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在1997年的姜华杰,身上有一种不属于这个时代的洒脱。
他的故事源于田野,儿时印象最深的事,就是带着小伙伴们去果园里偷桃子,然后写成科幻小说,想象自己捡到一颗外星人留在地球的果实,随后开启一场奇幻之旅。他的故事也源于江湖,小时候跟着妈妈去赶集,他一溜烟儿就蹿没了影,到角落里听算命先生、卖药大爷讲夹杂着方言和黑话的江湖往事。
在这个大多数年轻人都活得紧绷、生怕被落下的年代,姜华杰总是选择潇潇洒洒,放自己一马。
中学时代的考试,考不到好成绩就算了,生活自有出路;大学没有读到毕业,就直接出来工作,反正他想要的生活不过是吃得起饭,买得起书,没那么难以满足。
唯一紧握在手心的,就是对文学和历史的热爱,他真诚地阅读、思考与分享,想讲述一些少有人知的故事,给现实生活的年轻人,一片宁静的自留地。
以下是他的讲述。
我在一个海边小镇,得到了人生最好的教育
我是姜华杰,今年27岁。很多人知道我,是因为我在抖音上发的历史百科视频,而这些内容和我的成长经历有很大关系。
小时候的我,脸冻得红扑扑的。
我在山东日照的一个临海小镇长大,妈妈是做裁缝的,每逢集市,她就会带着我去赶集,在布料区摆一个摊位,要做衣服的男女老少找到她,等她量好尺寸,商量好布料,下一次赶集来找她拿做好的衣服,就这样一个传统的商业模式。我小时候在旁边根本待不住,到处乱窜,接触到了很多有意思的人。
我遇到了很多跑江湖的老头,卖蟑螂药、粘鼠板的人,算命的人,卖鞋的人,他们嘴皮子很溜,特别爱说,也不会看我是个小屁孩就不搭理我。他们给我讲了很多旧时代见闻,夹杂着方言的江湖黑话,动不动还能来上一段顺口溜。当时我也不知道那些是真的,还是吹牛,直到后来看了【江湖丛谈】,才知道那些老头们经历的都是真的江湖,江湖黑话和书里讲的一模一样,一个老年人就是一本活着的书。
我第一期抖音视频讲江湖黑话,就提到了儿时集市上遇到的那些人。
我喜欢听故事,也爱看故事。我童年得到的第一本书是一本【成语故事】,也不带拼音,就是给成年人看的,一个成语配一个历史故事。那会儿我刚刚识字,书里提到的齐桓公、唐太宗、秦始皇这些人统统不认识,但它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脉络,让我觉得历史里藏着无限奇妙的、未知的东西,我可以去探索。后来我最喜欢干的事,就是从镇上坐客车,到市里的新华书店,早上捧起一本书,一抬头天已经黑了。
那会儿我看了书,听了故事,喜欢和小伙伴们讲。我上学路上,要穿越两条小河,过一个石板桥,穿越一个岭,再穿过一大片果园,才能到学校。这一路,我就给同学们讲故事,中午看了一章【水浒传】,下午就立刻讲,还夹杂着记不清的、胡诌的成分,信马由缰地说,大家都管我叫「大忽悠」。
我打小就能说会道。
我还喜欢带着同学们去冒险,去小河边、去山里、去没有人的果园,摘几个果子,回来以后我就编科幻小说,说这是外星人遗留在地球上的恶魔果实,写完以后就撕成一页一页的,在班级里传阅。
我儿时的「百草园」。
结果后来的一次家长会,老师点名批评了我,说我周末带着大家出去玩,也不做试卷了,大家学习不好都怪我。当时我还是觉得这事很羞耻,沮丧了一段时间。突然有一天,放了学,班主任把我叫到一边去,从她的包里拿出整整一摞书,递给了我。里面有各种书,跟南北极科考相关的、探险相关的……她知道我爱看书,就给了我很大一摞。
这件事给我的触动很大。我当时读的小学环境很差,教室都是平房,没有电灯,连黑板都是开裂掉渣的,我又近视,阴天根本看不清黑板。但就在这样的环境里,我遇到了最好的老师,小学毕业的时候,班主任给每个同学送了一个笔记本,上面都会有留言,班主任给我写的是「未来的文学家」。这句话,我到今天都记得。
历史是离我很近的事
我家里很看重对我的教育,小升初的时候,父母送我去了市里最好的初中,那是一个小镇孩子开眼界的阶段。我小时候无法无天,甚至有些自负,结果初中班主任对我的定位就是,你是个歪材,一点正形都没有,我一考砸,老师就说,你是山上下来的猴子,回你们镇上去。
