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心灵

HPV疫苗很火但宫颈癌患者数量还在增加 北大第一医院妇科主任医师毕蕙:「一针保终身」是典型误解

2024-04-20心灵

近期,中国国家癌症中心(NCC)公布了2022年中国新发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最新预估数据,预计国内新增癌症病例和癌症死亡病例分别约为482.47万例和257.42万例,较往年均有所增加。

其中,宫颈癌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分别约为15.07万人和5.57万人,在所有女性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排名第五,死亡率排名第六,对女性健康构成了沉重的疾病负担。

值得注意的是,宫颈癌的病因明确、可防可治,曾被视作首个有望被消除的肿瘤,但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走高,意味着国内宫颈癌防治任务依旧艰巨,诸多「盲点」亟待清除:为什么打了疫苗还是得了宫颈癌?癌前病变等于癌吗?只有切除宫颈这一种治疗选择吗?

4月15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科主任医师毕蕙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她表示疫苗接种和健康教育只是对付宫颈癌的第一道防线,宫颈癌的筛查和治疗同样重要。

9—14岁女童疫苗接种效果最好,但国内接种率或不足5%

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设定到2030年HPV疫苗接种覆盖率达到90%、筛查覆盖率达到70%,以及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治疗可及性达到90%的目标。

为什么宫颈癌会成为首个被全球194个国家共同承诺消除的癌症?

毕蕙表示,这与宫颈癌的病因明确有很大关系,宫颈癌与人乳头瘤病毒(HPV)高危亚型的持续感染密切相关,没有HPV感染,宫颈癌几乎不会发生。因此,预防HPV感染是防控宫颈癌的关键。

目前,国内宫颈癌防控采用了成熟的三级预防机制:一级预防主要通过HPV疫苗接种和健康教育预防HPV感染;二级预防是指对已感染HPV或有宫颈癌风险的人群进行定期筛查,通过阴道镜检查和活检确诊癌前病变,然后进行规范治疗和长期随访,以降低癌症风险;三级预防则是针对已确诊的宫颈癌患者,进行规范治疗或姑息治疗,以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

其中,HPV疫苗的广泛接种是国内宫颈癌防治取得的成果之一。根据国家常规免疫报表数据,2018—2020年,各地报告HPV疫苗接种数分别为341.7万、675.3万和1227.9万剂次,疫苗接种数量逐年上升。

毕蕙也注意到,最近几年公众接种HPV疫苗的意愿比较强烈,疫苗覆盖率不断提高。不过,她告诉记者,临床上主动咨询小年龄女孩接种HPV疫苗的人数相对较少,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母亲本人被诊断出癌前病变或宫颈癌之后,她们才开始关心女儿的疫苗接种时机和相关问题。

实际上,9至14岁女孩是WHO建议的HPV疫苗接种的首要推荐人群。有关研究数据显示,9至14岁女孩接种HPV疫苗的免疫原性更强,产生的抗体水平更高,可以明显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出于这一原因,国内多省份先后印发免费为适龄女孩接种国产二价HPV疫苗工作方案,但整体来看,该年龄段女孩的HPV疫苗接种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像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9到14岁的女孩接种疫苗的普及率也不高,据已发表的文献,全国9—14岁女孩的HPV疫苗接种率可能连5%都不到。」毕蕙说。

不足10%的HPV感染无法被自身清除,筛查后检查特别关键

随着HPV疫苗的市场热度不断攀升,「一针保终身」的说法开始流传,即接种HPV疫苗后将不会再得宫颈癌,但这其实是一个典型误解。

毕蕙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HPV疫苗并不能完全杜绝患宫颈癌的可能性。首先,目前上市的二价、四价或九价HPV疫苗都不能100%阻断所有可能导致宫颈癌的高危HPV亚型;其次,HPV疫苗属于预防性疫苗,不具备治疗已经发生的HPV感染的能力,如果个体在接种疫苗前已经感染了HPV病毒,疫苗将无法对已存在的感染产生治疗效果;再次,约有5%的宫颈癌与HPV感染无关,这些病例不能通过接种HPV疫苗预防。

