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心灵

壮阔祖国西北角,浇灌团结幸福花——上海对口支援喀什一线见闻

2024-08-28心灵
新华社北京8月27日电 8月27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壮阔祖国西北角,浇灌团结幸福花——上海对口支援喀什一线见闻】的报道。
「来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从祖国的东部沿海到西部边陲,相距5000多公里的上海和喀什在对口支援中交往交流交融。
14年来,上海的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理念源源不断输入喀什。在喀什16.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上海援疆干部越昆仑、穿沙漠,在万里边疆挥洒汗水、奉献才智,把喀什当作第二故乡,与当地群众结下深厚情谊,留下精彩的奋斗者画卷。
太平洋吹来的浩瀚暖风与自帕米尔高原而下的澎湃气流相遇在这片广袤土地上,形成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及时雨,浇灌出民族团结的幸福花。
文化穿越黄浦江畔,融入叶尔羌河
从上海到新疆,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当代文化正穿越石库门,融入叶尔羌河。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新疆喀什的上海文化润疆项目——巴楚博物馆,亲身感受「伟大精神铸就伟大时代——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专题展。
展厅入口,中共一大会址石库门门头造型首先映入眼帘,犹如置身于5000多公里之外、位于上海的中共一大会址。
结合100多件文物仿制品、艺术品等展品,观看者可以感受到在伟大建党精神引领下党和人民的百年奋斗历程,以及伟大建党精神如何光耀天山之麓,奔流南疆沃土。在展览开办一年时间里,已有超过9万名党员和群众参观学习。
巴楚县阿纳库勒乡卫生院的一名党员说:「以前只在电视上看到中共一大会址。第一次参观这样的展览,很震撼,里面很多历史资料都是第一次见,读了好几遍。我还要把孩子们带到这里,跟他们讲讲我们党是怎么建立的,怎么克服困难的,怎么发展壮大到今天的。」
丝路重镇喀什,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地,也是多种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舞台,文化底蕴深厚。一年多来,上海第十一批援疆干部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作,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润心,以中华文化的涓滴细流浸润各族人民心田。
「愚公家门口有一座大山,把他们的路给挡住了,然后他就带领子孙一直努力移山。愚公移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放弃。练习书法、读书都需要有这种精神。」喀什地区泽普县赛力乡中心小学学生帕提曼·亚森说。
此前,帕提曼在由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策划的2023年喀什地区上海援建四县学生「神笔马良」杯书画大赛中,荣获书法类(小学组)一等奖。她的作品就是用欧体书写的「愚公移山」四个字。
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活动收集优秀书画作品3000件,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智慧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小先生制」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上海创建的。如今,上海援疆部门正积极推动「小先生制进南疆」,让孩子们一边当学生,一边当先生,即知即传、即学即教,带动家人和邻里。
巴楚县第二中学的学生热孜完古力·玉苏甫就是「小先生」之一。「今年暑假,我天天教奶奶简单的日常用语,也把老师讲的故事说给奶奶听,牛郎织女、张骞出使西域、苏武牧羊……奶奶听得如痴如醉。她老人家记忆力很好,现学现卖,常常把这些故事讲给她的老姐妹听。」她说。
盛夏时节,22时,喀什天色仍亮。金色的灯光打在喀什古城外墙上,灿烂辉煌。古城里,各地游客如织、场面热闹非凡,展现出生机勃勃、兼容并包的文化新貌。