因为偏科得厉害,大约初二的时候,我就知道自己在数学上绝无可能了。我对学到的东西都很感兴趣,但一到考试就完蛋。好在我是一个特别心大的人,也没怎么认真地学习,想踢球就踢球,放肆地看自己喜欢的东西。
小时候,我就会去思考学习的意义。我的父母没有读过大学,只是觉得上了大学,以后就可以坐办公室,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这是他们最朴素的理解。但这并不能解答我对未来的困惑,我为什么要学习?幸运的是,上高中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个很好的班主任。他不会逼迫我学习成绩一定要好,还教了我很多为人处事上的事情。
长大以后,我回老家拍的照片。
到了真正该为未来做决定的时候,最开始我想学编导,把天马行空的想象拍成电影。我考上南京的一所学校,但读了不到一年,发现跟老师也学不到太多东西,于是就开始自己接片子赚钱。我不是一个特别有追求的人,别人小时候说要赚大钱,我小时候的理想,就是以后想买什么书,都能买得起,这样的日子就挺好的了。
当编导时的工作照。
后来我就靠接一些广告片、纪录片来赚钱,也会遇到一些提无厘头要求的甲方,但也磨练出了我快速改东西的技能。这段工作经历对我的影响很大,从前期写文案,到中间的拍摄,再到后期剪辑,整个过程都是我自己搞,对我后来做抖音博主有很大的帮助。
我从2016年左右,一直到2023年,基本是自由接活的生活节奏,工作相对比较悠闲。没工作的时候,我最快乐的事情就是逛博物馆,当「博物馆特种兵」。在我看来,逛博物馆和看书是一样的,逛博物馆就是在翻一本很厚重的、关于这座城市的书。
逛博物馆时拍的照片。
我印象很深的一件藏品是「玉猪龙」。刚上初一的时候,有一门传统文化课,教课的老师是个退休返聘的老头,同学们还在课间打闹,那老头就拿了一堆破报纸,包的不知道什么东西,像个捡破烂的人一样进来了。他从中华民族这片土地最开始是怎么来的讲起,讲到龙山文化,打开那一堆破报纸,里面就是一个玉猪龙的模型,然后讲中华第一龙的发现意味着什么……那门课程给我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我很确定,这就是我喜欢听、想了解的东西。
后来时隔十几年,我第一次去国家博物馆,远远看到真正的玉猪龙,毫不夸张地说,我直接冲了过去,到它面前的那个瞬间,我的眼泪「哗」一下全都下来了。
我在国家博物馆拍的玦型玉猪龙。
有那么两三年的时间,我很密集地去各地的博物馆,听不同志愿者讲解,有一种潇潇洒洒走天下的感觉。我的一个经验是,要去找年纪比较大的讲解员,老头或者老太太,他们之中卧虎藏龙。
湖南博物院刚建成的时候,我去了一趟,那叫一个磅礴大气,我遇到了一个老太太,她应该过去是考古工作者,参与过文物挖掘,博物馆里有小孩子跑来跑去的,她就牵着小孩子的手,站在那边讲,周围围了一圈人,恨不得把耳朵贴在她嘴边上。我逛湖北博物馆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姓万的教授,他把自己的工作经历,和博物馆里的文物结合在一起讲,我问什么问题,他都很耐心地回答。他讲得很开心,我听得也很开心。
逛河南博物院的经历也很有趣,我去的时候,博物馆正在建新馆,周围都是工地,架着脚手架,我寻思这一趟是白来了,结果遇到了一个讲解员,博物馆虽然在修缮,但没有怠慢游客,让大家钻进工棚里看文物。那个讲解员很年轻,但他讲解文物的时候,眼睛里是带着光的。
我在抖音出过一些专门讲博物馆的视频,这期是讲海昏侯墓。
很多时候不是文物感染了我,而是讲文物的这个人感染了我,让我看到了最爱博物馆的那一批人,他们把历史带到了我的面前。
我想给现实世界里的大家,创造出一片精神的自留地
我是今年开始在抖音上做视频的,但关于表达的事,我一直有在做不同的尝试。
十八九岁以后,我每年都会研究几个感兴趣的领域。比如这半年我对西方艺术史感兴趣,我就会把相关的所有书、纪录片,包括影视剧看完,像做学问一样,自己去专攻一个课题。做了内容创作以后,我突然发现,那么多年无意识的积累,后来都成为了视频选题。有些欣慰的同时,我又觉得,要是过去再努力一点就好了。
我通常在书架前录制视频。
