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也觉得吧,我只要知道怎么造一个东西,我就能复制出来。
结果不是的,工业是一个有机体系,不是单通一门就行。
你要产一门炮,零件的标准化,在古代就很难实现。零件标准化几乎直接影响到你这门炮的准度,甚至是安全系数。
铣床,几乎是一个死循环。你需要先弄出好钢,然后打磨成足够坚硬的铣床刀具,然后才能开始零件的标准化生产。但是,我的铣刀怎么打磨出来呢?
我如果用好钢来打刀具,我用什么磨得动它?
古代是有产钢的技术,但这种技术炼出来的钢,并达不到军工水平。最早的炼钢工艺流程是:采用木炭作燃料,在炉中将铁矿石冶炼成呈海绵状的固体块,待炉子冷后取出,叫块炼铁。块炼铁含碳量低,质地软,杂质多,是人类早期练得的熟铁。用块炼铁作原料,在碳火中加热吸碳,提高碳含量,然后经过锻打,除掉杂志又渗进碳,从而得到钢。这种钢,叫块炼铁渗碳钢。但这种钢的质量还不够好,炼制过程中碳渗进的多少,分布的是否均匀,杂质除掉的程度,都非常难掌握,且生产效率极低。做出来的炮管一旦膛压过大,就会炸膛。
于是只能进化到炒钢法。炒钢的原料是生铁,是把生铁加热到液态或半液态,在熔炉中加以搅拌,利用鼓风或撒入精矿粉等方法,借空气中的氧,令硅、锰、碳氧化,把含碳量降低,从而得到钢。炒钢因在冶炼过程中要不断地搅拌,好像炒菜一样而得名。但是这个办法得到的钢,温度怎么达到?
1855年以前,人类冶铁炉能达到的温度不超过1400摄氏度。采用炒钢法加锻打的方法,已经是古代人类能实现的最好办法了。它导致的问题就是,费时费力,效率低下,产量不足,而且还未必用得上。
真要炼出好钢,就需要把炉子温度再提升200-300摄氏度,也就是努力达到1600度以上。于是,我们需要贝塞麦法!就是转炉法。在这个基础再改进到碱性空气底吹转炉炼钢法,才能实现工业化产出足够好且足够多的钢材。这种钢材,才能做现代的炮!
1854年底,在阿萨斯诺靶场试射贝塞麦研制的新型炮弹时,军官们担心:用生铁铸造的旧炮发射这种新型炮弹,它是否承受得了炮弹的爆炸力。才由此触发了贝塞麦改进工业炼钢技术的灵感。
可是,实现这一步,你需要工业革命做基础。你看这几个字,碱性空气,是不是需要明白酸碱度的问题?这个东西怎么回事?我归纳为需要一个在炼钢炉反应后期加入的脱氧剂。需要基础工业化学了吧?
三酸一碱你要搞出来吧!
我们学过高中化学,知道盐酸就是NaCl+pSO4=NaHSO4+HCl做出来,奇怪,这里怎么出现了硫酸?那么硫酸怎么弄?电解硫酸铜……
好,我们需要电力了。
可问题在于,没有给你发电站的技术啊!你以为脚踩发电机,或者搞个水轮发电机,就够用了?亮下电灯还行,做工业生产你休想。
知道工业革命的基础多重要了吗?
就汉唐那些物理化学搞不清楚的铁憨憨,有几个人能帮得上忙?
你这套东西拿过去,最后只能是无法量产,你最大的功劳就是一门炮和几发炮弹。然后你就需要等到1760年了。
造不了炮,我还造不了炮弹?我就单说一个东西,硝化棉。
你造吧。汉朝棉花还没传入中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