另外,HPV疫苗在全球的上市时间只有十几年,但宫颈癌的发生时间可以长达二十年,疫苗的保护效力是否能维持那么长的时间,也需要继续观察。因此,HPV疫苗和健康教育只是预防宫颈癌的第一道防线,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同样至关重要。

「很多人说能不能不筛查,等有了症状再去医院,这在宫颈癌的防控中是不推荐的。」毕蕙表示,癌前病变以及早期浸润癌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当患者能够感受到异常症状时,疾病往往已经进入了较为晚期的阶段,这对宫颈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都非常不利。

毕蕙还指出,从HPV感染到发生宫颈癌其实是个「罕见」事件。大多数HPV感染是一过性的,无论是高危型还是低危型,90%以上都可以在两年内被人体免疫系统清除,越年轻清除越快;只有持续、反复高危HPV感染才有可能导致宫颈癌。

因此,如果女性朋友在体检中发现HPV感染,没有必要过度恐慌,但对此情况应给予足够重视,一旦宫颈癌筛查异常就要到正规医院去评估,不要出于对阴道镜的恐惧讳疾忌医。

「仅仅筛查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对你的疾病诊断、治疗没有任何价值。仅仅知道了你是一个宫颈癌的高危人群,是否存在宫颈癌的癌前病变或早期癌是需要进一步检查评估的。所以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找专业的医生进行一个专业的检查,进行专业的评估。」毕蕙说。

癌前病变到癌需要10到20年,宫颈切除并非唯一选择

据毕蕙介绍,宫颈癌的发展过程是从HPV感染到持续感染,再到癌前病变,最终发展为宫颈癌,是一个相对连续且漫长的过程。对于大多数健康人来说,HPV感染进展到癌前病变,再从癌前病变进展到癌需要10—20年,这为宫颈癌的预防、早期干预和治疗提供了宝贵的时间窗口。

其中,癌前病变的检出和阻断对降低宫颈癌风险至关重要。例如,CIN3(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的患者每年有1%到2%的几率发展为宫颈癌,而这一几率在30年内可达到30%以上。

毕蕙告诉记者,目前针对癌前病变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两种:切除性治疗和消融性治疗。从效果看,切除性治疗的效果优于消融性治疗,在美国已经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在中国,切除性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消融以及随访观察也是可行的治疗选择,但真正符合这些治疗方法适应症的患者并不多。

因此,尽管有些患者希望避免宫颈切除(可能会导致早产风险增加)或治疗,但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宫颈癌的风险,最终选择哪种治疗方法需要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风险进行严格评估,不能随意决定。在这一评估过程中,患者获益情况的判断、妊娠风险的评估、筛查结果的分析、阴道镜检查结果、组织学检查结果都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而且,虽然宫颈癌的治疗方案相对成熟,但癌前病变和已确诊宫颈癌,尤其是中晚期患者的预后差距非常大,毕蕙提供了一组数据:目前发现的宫颈癌患者中,有一半左右从未进行过筛查,约10%到20%的人在五年内未参与筛查,还有20%到30%的人虽然筛查发现异常但未及时进行诊断。

「如果在癌前病变期,治疗过程可能仅需一两分钟;早期宫颈癌的治疗,如子宫切除手术可能需要一个小时;晚期宫颈癌的治疗更为复杂,有些甚至无法进行手术治疗,或者手术时间可能延长至三四个小时。」 毕蕙说。

毕蕙表示,癌前病变期与晚期宫颈癌在治疗上的差异不仅体现在治疗时间和复杂度上,还包括经济成本、身体感受、治疗效果、生活质量以及预期寿命等多方面,因此宫颈癌的防控工作格外重要,特别是HPV疫苗接种和宫颈癌定期筛查。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