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知识

为什么朱元璋要承认元朝是正统呢?

2022-08-13知识

元明革命,与其说是民族革命,不如说是阶级革命。元末的阶级矛盾远远大于民族矛盾,甚至很多所谓的民族矛盾,其实质也是阶级革命。

例如刘伯温在我称之为其革命宣言的【郁离子】中,不止一次以各种寓言形式抨击元朝的蒙古与色目人蹑高位,而汉人却只能沉沦下僚的现实,但是在他的抨击中,重点并不是民族矛盾,而是因为蒙古与色目的贵族化而带来的阶级矛盾。一直到刘伯温投奔朱元璋的最后一刻,其实他还是希望元朝能够变得更好,更加重用汉族知识分子的。

我一直很奇怪,为什么那么多人认为朱元璋不应该承认元朝是中华正统,因为华夷之辨么?

实际上,从公元938年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到公元1127年北宋灭亡,再到公元1368年大明建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四百三十年的时光中,都是处于我们所说的「蛮夷」统治。如果我们按三十年一代人来算,四百三十年也就是十四代人,很多人认为,别说十四代人,即使千万代人,你也不应该忘记自己是华夏人。

实际上,无论是老百姓还是知识分子,都是容易遗忘的。老百姓没太多华夷之辨,只要有人能让他们丰年能温饱、饥年不免于死亡,他们就觉得很满足了;而知识分子,也是容易驯服的,钱穆在【读明初开国诸臣诗文集】中很疑惑的一件事是:

当汉高之兴,人尽曰暴秦当亡。而明之崛起,为之下者不欲言暴元,又不忍言胡元。

元末明初之时,知识分子对于元朝的感情是相当深厚的,无论是开国文人之首的宋濂,还是谋臣之首的刘伯温,还是在野诗人之首的高启,都认为元朝是一个在汉、唐、宋序列之下的正常王朝。

而朱元璋对于元朝的感情更是十分微妙,很多人认为【明太祖实录】「檄谕齐、鲁、河、洛、燕、蓟、秦、晋诏」中的:

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是一种常态化思维,其实,这是一封独一无二的诏书,在建国前朱元璋所有的对内诏书中,以「胡虏」称呼元朝,十分少见。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元朝和汉唐等,并无二致,他的大明取代大元,也只是「汤武革命」的一种。

汉唐及元 ,懦君承祖业,权由奸佞所持,因有大赦之说。 【赦宥诏 】 洪武七年十一月
「洪武元年」秋七月戊子,廖永忠下象州,广西平。庚寅,振恤中原贫民。辛卯,将还应天,谕达等曰:「中原之民,久为群雄所苦,流离相望,故命将北征,拯民水火。元祖宗功德在人,其子孙罔恤民隐,天厌弃之。君则有罪,民复何辜。 前代革命之际 ,肆行屠戮,违天虐民,朕实不忍。诸将克城,毋肆焚掠妄杀人,元之宗戚,咸俾保全。庶几上答天心,下慰人望,以副朕 伐罪安民 之意。不恭命者,罚无赦。」

甚至,朱元璋对于自己光辉的、被后世高举为「民族革命」的起兵之事,也从来只是强调自己被逼无奈而从乱军,最后群灭了作乱的各路草莽,从而得上天眷顾,继承大统。这种无可奈何的感情,无论是在朱元璋描述自己、还是描述岳父郭子兴的起兵之路,都是着重强调的。

在描述自己投身义军的原因时,朱元璋很无奈的说:

上以四境逼迫,讹言日甚,不获已。乃以闰三月甲戌朔旦抵濠城,入门。【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

在描述自己岳父郭子兴起兵的原因时,朱元璋表示,我们家老丈人当初起兵并不是想主动的造反,而是被人骗了,在朱元璋亲自过目的【滁阳王庙碑】,其表示:

元末民间有造言者, 王误中其说 ,信之甚笃,忽不事业,而 妄散家财 ,阴结宾客。

误中其说 」、「 妄散家财 」,体现了朱元璋构建的一种郭子兴无奈起兵的想象,因为在朱元璋心目中,他们真的只是起兵造反,而不是所谓的「民族革命」。

这种对元朝的微妙心理,还体现在其决定北伐之前,对于王保保等人的态度,按照「民族革命」的想象,北伐是一件无比光荣的驱逐鞑虏的站在道义制高点的事业,直接喊着「驱逐鞑虏」一路推过去就行了,其实不然。朱元璋知道自己北伐的最大敌人是王保保等人,为了让自己师出有名,朱元璋给王保保等人扣的帽子并不是「鞑虏」,而是他们是元朝的「曹操」:

