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心灵

有哪些地名在古代十分风雅,而现在被重命名后就失去雅致了?

2016-05-10心灵

网络上某些挂着「XX历史」名号的营销号传播了一篇名为【40个名字改的不如以前好听的城市】的文章,其中可谓是错漏百出。比较大的错误可以分为几类:后来居上,把后出现的地名当做是更早的地名;以偏概全,混淆了县市省级各行政区的区别;张冠李戴,拿不是一处的古今地名错误类比;

(一)后来居上

「开封古称汴梁」

开封早于汴梁近1300年。开封之名起源于春秋时,郑庄公置邑启封。秦始皇时立浚仪、启封二县。汉景帝元年(前156年),因避汉景帝刘启之讳,改启封县为开封县。后梁开平元年(907年),朱温建都开封,正式定名为「开封府」,号称东都(宋代称为东京)。虽然开封在历史上也有大梁(战国)、梁州(东魏)、汴州(北周)之名,但「汴京」作为正式行政区名出现,要到宋靖康二年(1127年)金国占领之后。而「汴梁」则要到元朝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的「汴梁路」,「汴梁」之名家喻户晓可能还是源于元末明初的小说【水浒传】。明洪武元年(1368年)便又复名为开封府。

「九江古称浔阳」

九江早于浔阳840多年。九江之名得于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灭楚而建九江郡。此时的九江郡建制极为辽阔,不但囊括江西全省,还有部分安徽、河南、湖北等地。之后历代变迁,今日之九江市就先后挂在九江、豫章、庐江、武昌、鄱阳、江州、寻阳(浔阳)等地名下。到了元末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正式设置九江府建制,历经660余年,一直保留到了今天。而浔阳之名,能追溯到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所置的「寻阳县」。而真正改为「浔阳」则要到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浔阳县——只是当时九江全境的称呼是江州,所谓「江州司马青衫湿」。

「濮阳古称澶渊」

濮阳早于澶渊近840年。这是一对难兄难弟,地名都可上述到远古,但濮阳仍略胜一筹。濮阳居于濮水之北,水北曰阳。【竹书纪年】云:「元年,帝即位,居濮。」战国时魏以濮阳为都。秦王政五年(前242年)攻魏取二十城,置濮阳县,为东郡郡治。「澶渊」之名最早虽见诸于【左传】,诸侯「盟于澶渊」,但指的是古湖泊「澶渊湖」。其正式成为行政建制要到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的「澶渊县」。

「合肥古称庐州」

合肥早于庐州700年。合肥设县于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水经注】曰:「夏水暴涨,施合于肥,故曰合肥」,东汉时一度改为合肥侯国。三国时孙权围攻合肥县城,曹魏守将张辽以八百人大败孙权,合肥由此天下知名。南朝梁太清元年(547年)设立「合州」,以合肥为其州治。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始改合州为「庐州」,然而仍以合肥为州治。

「杭州古称临安」

杭州早于临安540年。杭州古名余杭,得之于先秦古越地方言,秦始皇时置余杭、钱唐县。至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正式出现了「杭州」之名。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虽已有临安县之称,但远离今日杭州市区,杭州下辖的县级市临安即为古临安所在。北宋灭亡后宋室南渡,宋建炎三年(1129年),因吴越国主钱鏐出生于临安县,杭州才升格为「临安府」,数年后南宋小朝廷将其作为临时首都(行在)。元灭南宋后复名杭州,并沿用至今。临安作为作为杭州市之代称不过南宋150年,而杭州之名前后近1300余年。

「沈阳古称奉天」

沈阳早于奉天300多年。沈阳之名,起源于辽神策六年(921年)所设立的「沈州」,元朝元贞三年(1296年)合并沈州与辽阳为「沈阳路」,正式出现「沈阳」之称,明代则沿袭为沈阳中卫。努尔哈赤起兵后攻占沈阳中卫并迁都于此,皇太极天聪八年(1634年)始有「盛京」之名;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又改名为「奉天府」——值得一提的是,1929年民国政府本已恢复沈阳旧称,但随着「九一八」日军侵占东北,又被改为「奉天」,所以抗战胜利后「奉天」之名便废弃不再使用。

(二)以偏概全

「漳州古称月港」

唐垂拱二年(686年)首次出现了漳州郡的建制,之后「漳州」之名沿袭1300余年几乎没有变化过。而所谓的「月港」不过是漳州下辖的一个港口,从未成为任何一级行政区名。明景泰年间(1450年~)漳州月港兴起,由于明代中后期海贸盛行,逐渐成为了漳州的一张名片,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因迁界禁海令最终关闭。无论如何,月港都不可能成为漳州的代称,更不用说明代才出现的「月港」怎么可能早于唐代的「漳州」?

「运城古称河东」

「河东」顾名思义,原指黄河之东的晋南地区。战国时,秦分别夺取了魏之西河(前364年)、赵之上党(前260年)后,在其地设河东郡,其郡治在安邑县(运城市夏县城西)。秦代的河东郡几乎相当于今天的运城市+临汾市2个地级市的范围——他们要到1939年才一分为二——如果说河东被运城一家占了,你让临汾怎么看?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新设了「河东道」一级行政区,几乎囊括了今天除大同之外的山西全省,此后近600年间,河东几乎就等于山西的代名词。总不见得几百年后的营销号也会宣传说「运城古称山西」吧?

(三)张冠李戴

「保定古称幽州」

西汉之幽州刺史部,下辖十一郡国,范围从今天的河北、辽宁一直到朝鲜西北部,且幽州州治也在蓟县(今属北京),离保定还远着呢。今天的保定只有一半在幽州涿郡,另一半则在冀州的中山国。之后历史变迁,「幽州」的概念越来越小,到了唐代以后大致在北京一带。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在今天的保定设「保塞军」建制、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又升为「保州」——北宋心心念念要从辽国手中「收复幽燕」,那都是要从保定打去北京的,如果早告诉他们「幽州就在保定」,那岂不是多此一举?到了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正式有了「保定路」之建制,明初又改为「保定府」,「保定」之名就此延续了740余年。

「枣庄古称兰陵」

这话第一个不同意的就是枣庄隔壁的临沂了,毕竟临沂下面还有个兰陵县。历史上的「兰陵」之名起于战国时,楚国于此设立兰陵县邑,秦代统一后因袭为东海郡兰陵县——这个兰陵县的西部在枣庄、东部在临沂(硬要说可能还是临沂多一些)。「枣庄」从一个村庄聚落跃升为今日的地级市,则要到1961年,在全国所有的县市中可能都是前几年轻的小弟弟。但是我们永远记得枣庄历史上的血战台儿庄、铁道游击队,而不是虚无缥缈的半个兰陵。有枣庄的朋友说的好——我们枣庄就是枣庄,这个名字记录着我们挖煤、抗战的历史!

篇幅有限,诸如此类的错误本文就不一一列举了,实际上古今地名多变,其实有些后起之秀的地名未必就如营销号所说的「不好听」:重庆、绍兴、常德、宜昌、仙桃等地名都取自美好的寓意;黄山、武夷山、丹江口都取自当地风景名胜;石家庄、驻马店、枣庄、马鞍山等源于近代以来新兴的工矿、交通重镇;甚至还有一些看上很「土气」的地名也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比如得名于西汉的扶沟……

所有这些历史长河中出现过的多姿多彩的地名,无不寄托着历代先民对于这片养育华夏民族的土地的热爱,寄托着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我们又何必陷入「关公战秦琼」式的意气之争呢?

——————————

本文来源:中国历史研究院

本文作者: @红茶魔术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