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心灵

大学家长群越发普遍,问题出在哪里?

2024-03-25心灵
面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大学不应该再采取把学生「管起来」的方式。
全文1230字,阅读约需3分钟
撰稿/蒋理(媒体人) 编辑/迟道华 校对/刘军
▲学生们在大学校园里。图/新华社
「各位家长,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成绩已发布,我班的成绩位列全学院倒数第一。英语关乎未来的考研、就业,请务必提醒学生加强英语学习!」看到父亲从家长群转来的信息,在北京某大学读大三的苗苗觉得好气又好笑,「都大学了,怎么还搞拿成绩排名跟家长告状这一套?」
中国青年报3月23日的这则报道,反映了大学家长群越发普遍的现象。大学家长群甫一出现,就曾遭遇质疑,但质疑声并没有减少其扩张的趋势。
这是因为,不少大学,面对缺乏自主学习、自主管理与自主规划能力的大学生,没有耐心与精力去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而选择简单沿用高中管理方式。
一些大学甚至把这种「高中化」作为教学管理工作经验,以解决大学生缺失目标、不懂时间管理、沉迷网络游戏等问题。但显然,大学「高中化」必然会把相关问题一直延续到社会、职场,极不利于大学生们成长。
有调查数据显示,超过九成的大学生退学原因是沉迷手机游戏。对于大学生退学,有家长质疑是学校管得不严,没有尽到责任。为回应家长的这些质疑,有的大学就拉家长群,让家长一起参与日常管教,给大学生施压。
除了这一现实原因,近年来考研出现高考化的趋势,也让大学普遍建家长群、将日常管理「高中化」有了更充足的理由。
不少大学从学生进大学时起,就像教育高中新生一样教育大学新生,要把考研进名校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甚至有大学在大三时开设非考研科目课程,教师对学生提出较高的教学要求,还有家长投诉教师影响学生准备考研。
在此情况下,大学基于学生的「能力现状」与家长的功利诉求,而采取「高中化」管理方式。但是,这样培养的学生能适应社会需要吗?面对这些问题,大学不应再采取简单「管起来」的方式,而应发挥好学业导师对学生的引导、教育作用。
事实上,早在10多年前,我国就有高校探索本科生导师制,尤其近年来,这一步伐在明显加快。
如2023年,清华大学成立秀钟书院,实施全员导师制,为每位学生配备指导教师,制定「一人一策」的培养方案。天津师范大学也宣布,该校自2023级新生开始,全面推行本科生导师制。
但总体来看,当前的本科生导师制仍存在「叫好不叫座」的问题。原因在于,大学重视考核教师的学术研究成果,因此教师不愿意把更多精力用在本科教学、人才培养之中,导致不少本科导师都只是「挂名导师」。
所以,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就要把导师参与指导学生的过程,作为考核、评价导师的指标,让导师意识到对学生进行学业发展规划指导的重要性。同时还要推进「大高衔接」,积极参与高中学校办学,推进高中转变育人模式。
近年来,我国部分大学面向高中生实施「英才计划」,给入选计划的高中生配备大学教授当导师,对他们的学业发展、专业选择与职业规划进行指导,培养他们的学科、专业兴趣。
这就是大高衔接的积极尝试,既让大学摆脱「高中化」,又推进高中转变对学生的管教模式,培养并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如此,大学管理也就不必依赖家长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