戊戌,上遣使以书送元宗室神保大王及黑汉等九人于元主曰:「曩者,天弃金、宋,历数在殿下祖宗,故以鞑靼部落起事沙漠,入中国与民为主……如以义旗而兴为将者,李察罕、张思道、李思齐,虽能殄灭妖寇,功已高,权已重,豪杰之志在焉?殿下不能谁何,尤甚于 妖人之作乱 也。 盖其心不异曹操奉汉献帝于许下 ,殿下岂不知之?前妖人之作乱、权臣之跋扈,非妖人易于作乱、权臣易于跋扈,此盖殿下不能体祖宗所为,故天将弃之,如弃金、宋之时事,不可救。
【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五】

因此,朱元璋北伐打的不是异族,而是王保保等曹操之辈。

甚至,朱元璋在其BOSS韩宋政权三路北伐一败涂地,李察罕携大胜之势准备南下横扫的时候,朱元璋也有过像张士诚一样归顺元朝的打算,因为朱元璋一直是个非常现实的人,「民族革命」这种弘高理想,连知识分子都不信了,不要指望从小吃不饱饭、十七岁父母双亡的朱元璋能明白。

关于朱元璋曾经试图投元的朦胧思想,一直被隐藏在重重黑雾之中。直到在【方国璋神道碑】中流露出了点滴痕迹,方国璋和方国珍是一起起兵的,方氏集团在元朝和群雄之间左右逢源,当朱元璋势大后,也一边表面臣服朱元璋,一边与元朝关系紧密。当至正二十二年,韩宋政权已经摇摇欲坠、大元官军如日中天时,元朝有招安朱元璋的打算,朱元璋也有效仿张士诚的意图,于是,左右逢源的方氏集团成了中间人,【方国璋神道碑】记载:

朱口璋侵衡、婺,公计使可使召来之, 二年始得其情 。于是朝廷遣尚书张昶等来,与公会议,至台,将由婺以趋集庆。

可惜,当年李察罕就被田丰等降军谋杀,直接导致李察罕军队四分五裂,无力难顾,并且,方国璋此时也死于苗军之手。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这时招安之事自然成为了无稽之谈,而朱元璋也趁机开始了南方的扫荡。

引用【方国璋神道碑】并不是想说朱元璋没有原则,实际上没有原则是朱元璋的最大的优点之一,他是一个非常现实的人,他对一切崇高而缥缈的东西没有太大的执着,他可以投奔濠州红军、可以成为小明王部下,甚至在情况严重时,也可以归顺元朝。

和种族无关,只和利益有关。

关于如何看待中国历史上的少数民族政权问题,我十分认同蒙古学大家亦邻真教授的一段表述:

内蒙古的历史是中国史的一部分。中国历史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过去时代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多民族的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由五十多个兄弟民族构成的国家共同体。中国历史的全体,是由中国各民族历史构成的。中国各民族的历史都属于中国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近一千万平方公里领土上发生的历史都是中国的历史。 (亦邻真【内蒙古古代史中的若干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近一千万平方公里领土上发生的历史都是中国的历史 」,只要发生在如今中国国土上的历史,都是中国的历史,并不存在什么朝代的历史不是中国的历史这一种说法,元朝的主体是如今的中国,清朝的主体也是如今的中国,为什么不承认?

我也是汉人,但是我实在不明白有的人对于自己所为的「汉族」身份,那一种莫名的优越感,可能这就是【狂热分子】中所说的:

一个人愈是没有值得自夸之处,就愈容易夸耀自己的国家、宗教、种族。

有的人说,我们汉族创造了那么辉煌的历史,凭什么不能瞧不起那些蛮夷?

实际上,当你以为别人是蛮夷的时候,别人也是这么看你的。

在衮布扎布所著的【恒河之流】(1725年),有关于「五色四藩」的记载(或者说想象):

所谓五色五(四之误)夷者,有史书中称,青色蒙古、红色汉儿、黑色吐蕃、黄色撒儿塔兀勒、白色莎郎合惕云云。 此为五色。因语出蒙古,故其余四(色)为(蒙古之)外夷。 亦有书云五色如前,而四夷者谓独脚人樽地国、女儿国、胸目人国、狗头国也。

同样的描述也出现在佚名所著的【大黄史】(十七世纪中叶)中:

吐蕃金座王有十个儿子,其年长五子未给其年幼五弟分家产,故其年幼五子出走,成为五色国。孛儿帖赤那成为青色蒙古氏,另一子成为白色莎郎合惕(氏),另一子成为黄色撒儿塔兀勒(氏), 另一子成为红色汉儿(氏) ,另一子则成为黑色唐兀惕(氏)。所谓四藩,即此五(氏)之四为另一(氏)之藩。

一个认为汉人是蒙古人的外夷,一个认为汉人是吐蕃人的后裔。

换言之,就是谁也别瞧不起谁,在各自眼里,他人都是蛮夷。

这个道理,几百年前的刘伯温就已经说得很清楚:

故中国以夷狄为寇,而夷狄亦以中国之师为寇,必有能辨之者,是以天下贵大同也。【郁离子·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