我小时候特别喜欢背东西,各种宋词、古文,【红楼梦】里十二钗的判词,【三国演义】里各种人物的定场诗。从小到大背过的东西,我基本不会忘,但长大以后,也不会跟朋友们聊这些,时间长了,我就是茶壶里煮饺子,没有地方可以倾吐。
2016年的时候,我尝试做公众号,但自己一个人做起来太累,就搁置了。后来我开始做播客,杂谈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再后来我写了好几年的现代诗,还做过几期vlog,记录自己的生活。很偶然的一次机会,我觉得可以做一期视频尝试一下,结果发出去以后,数据还不错,我就走上了做视频博主的道路。
录视频时我准备的文稿。
我在抖音上跟大家分享历史百科、江湖野史,其实都来源于我在书里发现的有意思的信息。我看书的时候,跟大家的关注点可能不太一样。比如我看四大名著,【水浒传】的好汉动不动就提了一条朴刀行走江湖了,这个朴刀到底是什么呢?【三国演义】里两军对阵,这边派出一员将领,那边派出一员将领,一边就赢了,一边就输了,古时候到底是怎么打仗的,百万大军又是干嘛的?还有【红楼梦】里提到的俄罗斯国进贡的西洋镜,到底是什么东西,它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寻找答案的过程里,我会有很多新奇的发现。比如有一期视频,我讲古代吃肉史,看到了古代一种叫「猩唇」的食物,我印象里这是猩猩的嘴唇,但查了资料才知道,它是麋鹿脸上的连着鼻子的一块肉,割下来晒干了,看起来很像猩猩的嘴唇,故而叫「猩唇」。
我讲华夏吃肉史的视频。
我现在的分享像是模仿童年大集上的那些老头,把知识「卖弄」出来,让大家听得爽。我的创作目标是像白居易写诗一样,每次写完先给一个老太太听,老太太能听懂,说明这个诗就还可以。我希望全年龄段的人都能看我的内容,我能跟受众像齿轮一样不断磨合,找到最契合的位置。
我现在保持着周更的频率,通常的工作节奏是周末构思,心里有个大概的框架,周一到周三,我就骑个摩托车,去离家最近的咖啡店待一天,梳理出清晰的稿件,通常周三晚上我就开始录视频了,周四、周五剪辑,然后在周五发布,再开始新一轮的轮回。这个工作量很大,如果我是上班给人做这个,可能早就崩溃了,但正因为是我喜欢的东西,而且一直能收到正反馈,我才乐此不疲。
我在家中录视频时的场景。
我收到了特别多的认可。有粉丝给我留言,说她三四岁的小孩说,以后就要做我这样的知识博主。还有学生给我留言,说他们课间老师天天放我的视频,我内心又喜又悲,开心得到了这么多人的认可,但又寻思着你这天天放,肯定是下载下来的,要是能给我涨播放量多好呀(开玩笑的)。还有上寄宿学校的孩子们,一个月只能玩一次手机,但一拿到手机就会看我有没有更新。
网友们给我的评论区留言。
这些反馈都给了我很大的动力,激励着我持续创作。接下来我会生产的选题包括,古代的墓葬是怎么回事,古时候的风水到底意味着什么,还有关于中国古代酒的历史科普,比如「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里,酒是绿色的,「小槽酒滴真珠红」里,酒又是红色的,虽然都叫酒,但大有不同,研究起来也很有意思。
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自己的书房,这个书房不一定非得是具象的、实体的空间,也可能存在于网络上,虚拟的世界里。我的理想就是给现实世界里的大家,创造出一片精神的自留地。无论工作多忙,生活压力有多大,你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一方精神世界,休息休息。
*本文由姜华杰口述整理而成,文中照片除特殊注明外均由本人授权提供。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姜华杰 | 口述
咩 叽 | 撰文
猫 基 | 编辑
-THE END-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464个口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