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知识

从人种上来说,中国人可以练成欧美的健美男人的肌肉吗?和人种有多大关系?(别骂了,别骂了)?

2020-10-08知识

从技术角度而言,训练水平、肌肉量和人种基本无关。

中国人可以练成欧美的男人的肌肉,而且可以练的比他们更好。

一个人的天赋再好,受限于周围的训练环境,文化氛围,饮食结构,未必能将天赋展现出来。在我看来,如果不是运动员,基因、天赋、人种这些因素远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重要。试想一下,叙利亚这样的战乱之地能走出奥赛先生吗?肯尼亚的难民会都是肌肉壮汉吗?想想就知道不可能。那你能说非洲黑人的基因差吗?好像也不能这么说,是吧?

我的学员里,好多女生可以在4个月内深蹲硬拉达到80kg(体重50kg),10个月内深蹲硬拉达到100kg(体重60kg),男生深蹲10个月达到165kg(体重70kg)。是她们天赋好吗?不是的,只是用了好的方法,只是有还过得去的训练环境而已,我也有一些学员,天赋特别好,练一个月能够达到人家练半年的程度,但是人家就是不怎么训练也没有办法啊……其实基因、天赋、人种这些因素真的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重要。

决定一个国家国民的身体素质的,还是经济水平、体育氛围、饮食结构和文化环境。而决定个体普通人训练水平的,更多的,是他的训练方法和他对训练的坚持程度。天赋好的,训练方法差,最后结果也不过好到哪里去。天赋差的,训练方法好,最后结果不会差到哪里去。

国内目前就是好多靠谱的训练方法根本没有「外流」出来,都在小圈子内口口相传。而在国外很多大众化的训练技术,拿到国内摇身一变成为了「最新」、「最前沿」的训练技术。比如补偿性加速度(compensatory acceleration training)的方法,其实就是很简单很大众的一个训练方法,国内好多训练者就没听过,觉得很神奇很先进。

许多人会认为,欧美有许多肌肉发达的男人/女人,是因为他们的基因决定的,亚洲人的体质很难练出一身的肌肉,也很难拥有强大的力量。这完全是一个谬论!国内外主要的差距,在训练环境和训练氛围上!根本不在人种和基因上。我们不妨看看最需要拼基因的竞技体育领域:奥运会的举重项目!中国在中小级别的举重项目上培养出了超过25位世界冠军,并多次打破世界纪录, 中国队占据了奥运会举重项目的半壁江山,看看那些项目中的运动员吧,哪一个不是拥有一身发达的肌肉?而在力量举项目中,中国台湾地区的运动员和日本的运动员也都多次拿过世界冠军。至于健美健体的赛事成绩,不要着急,中国运动员马上也会崭露头角的。

回过头来说说 经济水平 体育氛围 饮食结构 文化环境 这四点。

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高了,自然有更多人能够更加关注生活基本需求以外的事物,比如体育、比如电子竞技,比如没事斗个蛐蛐。如果一个人都无法顾及下个月的伙食费,无法支付明年的婚礼的费用,哪有那么多精力关注自己的身体是否强壮有力?是否好看优美?可能真的只会关心,身材能换钱吗?还是那句话,穷文富武。

一个国家的体育氛围则与基础教育和国家政策有关系。在国内,能够保证两年以上规律训练的健身者并不多。很多人都是2014年后才开始训练的。原因就在于2014年国务院颁布了46号文件,要加快发展体育产业,至今不过3年时间,整个中国的健身行业几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千上万个新型健身房和小型健身工作室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keep这样的网络健身平台也是在2014年底诞生的,帮助了无数人开始健身。一二线的许多城市几乎走几步路就有人问:健身游泳瑜伽有需要的可以看一下。作为一个成年男性,我当年自学健身,迫于训练环境和训练知识所限,完全是在瞎几把练,整个健身房只有一两个人练习深蹲,蹲个100kg周围的人就觉得很重了,网络上也根本没有什么关于深蹲的教学资料和指导视频。关于硬拉的文章也是非常少,根本没有几个人讲得清楚脊柱中立位和屈伸髋的概念,2014年我写过一篇硬拉和屈伸髋的文章,还被很多教练赞扬了一番,说没想到还能用文字表达的这么清楚。我在2014年之前,就没在南方地区的健身房看见有人练习杠铃硬拉的!几年前,许多健身者都不懂得硬拉的动作规范,甚至不懂硬拉是练背的还是练腿的,而几年以后,在健身房深蹲硬拉过100kg的男生比比皆是,稍微懂点知识的健身者都明白中立位、髋关节的活动。这足以说明,训练环境和训练氛围会限制或者帮助我们取得进步。国外的力量训练氛围和环境都远远好于国内,高手遍地,商业化赛事繁多,训练历史悠久,都是促进他们进步的有力因素。但回头看中国健身行业这几年,国内的健身健美力量举各类赛事的记录一再被打破,比赛成绩越来越惊人,训练环境也越来越好,中国选手也逐渐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以技术为追求而不是以销售为追求教练也越来越多。这意味着中国的健身行业一直在慢慢变好。我对中国未来的体育氛围和训练环境充满希望。

饮食结构方面,2016年中国人均肉类消费量已经达59公斤,是2000年的1.5倍,是1961年的13倍。如果进一步提高肉类的生产量和人均消费量,也意味着国民的身体素质更容易进一步提升。

文化环境这点就无需多言了。不仅是传统文化中并没有对力量、肌肉的推崇,就是当代中国的基础教育中也非常不重视体育教学,在我们的小学、中学时期,体育课往往都被让位给了数学课、语文课、英语课,我们把学习生活的重心放在了高考上,而无暇顾及体育、音乐、美术等与高考无关的学科。然而在美国,由于社会和文化的因素,在学校内受欢迎的都是运动能力强的学生,而不是成绩好的geek。但是现在,审美在改变,文化也在改变。

中国人的身体素质和训练水平暂时还不如欧美发达地区。

但我对中国未来的体育氛围和训练环境充满希望。

这几年,我从看着国内的大环境一直在慢慢变好,比如有深蹲架的健身房在慢慢变多,能练举重、能摔杠的健身房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高水平的国外教练来中国教学,越来越多的高水平体制内教练下沉市场,开放教学,越来越多的商业化赛事出现,越来越多的交流机会,越来越开放的信息交流环境,健身学习的门槛也越来越低,参与力量训练的人也越来越多。

试想一下,从我们这一代开始慢慢努力,为我们的子孙后代营造一个足够良好的饮食习惯、训练环境,那么我们的下一代人,从小就能够接触高效、科学的健身氛围,避免许多健身的误区,只要这样持续下去,我们后代对于健身运动的理解,体质的强壮程度一定都会比我们优秀许多。

真的很希望看见那一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