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心灵

父亲打电话让我赶紧回家,得知原委,妻子不满道:把姐也叫上

2024-12-08心灵

文/白鹭湖姑娘 素材/ 向东

(声明:作者 @白鹭湖姑娘 在头条用第一人称写故事,非纪实,情节虚构处理,请理性阅读!)

我74年出生,和妻子都是90年代的中师生,一直在老家的镇中心小学教书。

父母是靠土里刨食的农民,我有一个比我大4岁的姐姐,叫向红。

记得奶奶以前常说:「有几个像我家凤云这么‘挺趟’(有能耐的意思),‘ 先开花,后结果 ’。」

奶奶那是夸我父母儿女双全的意思。

气得我二婶直撇嘴,因为她生了两个「小光头」。

虽然我姐是5个堂姐弟中唯一的女孩(三叔家也是男孩),但姐姐在家的待遇并不高。

我们小时候还是计划经济,买东西都凭票,记得每年腊月,家家户户都要请裁缝到家,给大人孩子添件新衣裳过年。

按母亲的吩咐,父亲拿着钱和「购布证」(布票)去街上买布,回来做衣服。

等父亲回来后,姐姐和我忙不迭跑去翻父亲鼓鼓囊囊的包。

当然,姐姐是关心她的新衣料,我关心的是有啥好吃的。

姐姐把几块布料拿出来,除了灰就是蓝和黑,没看到花布。于是她不满地撅着嘴问:「爸,我的呢?」

谁知道我爸云淡风轻地回答道:「那蓝色‘司林布’做件褂子不是挺好嘛,还耐脏。」

我姐当时就气哭了,嚷着说:「我不要蓝颜色的,我要花布。」

这时正好奶奶打门外进来了,听到姐姐的哭诉,再看看衣料,就骂我父亲道:「你这个烂卵滴,哪有头十岁的小丫头穿蓝布褂的?你是不诚心给大红买吧?」

其实父亲确实没诚心给我姐买,我姐那时候大部分衣服都是捡我大舅家表姐的。

奶奶的骂声引来了二婶还有邻居几个婶子大妈们的围观,这帮妇女们都不是省油的灯,她们叽叽喳喳就像开批斗会,数落完我母亲,又接着说我父亲,说他们偏心太明显,重男轻女思想严重,等等。

