后,还是不想做可以再商量。你有没有发现,只要行动起来,焦虑就好了大半,而且更加容易沉浸在事情本身了?

2、设定任务清单,挑软柿子捏

那我们应该先上手做什么呢?艾森豪威尔四象限法可以帮助我们。我们可以把事情按照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分为四类: 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而紧急、不重要不紧急。 拖延的人,之所以拖延,是他们回避做重要的事情,而在不重要的事情里面闲逛,啃个指甲五分钟,打个电话1小时,刷个手机2小时,眼一睁一闭,一天就这么过去了。然后越自责越拖延,越拖延越自责,如此恶性循环。

那么解救自己的方法,是:

① 第一步,列出重要紧急的事情,优先做。

② 第二步,再把这些重要的事情根据不愿意做的程度,再做一个分类:

第一种是特别不想做的,一想起来就想本能地回避。

第二种是有点不想做的,但逼自己一把也还可以。那么,就先从第二种事情开始做起,慢慢地容易找到感觉和自信后,再做第一种。我就知道好几个博主、UP主,就是拖延着不想写论文,结果变成了大V。

3、利用番茄工作法,一次只做一件事

人类的大脑特性决定了一次只做一件事会更加有效率。多任务处理只是一个神话而已,更容易诱发拖延。所以你可以利用 番茄工作法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定「倒计时」,比如在30分钟内,只处理一个任务,直至任务完成或时间用完。接着,进行5分钟的短暂休息,重新设置倒计时30分钟,继续未完成的任务,或开始下一个任务。现在有很多App可供使用,例如「番茄ToDo,Cuckoo Timer」。或者,你可以直接使用手机的「倒计时工具」。

4、防止分心,锁住干扰

据传大文豪雨果有一个很绝的对付拖延的方法:他为了防止自己出去玩,写作的时候会把衣服脱掉,让仆人帮他把衣服藏起来,这样他就只能在家写作了。写【白鲸】的作家赫尔曼·梅尔维尔口味更重,他直接让妻子用铁链把他拴在书桌前,防止他跑去干别的事儿。

我不是鼓励大家脱衣服或者上铁链,我是鼓励大家学习文豪们防止分心的这种精神。你可以尝试一下几点:

① 直接修改微信昵称、更改在线状态、发送朋友圈,传达给别人一个信息:「在这个时间段你会专注于自己的任务,不会回复消息,等空闲后回复」;

② 将你的手机、电脑、设备消息进行静音处理,或者将这些干扰你的设备收纳在一定距离之外(该距离会让你离开工位才可以拿取),请放心,紧急事务会有电话进来的;

③ 降噪耳机+白噪音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尤其是当你所处的环境比较嘈杂;同时,一个带上耳机工作的人,也可以从视觉效果上「震慑」想来找你闲聊的人。

5、苦中作乐,正向反馈

趋利避害是生物的本能,如果目标过难过高,就会倾向回避任务,甚至是放弃。所以面对艰巨的任务啊,你要学着机灵一点,把它分拆成更小的、更容易完成的子任务。完成小目标之后呢,再给自己一些小奖励。比如喝一杯咖啡,大吃一顿,或听一会儿自己喜欢的音乐。

这样做会带给自己持续的奖励,慢慢形成正向循环。当积少成多大目标完成的时候,甚至可以购买一些昂贵的礼物或奢侈品来犒劳自己。当然,回报与付出之间,并非必然会呈现「线性增长」关系。但长期来看,我们总能收获到应该属于我们的东西。

其实, 拖延只是一个表象,它的背后是我们的完美主义、负面情绪、固化的不良思维在作怪 。如果想要真正地杀死拖延症,就要去面对拖延症背后的怪兽。

第一、你要直面你的逃避。想一想,当你拖延的时候,你究竟在逃避什么

察觉一下,你的内心是否有一个声音在向你灌输:「我害怕失败」,「我不想承认自己有弱点和缺陷」,「我不想成功,因为能者多劳,早晚会无法满足别人的期待」?

学习直面的第一步,是记录下你现在正在拖延的事情;

第二步,记录相应的情绪感受、思维、之所以没完成的原因。例如:「事情太多、内心烦躁、怕做不好」。最后,写下若干坚持的理由(比如完成这件事情的好处)。这一步是理清思路的关键。

上述方法可以让你看到更加清晰的障碍和挑战(事情多、没重点、完美主义等等),有针对性地解决;同时,写下坚持理由也可以加强动机。

第二、你要放下完美主义

过分的完美主义,是对未达成目标的灾难化预期,迫使自己坚信「只有不停的完美,才能达到无可挑剔的程度」,然后选择拖延来逃避失败。该怎么办?你需要使用「不完美暴露」法,来降低「灾难化预期」:

① 接受了一个可能比较棘手的任务;

② 任务进行中,直面负面评价(可以选择在休息时候记录下内在的感受、情绪和想法),并继续保持行动;

③ 任务完成后,对流程进行回顾性浏览,圈出最糟糕的部分;

④ 将圈出的部分,进行有目的性的修改。拖延的人,很像把头埋进沙子里的鸵鸟。我们企图闭上眼睛,回避直面问题的痛苦。它的背后,存在着一种恐惧——恐惧自己不够好,恐惧让别人失望。

【万恶的拖延症】(Still Procrastinating: The No Regrets Guide to Getting it Done)的作者约瑟夫·法拉利在写道: 「经常喜欢拖延的人,会把拖延当成一种生活方式。在他们眼里,他们宁愿被认作是不努力的人,而不是没有能力的人。」

可是,把头埋在沙子里真的会舒服一点吗?往往,我们逃避痛苦,而这份逃避却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焦虑,而焦虑又引诱我们继续逃避。

承受痛苦,面对不适,巧用方法,让恶性循环变成良性循环吧,不要再让别人失望,更重要的是,不要再让自己失望了。

慢慢来,别着急。

以上。

参考资料:

Steel, P. (2007). The nature of procrastination: A meta-analytic and theoretical review of quintessential self-regulatory failure.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33(1), 65–94.

Ferrari, J. R. (2010). Still procrastinating. The no-regrets guide to getting it done. Hoboken, NJ: John Wiley & Sons.

O'Brien, W. K. (2002). Applying 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to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Patterns of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Victor Day, David Mensink & Michael O'Sullivan.

The Determinants of Leadership: The Role of Genetic, Personality, and Cognitive Factors. R Arvey, M Rotundo, W Johnson, M McGue - 2003

Situational and Personal Determinants of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Norman A. Milgram , Weizman Dangour & Amiram Ravi. Pages 123-133 | Received 13 Dec 1991

I forgive myself, now I can study: How self-forgiveness for procrastinating can reduce future procrastination. Michael J.A. Wohl.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48 (2010) 803–808.

PROCRASTINATION, DEADLINES, AND PERFORMANCE: Self-Control by Precommitment. Dan Ariely. PSYCHOLOGICAL SCIENCE. VOL. 13, NO. 3, MAY 2002.

Procrastination and the Priority of Short-Term Mood Regulation: Consequences for Future Self. Sirois, Pychyl. Social and Personality Psychology Compass 7/2 (2013): 115–127.

【拖延症患者自救手册】,加兰库尔森,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戒了吧!拖延症】,辰格,天津人民出版社.

【八周正念之旅】,Zindel Segal,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分享硬核有趣的心理学。

@雪颖心理

陪着你,观照内心,活出真我。公众号:雪颖心理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