位于喀什古城的江南书局。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兰天鸣摄 6月底刚刚开业的上海文化润疆项目「江南书局·丝路之光」为古城增添了一分独特韵味。
「这是喀什古城内第一家书店。」「江南书局·丝路之光」项目喀什负责人陈剑辉对记者说。走进书店,「顶天立地」的三面书架分为「少年强则中国强」「绘本里的中国」「小人书里的时光机」「带一本书去旅行」多个区域。
这里有富含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绘本,包括节气、神话故事、中华传统故事以及反映各民族风俗的连环画;也有富有国际化视野的艺术、哲学、社科内容。书店的显著位置还摆放着上海作家金宇澄的【繁花】签名本。
此外,店里还有上海松江的非遗老布和金山农民画、云南白族甲马、贵州苗族泥哨等文创艺术品,共同传递「中国美」。
一位80岁的当地老奶奶,被女儿和孙女用轮椅推进了书店。她拿起一本介绍上海网红打卡点——武康路的书籍,指着一张建筑图片说:「有机会也想去上海看看这些房子。」
今年8岁的小学三年级学生阿莉娅·艾合买提靠在书柜上,拿起一本绘本,边看边读了起来。「放暑假了,我写完作业就跑过来看书。」阿莉娅忽闪着大眼睛告诉记者。
95后新疆姑娘阿依帕夏·阿里马斯江是书店店员。「书店开张后,古城的孩子们可开心了。有在这里学习的,有的拿起一本书从下午读到傍晚。孩子们还帮我们搞卫生,开心了就在店里唱歌跳舞。」她说。
艺术作品是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喀什人民无论大人小孩,都能歌善舞。歌舞也成为两地人民情感沟通的桥梁。
一年多来,上海的文艺工作者将民族乐、交响乐、传统戏曲等艺术形式,送往喀什的工厂、学校、社区、村庄、福利院等基层角落,培训了一大批艺术工作者。
喀什的文艺工作者也来到上海。今年4月,莎车县十二木卡姆歌舞团赴上海参加第39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作【丝路·东方】——轻听十二木卡姆音乐会汇报演出。6岁的新疆女孩古丽娜孜·阿力木江用甜美的笑容和灵动的舞姿感染了上海观众,社交平台上点击量破千万。
据悉,去年4月以来,上海在文化润疆领域共计划并落地实施55个项目,在当地乡村开展活动1300余场次,累计吸引线上线下观众超30万人次,切实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归属感,真正把文化润疆的「润」字做扎实。
从「喀什所需」到「上海所能」
喀什需要什么?上海能做什么?一年多来,上海援疆工作紧紧围绕「喀什所需,上海所能」,在深化合作中发挥沪疆禀赋资源优势、比较优势,竭力推动对口支援地区高质量发展。
近日,记者前往位于莎车县亚喀艾日克乡的一片戈壁滩。戈壁滩上长出绿意盎然的苜蓿、油菜和向日葵。两个面积共1700亩的巨大绿色圆形地带与周围黄褐色的戈壁滩形成鲜明对比,植被生机一扫戈壁荒芜。
「我们跟随第十一批援疆干部的步伐来到莎车,通过4天沙地治理、2天播种到10天出苗,实现了‘十天千亩、荒漠变绿洲’的治理成效。」绿色技术银行工作人员刘莎告诉记者。
戈壁变良田的「魔法」究竟是如何实现的?刘莎向记者展示了几个装着各色粉末的玻璃瓶,里面藏着「配方」。
「我们整合国内外领先荒漠治理技术,提出荒漠富营养固化改造技术。应用特种生物质增稠剂(SBT)等先进成果,改善沙土物理性质,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提高土体承载力,营造沙地生物菌群环境,改善植被水文效应,形成稳定沙地生态。」刘莎说。
她表示,通过向地表30厘米的沙粒和石头里混合多种绿色生物基材料,既保水保肥,又缓释透气,让种子能够生根、发芽、生长,种植作物的用水量每亩比普通农田节省30%以上。未来希望实现10万亩沙漠、戈壁的治理,也为当地产业发展和群众就业带来更多可能。
一年多来,上海援疆把吸纳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市场导向,积极引进纺织产业、钻石生产加工等一批产业,让当地群众不离家不离村、就近从事生产,提高收入的同时,助力形成特色优势产业。
在莎车,当地人酷爱鸽子美食,烤鸽子、鸽子汤是当地的美食名片。未来,「鸽子蛋」般的人造钻石,在上海援疆工作的支持下,也有望成为当地的一张产业名片。
记者走进位于莎车县产业园的碳索芯材(新疆)科技公司,一群来自当地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们,正在操作台前认真学习打磨培育人工钻石。学生们不时将一枚枚3至4克拉大小的人工钻石举过眼前,透过放大镜观察钻石的打磨角度。