我母亲百口莫辩,因为她不识字,上街、下县花钱的事都是我父亲,她说也不管用。

最后没办法,我父亲迫于压力,那天下午又去了一趟集镇,给姐姐扯了5尺花洋布,姐姐高兴得把花布一直压在自己枕头下,直到裁缝到家的那一天才肯拿出来。

其实我爷爷在世时,对我姐非常疼爱,估计跟他自己这辈子没有女儿有关吧。

只可惜爷爷去世的早。当然,家里除了我父亲,其他人对我姐都不错,尤其是我二叔,看我姐非常重,喊她「丫头王」,「大姐大」。

有天二叔酒醉微醺,当着我父母的面,对我姐说:「大红,你爸再偏心眼,你就做我闺女,我保证给你买花裙子、小皮鞋。」

可俗话讲: 亲人骨头香。 我姐虽然对我父亲有意见,但想用物质引诱她,根本办不到。

后来我奶奶笑称说:「这就是‘ 家鸡打着团团转,野鸡不打转转飞’」。

由此可见,我姐从小就是个非常有家庭观念的人。

父母只有我和姐姐两个孩子,跟其他家庭相比较而言,负担不算重,所以我和姐姐都是7岁开蒙。

姐姐从小就聪明伶俐,电影看一遍,就能从头到尾讲述出来,人物关系捋得非常清楚,记忆力和表达能力非常好。

不仅如此,姐姐精明,会算账。

有一次奶奶在村口那买豆腐干,接着又来了个卖虾米小鱼的,奶奶就每样称点。

几个人算完帐,奶奶付款准备往家走,结果被我姐叫住了。我姐说账算的不对,卖虾米的多收了奶奶1毛2分钱。

后来大家又算了一遍,还真是这样的。

那一年姐姐读小学三年级。

姐姐算账这事,被街坊四邻夸了好多年,说这丫头不得了,脑子转得比算盘珠子都快。

姐姐脑子好使,学习成绩肯定也优秀,她从小学到初中,一级没留,每学期都被评为「三好学生」,我家堂屋朝东的那面墙,被姐姐的奖状差不多快贴满了。

而我这个一母同胞的弟弟,要是跟姐姐比,被她甩8条街。

可即便如此,我父亲一提到我,还是满面笑容,夸我聪明,并借口说我没到时候,只是开窍晚点。

自打分田到户后,家家户户除了养一大群鸡鸭,猪舍里还有几头肥猪。

可我家4口人的责任地,总共就那七八亩,除了交公粮、留口粮,还想着卖点钱,所以根本舍不得拿粮食喂猪。

所以就只能靠「 铲头子 」养猪。

因此,姐姐那时候放学一到家,书包往墙上一挂,忙不迭地挎着篮子就去地里挑猪菜。

而我就会满村跑着玩,不是偷摘别人家的瓜果梨桃,就是冒着挨打的危险,下河捞鱼摸虾。

父母虽然惯着我,但真犯错误了也舍得揍我,有一次,我跟几个小伙伴用砖头把村里一个孤寡老人家的老母鸡砸死了,还胆大包天偷偷的炖着吃了。

老人得知后,挨家告状,气得我父亲那天拿着牛鞭使劲抽打我,打得我鬼哭狼嚎求饶,但任何人说情都不行。

父亲说:「这还得了? 从小偷针,长大偷金, 一个粑粑也要烙熟了吃 ’!」

那一次的教训让我终身难忘,也是这辈子唯一一次挨父亲的打。

转眼姐姐读初三了,有次老师家访,班主任对我父亲说:「你家向红如果发挥正常,考个中专没问题。」

听说女儿能考上中专,可是了不起的一件事啊,那样就可以农转非,吃商品粮当工人啊,父亲喜上眉梢。

等老师们离开后,父亲在院子里踱着方步,突然,他转身对我姐姐说:「大红,我可告诉你哦,考上最好,考不上也别指望在初三复读哈,小东还在上学呢,两个孩子我供不起。」

父亲说这些话的时候,距离中考也就半个月的时间,可想而知姐姐的思想压力有多大吧,结果本来很拿手的语文出现了失误,姐姐把作文写跑题了!

