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心灵

如果一个国家的公民,半夜十二点都在等红绿灯,这是自律到可怕还是迂腐得冒傻气?

2024-11-13心灵

等不等红灯不能一概而论,首先得看这个人选择什么样的出行方式。如果是开车出门,那不管几点肯定都是要老实等红绿灯的,因为脑袋上有摄像头管着。不管几点,只要有红绿灯你都得老实停下来等,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不等就是扣6分罚200,罚200固然没什么了不起,但扣6分确实有点麻烦,一年一共才12分。

可如果是驾驶非机动车的飞行员呢?那就不一定了,虽然我这个人见识比较浅,没到过多少地方,但就我平时看到的北京街上的飞行员而论,那种种艺高人胆大的壮举都十足惊人了。什么红绿灯、什么双黄线、什么人行道都是挡不住飞行员的。常常是汽车排队等红灯,非机冲出去闯红灯+逆行+上便道,酷极了。原因也很简单第一是摄像头管不到非机,第二是非机的驾驶员往往从事着需要争分夺秒的工作,被罚的风险很小,但闯红灯的好处却直接跟工作效率、收入挂钩,所以人自然就会倾向于践踏规则。

相比之下普通自行车闯红灯的就比非机要少得多,原因也很简单虽然被罚款的风险一样小,但很少有人骑自行车送餐,所以自行车很少跟非机一样拼命,但如果确认四外无人、环顾周围根本没车,那自行车一样会闯红灯,行人也是如此。

从这些事实出发我们可以看到几个基本的事实,那就是首先大多数人出门都还是想全须全尾的回家的,没有谁出门的时候就做好了必要的觉悟。所以是否闯红灯的第一个决定性因素就是「安全」。大部分人都是好汉不吃眼前亏的,所以泥头车风驰电掣的路口应该没谁非要闯红灯。

那安全之外呢?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到底会不会被处罚。理论上大家都应该等红灯,但为什么大部分情况下红灯只能把汽车拦住呢?因为有摄像头。汽车真跑不了,但非机、自行车、行人往往就会被抓大放小,所以很多时候四外无人,非机第一个冲出去,然后是自行车和行人,只有汽车还得老实等着。可要是连摄像头也没有呢?那就...

另外为什么,总是非机带头冲出去呢?因为闯红灯这事里除了安全、除了处罚,还有一个因素就是闯红灯、争分夺秒到底能不能带来收益。以前有人说为什么我国人开车总是超速呢?因为车速和经济增长速度是同步的,如果经济高增长,每个开车的人都会觉得自己被堵在路上就可能损失巨大。而如果趁没测速开快车呢?减少路上的浪费就能增加自己的收益。这种说法很难证明是真是假,但外卖小哥的时间确实跟收益直接挂钩。所以不但安全的时候他们总是一马当先,哪怕是有风险的时候,他们也往往要展现一下自己高超的技术。

把安全、处罚、收益,三个因素结合在一起基本上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有些地方的人会闯红灯,有些地方的人却不会闯红灯了。经济高增长的地方、人人兜觉得自己大有可为,生怕错过了改换门庭的机会的地方,人们就会本能的争分夺秒,如果这个地方的管控再比较松,比较抓大放小,一片热土还外带冒险家天堂,那红绿灯算老几。

如果是一个经济稳定了几十年,高税收高福利、缺少财富神话一切按部就班、而且管控严格处罚风险非常高的社会,那等红绿灯的人就会比较多。甚至会形成一种从众心理。大家都排队,你虽然是百万金融橘子,也不太好意思横冲直撞。大家都闯红灯,你哪怕坐在轮椅上也觉得好像自己不跟着走就亏了。

所以说到底人行横道红绿灯的决定性因素就这么几个。最基本的是安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最大的问题就是性价比。而在性价比都谈不上的时候则是看习惯。比如有一年我在萨尔茨堡的街上碰到一个红灯,当时天虽然不是午夜但天已经完全黑了,举目四望不但没车连人都没有,这时候一个问题自然就出来了那就是「要不要闯过去」。可是正当我准备闯的时候,对面过来一个人,他昂首阔步的正准备闯红灯的时候看到了我,于是我们同时停住了。之后的几分钟里他看看红灯、撇撇嘴,我也耸耸肩,互相用眼神鼓励了一番,大体就是「闯过去呗」「怕什么的呢?」「谁也不认识谁!」这样交流一番之后,红灯变绿了,我们都松了口气。擦肩而过的时候还哈哈大笑。

之后过了几天开车跨过国境到了巴伐利亚,慕尼黑就完全是另一个风格,行人会毫不犹豫的闯红灯也不管有没有车。当时吓了我一跳,好在限速30没有出什么危险。到了这么一个轻松愉快的地方,我把车停好我也跟着闯。等再过几天到了法兰克福…

所以说到底这个世界上大部人其实都差不多。决定一个社会里的人是否守规则的原因也没什么区别,无非是第一是有没有风险、第二是值不值得。风险是明确的,但「值得」则不断变化。如果社会经济高增长,自由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泡沫经济的黄金岁月,整个社会都飞速运转,开车不超速都觉得亏了,行人能跑就不走,那就有很大的概率会闯红灯。可如果经济新常态了,到家也是发呆、到办公室也是前途未卜,有功夫不如在停车场里清净一会,那就会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