「人造金刚石可用于工业精密刀具、珠宝、医疗、光学、航天、第四代半导体材料等产业。我们采用的是国际领先的MPCVD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培育人工钻石,可以制造高数量、高品质、高纯度、大尺寸的金刚石。」该公司工作人员张剑告诉记者。
在他看来,喀什能源充沛、适龄劳动力众多,企业在当地发展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企业投产后,有望吸纳5000人就业。
产业发展需要形成闭环。上海有大市场、大码头优势。通过改造生产链、打通流通链、提升价值链,一批批喀什产品走进上海的千家万户。
今年6月,第五届「五五购物节」上海援疆专场活动暨2024「沪喀优品」新品首发活动在上海静安公园成功举办。喀什四县的20家企业带来12类150余种喀什特色产品,涵盖水果、零食、干货、肉类、乳品、服饰等。最终,沪喀企业意向签约金额超过3.9亿元。
「先签1000万元,用于购买巴楚留香瓜。」上海静扶实业有限公司采购经理杨平义与新疆巴楚县安鹿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当场签订意向合同。
喀什亚西颂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对自家的「泽拉木夏无核西梅干」信心满满。「以前产品包装只考虑到新疆市场,现在我们拥有迪士尼正版授权的蓝紫色包装,让更多上海市民既饱眼福又饱口福,品尝‘来自新疆喀什的甜’。」他说。
去年来,喀什商品频频亮相上海,在进博会、五五购物节、网上年货节等平台上向市民展示,莎车巴旦木、泽普苹果、叶城核桃、巴楚留香瓜等地理标志产品逐步深入人心。2023年,上海销售对口四县的农副产品金额超过4.2亿元。
如今,上海与喀什更是加速「云端」携手。今年5月,南航、东航先后开辟上海至喀什直飞航班,使两地空中航程由此前的10小时缩短至6小时左右,为沪喀两地经贸、产业、文化等领域交流合作和人员往来提供更多便利。
婴儿康复后,朱家全(左一)今年3月在一次上海援疆医疗义诊中偶遇了婴儿和她的母亲。受访者供图他们在喀什不停「填空」
7月13日,手术即将开始,主刀医生上海胸科医院肿瘤科学术带头人罗清泉人在上海,病人则在5000公里外的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罗清泉坐在机器人手术操作台,通过高清3D视野辅助,开始灵活地操控机械臂,信号实时传输到万里之外。
喀什的手术室现场,机械臂收到指令后,「丝滑」地完成了各项手术动作。喀什院的援疆医生全程为主刀医生提供辅助。虽远隔5000多公里,手术操作宛若在同一手术室内。
约1个小时,一台通过5G技术引导的国产机器人辅助肺部肿瘤手术顺利完成。这也是全球首例中国自主研发的5G远程机器人辅助肺部肿瘤根治术。
据悉,冠心病、主动脉夹层、小儿先心等心脏外科疾病在南疆地区发病率高于内地。过去,这类患者受限于技术水平和地域交通因素,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失去宝贵的生命。
「以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为例,上海头部的大型三甲医院一年的手术量可能只有20多台。我们到喀什后填补了这项技术空白,15个月的手术数量就达到58台。」上海援疆干部、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心胸外科主任朱家全说。
援疆一年多来,朱家全印象最深的一个患者是只有7天、重2.9千克的新生儿。这是一个带着错位动脉的心脏来到人世的宝宝。
手术刻不容缓,朱家全和团队成员在「核桃大小」的心脏上施行大动脉调转手术,成功为这名新生儿理顺了心脏动脉的「正常交通」。
「医术高超,医德高尚。」这是南疆首次尝试从颈内静脉途径操作消融导管进冠状静脉窦远端心外膜消融治疗并取得成功后,患者出院时送给上海援疆医生、喀什二院心内科主任陈庆兴的锦旗。
到喀什后,陈庆兴通过建立房颤患者术前常规食道心超排除血栓流程、开设南疆首个心律失常射频消融门诊、组建喀什二院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救治小组等举措,不断优化急诊心律失常救治流程。
入疆1年多来,陈庆兴完成450余例射频消融手术,手术量位列南疆第一,填补13项南疆地区乃至新疆的技术空白。
朱家全和陈庆兴的故事是上海医疗援疆团队在喀什工作的两个缩影。2023年4月以来,上海医疗队累计填补南疆医疗空白115项。一个个「皇冠手术」,一项项「填空行动」,不仅打响了口碑,更造福当地群众。
除了「顶天立地强腰」,让更多的喀什基层群众能够有所「医」靠,也是上海医疗队的心头大事。
「儿童疾病变化,尤其是危重症,早期识别、判定和处理非常关键。」援疆干部、喀什二院儿科主任陶金好除了日常门诊外,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下基层,给基层医疗人员做培训。一年多来他背着培训设备走过的路超过8000公里。