就这样,姐姐以3分之差,跟中专失之交臂。

其实差3分也不要紧,除了有自费中专,还可以上高中的,大不了再复读一年也行啊。

但父亲始终不松口。

姐姐那段时间情绪有些低落,经常看她偷偷地流泪。

二叔那时候在家做着小生意,手头上比我父亲要宽裕些。

有天二叔过来对我父亲说:「大哥,要不让丫头去念个自费生也行,学费我和老三帮着出一半,」

不等二叔把话说完,父亲把手直摇,叹口气说:「你们出一半,可另一半我也给不起啊,丫头家家的,念个初中毕业已经很不错了!正好回来帮着干活,过几年让她学个裁缝去。」

父亲和二叔的对话,正好被姐姐站在门口听得一清二楚。

姐姐彻底死心了!一点指望都没有。

就这样,成绩优秀的姐姐只读到初中毕业。

姐姐不上学回家帮着干活,父亲脸上的笑容明显地多了起来,跟姐姐说话的语气都变了。

那年姐姐在家干了一年农活,父亲给的报酬就是:买了1斤多开司米毛线,让姐姐学着织毛衣,还有一身的确良褂裤。

有一次三叔从城里回来,看姐姐在家干活晒得黑不溜秋,就对我父亲说,不如让姐姐去给他接送一年孩子,然后托人看看能不能在城里找份工作。

一听给姐姐找工作,父亲非常高兴,然后爽快地答应了。

就这样,姐姐误打误撞去了城里,在三叔家待了一年,后来通过三婶家亲戚的介绍,姐姐去一家早点铺打工。

姐姐到哪适应能力都很强,在帮老板卖早点时,不但算账快,接待顾客态度热情,收摊回家也不偷懒,手脚麻利地抢着洗刷锅碗,深得老板两口子的喜爱。

而那几年姐姐在城里吃住不花钱,她所有的工资几乎全部寄回家,贴补家用,供我读书。

我一直到读初一,成绩都是不温不火,尤其是语文,写作文从来超不过200字,感觉无话可写。

正好教我语文的陈老师曾经教过我姐,有次他拿着作文本,用手指点着我脑袋说:「向东啊向东,你要是有你姐一半文字细胞就好了!」

当时我还不服气,回怼道:「好汉不提当年勇!我姐学习多好,不照样没考上?」

气得陈老师哭笑不得,说我是「 朽木不可雕也 」。

我家乡有句俗语叫「 啤酒后发威 」,到初二上学期,我的成绩有所长进,看着我拿回来的成绩单,父亲眯眯地笑。

他对我说:「儿子哎,放心大胆地念,咱要求不高,你只要考个师范就行,我觉得当老师最好,风里不来、雨里不去,不但有星期天,还有几个月的寒暑假。」

父亲之所以对教师这个职业情有独钟,那是我大舅家的表哥就是师范生,父亲内心是将我跟表哥比呢。

可由于我基础不扎实,中考那年我差20分落榜了,父亲虽然不太开心,但一句难过话没数落我,棉花地里的草长了老深,他也不喊我去除草。

还没等到复读班开学,父亲就亲自跑去找校长,让我去初三插班复读。

那年春节姐姐回来,父亲喝了点酒,对姐姐说:「大红,你弟弟往后我就交给你了!我和你妈能力有限。」

其实姐姐那时候也就是一个打工妹,但父亲把她的任务安排得满满当当。

好在我运气不错,复读一年后,我以超出录取分数线9分的微弱优势,被当地一所中师录取。

父亲的愿望实现了!只不过因为分数问题,我属于半自费生。

怕我有思想负担,父亲那天晚上悄悄把我喊到里屋,让我端个凳子,他站上去从柜顶上够下来母亲陪嫁的那只樟木箱子。

父亲笑嘻嘻地从口兜掏出钥匙,在打开箱子的那一刻,呈现在我眼前的是几条旧秋裤。

就在我疑惑不解的时候,父亲将旧衣服掀开,露出一层各种面额的钞票,5块的,10块的,花花绿绿,泛着墨香。

原以为就这么多,谁知道父亲像变戏法似的,又掀开一层报纸,下面还是钱!