「新疆地域面积大、儿童人口多,很多疾病如果不在第一时间救治,就可能延误最佳的治疗时间。要让孩子们能够在‘家门口’看好病,关键是提升基层医疗水平。」陶金好说。
对此,陶金好牵头发起19省市援疆医疗队56位不同亚专业儿科医生组成援疆儿科医生联盟,建立覆盖全疆儿科医生尤其是基层儿科医生的交流平台,定期开展线上授课、疑难病例讨论等。
「相关专业讲座我们已经办了40期,培训全疆基础儿科医生约5000人次。」他说。
第十一批上海援疆医疗队领队、喀什二院院长陈尉华说:「援疆专家会做、能做,只代表上海专家的水平,援疆专家带的徒弟行,才是真本事,才能将内地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经验惠及当地、留在当地。」
在喀什二院,多名援疆医生向记者分享了他们徒弟进步的喜悦:朱家全的徒弟已能独立完成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陈庆兴的两个徒弟经过8个月强化学习,可独立完成室上速、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手术;医生王子高指导的徒弟伊力哈木江·克尤木已能独立完成急性脑梗死急诊取栓术和颅内动脉支架植入术。
伊力哈木江·克尤木说:「师傅就像一盏明灯,为学徒照亮前行的道路。他教导我要有耐心、细心和责任心,这些品质对于成为一名优秀医生至关重要。」
从做手术做给当地同事看,到作为助手帮当地同事干;从台下指导当地团队干,到当地团队能够独立干……2023年,喀什二院医疗业务量同比增长60%,门急诊人次、手术量、在院人数、出院人数等几乎所有医疗数据都创下新高。
用灵魂触动灵魂,用云朵推动云朵
教育是一项灵魂工程,需要「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
「我们现在最看重的工作就是教研,就是要培养好老师。」喀什地区教育局副局长、上海市援疆干部孙利强说,对口支援「要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落实在教育领域就是要推动当地教师理念、教学、研究能力的提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提升喀什的教研水平、克服师资人才瓶颈,上海援疆可谓「八仙过海」,着力从「硬件投入」为主向「软件支持」为主转变,从「顶岗代课」为主向「帮带提升」为主转变。
上海投资6亿元创办的喀什理工职业技术学院于去年成立,来自上海16所高校的骨干人才帮扶支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同时学校计划选派优秀学生赴上海开展培训交流活动。
上海援疆教育集团发起了「玉兰工程」教师队伍建设项目,聘请30位上海基础教育领域知名学科教育专家担任导师,分类成立30个工作室,带教170多名多民族教师。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真正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想要成风化人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教育人一茬接着一茬努力干。」上海「组团式」援疆教师领队、喀什六中校长肖铭说。
除了推动教育援疆从「输血向造血」转变外,上海援疆还着力帮助孩子们走出喀什,增长眼界、了解国情。
今年4月,57名参加2024年沪喀学生春季「手拉手」研学活动的中小学生踏上前往上海的旅程,开启研学活动。
这些来自喀什的中小学生在最初的5天时间里,与上海的小伙伴同吃同住同学习。他们中有的人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离开家乡、第一次来到上海……
白天,沪喀两地的孩子们同升一面国旗、同上一堂课。晚上,喀什的孩子们就到上海孩子们的家中,和他们同吃同住「做一天上海人」。
喀什六中的学生苏比努·木合塔尔说:「那次和上海小朋友同吃、同住、同学习的经历让我终生难忘,我不仅交到了一个贴心的朋友,还让我了解到上海的风土人情,看到了上海的美丽和繁华,激励我更加努力地学习。」
近期,上海第十一批第一期援疆教师为期一年半的援疆支教工作圆满完成,踏上了返沪的归途。55名上海的援疆教师步履不停、春风化雨,涌现了一批像红柳一样,扎根边疆、默默奉献的感人事迹。
为了帮助部分教师提升国家通用语言的使用水平,教师乔华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组织了7期教师国家通用语培训,共培训当地教师900余名,走遍大小园区和学校。