父亲骄傲地对我说:「儿子,你爸有钱,一层1000块!」

我顺利去读了师范,不久也传来姐姐有了男朋友的喜讯。

原来是老板娘把自己的侄子介绍给了我姐姐,对方是做水果批发生意的。

得知姐姐的婆家是个私人老板,父母逢人就夸姐姐是「 糠箩跳进米箩 」了。

可姐姐出嫁时,父母除了给4床棉被,其他啥也没有。

对此,姐姐没有半句怨言,她知道父母在家种地不容易,关键还有一个我没成家。

姐姐婚后第二年小外甥出生,正因为姐姐方方面面挑不出毛病,所以深得她公婆的喜爱,不久老两口就把其中的一个门店,分给我姐小两口自己去打理,姐姐成了老板娘。

姐姐会做生意,姐 夫吃苦耐劳,两人诚信经营,因此财富就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

姐姐家早年有一辆轻卡车,每次回来,车上吃的喝的整箱、整箱往家搬。

不仅如此,家里盖房、我结婚在镇上买房,姐姐每次都慷概解囊。

二婶看到姐姐对家里贴补如此大,就羡慕我父母好福气,说姐姐就像「 扒家虎 」。

父亲捧着水杯,笑着说:「这对他们来说就是小菜一碟,他们有钱!」

后来有一年过端午节,我和妻子领着孩子去动物园玩,顺便去看看姐姐他们。

那天我们一家三口玩到下午3点多,才去姐姐的门店。

我老远看到姐姐和姐夫从车上吃力地卸货,妻子赶紧让我上前帮忙。

好不容易忙完,看看时间快4点了,这时候姐姐才将一只保温桶打开,狼吞虎咽开始吃了几口饭。

直到那个时候,我才知道姐姐午饭还没弄上嘴吃呢。

在回来的路上,妻子心疼地对我说:「看着姐姐每次回去风风光光,穿金戴银的,其实这活是真累啊,挣得都是辛苦钱。」

从那以后,每次姐姐再给父母和我们花钱时,妻子再以另一种方式送还回去,说姐姐他们挣钱也不容易。

2021年秋天,母亲的眼疾严重了,但那时候去住院比较麻烦,父亲就想拖一拖再说。

姐姐得知情况后,和姐 夫连晚开车赶回来要接母亲走。

那天我和妻子也在家,可没办法同往,更不能去医院伺候,当时管控得严。

妻子知道母亲住院需要花钱,于是就从包里拿了一沓钞票,让姐姐收下。

但姐姐推让着不要,我半真半假地对我父亲说道:「老爸,按说我妈做手 术这钱应该你拿。」

父亲听我这么说,笑了笑,转身去了里屋,不大会儿他拿着一卷钞票递给我姐。

我姐笑笑摆摆手,姐 夫说不需要。

结果父亲说:「这是2000块钱,我算算应该差不多够了,这样吧,多退少补!」

我一听打趣道:「老爸呀,你又不是大夫,你咋知道2000块钱就够了?」

父亲笑笑没说话,最后还是母亲把钱接过去,硬是塞给了我姐。

母亲那次的治疗费是6千多,都是姐姐他们花的,在送母亲回来时,姐姐把父亲给的那2千块钱,又原封不动地带回来了!

姐姐说,给父母花点钱是应该的。

我们村前几年就谣传说要拆迁,但后来好像没落实好,就搁置了。

上个月我听同事说,修黄梅大道好像要占我们村北的地,结果前几天父亲果然打电话来了!

父亲用的是老年机,他在电话里朗声笑着说:「小东,你跟淑怡(我妻子)抽空赶紧回来一趟!」

因为我最近几天还有个饭局,于是就问父亲有啥事?

结果父亲压低嗓门,对我说:「北边那4亩多地被征收了,加上那些桃树和梨树,要赔偿30多万呢,我和你妈岁数大了,记性不好,你拿回去存上,给灿灿留着结婚用。」

我一听是让我回去拿钱,心里当然挺高兴,于是就打电话把这个消息告诉妻子。

妻子略微停顿了一下,问道:「我姐知道吗?」

我说我忘了问了,到时候再说吧。

谁知道妻子埋怨道:「不行!你这就给姐姐打,我们约好一块回去!假如老两口执意要把这笔钱拿出来,那也是你们姐弟俩均分才对!别有好事不想着女儿!那样不是让姐姐寒心?」

我怕说实话姐姐不回来,于是我就给姐姐编了个理由,邀请她和姐 夫一块回来聚聚,姐姐欣然答应。

在姐姐没回来之前,我和妻子又给父亲打了个电话。

妻子在电话里对父亲说道:「爸,明天我们让姐姐和姐 夫也一块回来,你们不用预备啥,菜我买好了,等我回来烧。」

父亲在电话那头显得有些吃惊,估计是不想让姐姐知道钱的事。

结果妻子严肃地对我父亲说:「爸,做父母的一定要把心搁在正中间!手心手背都是肉。我经常听向东说他和姐姐小时候的事,我觉得您确实有点重男轻女思想,这就不对了!」

「您想想啊,姐姐初中毕业就开始替家里挣钱,结婚你们也没陪嫁,家里大事小情每次姐姐都冲锋在前。没错,她做生意钱头活络,但那是她辛苦所得,跟你们给的,是两码事,您可得一碗水端平了呀,否则对不住姐姐!」

妻子的一番话,让父母在电话那头沉默了好大会儿。

终于,父亲说道:「好了,我明白了!还是淑怡考虑问题周到!那就按你们的意思办,你们姐弟俩,见财有份!」

以上就是我们家最近发生的故事,希望大家从中能得到启迪

很庆幸我拥有一个好姐姐,同时更庆幸自己找到了一位好妻子,手足之间就应该相互体谅,相亲相爱,幸福才能长长久久!

(本文写于2024年12月1日早5:55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所有文章皆今日头条原创首发,禁止抄袭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