泽普五中柴玉忠、秦兆艳夫妇,两次携手援疆支教成为佳话;莎车三中董会龙老师两次援疆,先后四次捐资助学共计3万元……
莎车一中援疆教师苑萍说:「我在新疆长大,在新疆读书、生活了24年,对这片土地充满了热爱和感情。1991年我在新疆走上教师讲台,后来调到上海工作。2023年,我以援疆教师的身份回到新疆,在梦想开始的地方为自己33年的教师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莎车县亚喀艾日克乡的一片戈壁滩经过技术治理变成了农田。受访者供图用好「钱袋子」里的每一分钱
如果援疆工作是一盘棋,推进各项工作必须找到「棋眼」。援疆项目多、资金量大,需要把制度和规范「竖起来」,将「好钢用在刀刃上」,让援疆资金资源发挥出最大效能。
「上海第十一批援疆干部人才共169人,他们来自不同的部门和领域。大家背景不同,有的此前并未接触过综合管理和项目资金管理。如何使他们快速成长为合格的‘施工队长’,重要性不言而喻。」喀什地区行署办公室副主任、上海援疆前指项目资金业务组组长宋伟说。
记者在位于喀什的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的办公室里看到,数百个援疆项目实施进度「挂图上墙」,项目名称、计划资金、责任单位、援助干部联系人等一清二楚,每一个项目的推进进度都实时跟踪。
宋伟说:「我们设计开发了项目资金监管信息平台,让‘挂图作战’的内容动态调整。干部们通过手机、电脑能随时随地查看项目和资金进度,做到项目管理‘一屏观四县、一网管全程’。」
施工图如何转化为实景画?如何确保「账目清清楚楚、项目清清爽爽、干部清清白白」?记者在干部们书桌上的3本书中,找到了答案。
——一是【上海援疆项目全过程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操作指南】,主要是为「好钢用在刀刃上」,围绕「钱该不该花、该不该援疆资金花、该不该花这么多、该不该当前花」等绩效「四问」,突出结果应用,将成本预算绩效评价结果与援疆资金分配、安排等挂钩,更好发挥绩效管理的「指挥棒」作用。
——二是【上海援疆项目全过程管理指南】。该指南的作用是围绕「管什么」「谁来管」「怎么管」,分类提出责任分工界面和具体工作指引,其中还对当地医院、学校、厂房、道路等不同类型的项目建设标准作了梳理,提出了参考定价。
——三是【上海援疆项目资金管理风险识别和防控指南】。指南梳理列举了项目设计立项、开工准备、实施推进、竣工验收、资金拨付、结余资金管理等各环节可能出现的风险,并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随着科学管理、精细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叶城分指挥部就在去年的工作中尝到了甜头。
例如,上海援疆叶城分指挥部在依提木孔镇、铁提乡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上,通过公开招标,聘请了专业的投资监理公司。两位专业的一级造价咨询师常驻叶城分指;聘请专业法律顾问,推广格式化合同,对付款节点、违约责任都做出明确要求,提升了施工单位的积极性;把审价单位和财务审计单位整合成联合体开展全过程管理,同时建立政府部门联合会审机制,筑牢最后一道防火墙。
「通过上述做法的探索,不仅使得项目资金利用率、建设质量、融资能力实现了‘三提高’,也实现了项目审计问题、法律风险、烂尾现象的‘三减少’。」叶城县委副书记、上海援疆叶城分指挥部指挥长曹骏说,经过测算,去年叶城节省的援疆项目资金约占援疆项目总投资的15%。
援疆资金来之不易,不能浪费每一分钱。但在现实中,如果相关项目责任单位存在涉诉情况,可能导致相关资金被法院冻结、划扣,危及资金安全。
为了确保援疆资金安全,上海援疆前指与浦发银行喀什分行深入合作,在援疆资金监管平台上引入「人民币资金池」管理模式,将县财政局拨款和项目责任单位支付款项两笔业务融合为一笔流程,推行项目责任单位援疆账户(即三级账户)资金「零余额」管理,该账户仅作为援疆项目资金动态实时过账使用,实际账户余额为「0」,从而避免资金被冻结、划扣,对资金使用「加把锁」。
据悉,2023年,上海援疆共投入资金超过28.5亿元,实施94个项目,援疆项目资金使用效益得到不断提升。
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总指挥孟庆源说:「第十一批上海援疆干部驻扎喀什,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放在’,立志以‘五新’促发展利新疆,即产业援疆谋求新突破,民生援疆攀登新高度,文化润疆绽放新亮点,交往交流交融开启新气象,干部人才焕发新活力,努力将对口援疆工作打造成凝聚人心工程、民族团结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