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心灵

怎样识别信息中的废话,哪些是该筛选有用的?

2023-07-05心灵

要做效度(Validity)检测。

我们的大脑在接受信息的时候,通常会把几个东西混为一谈。

舒适度(Degree of comfort)、信度(reliability)、效度(Validity),这通常会被大脑一股脑打包为一种感受,从而来决策信息是不是有用的、合理的、有价值的。

直白一点说,如果我们看到某段信息,感受舒适(在认知和情绪的舒适区以内),就非常容易误认为其具备信度和效度。

这就给了传播心理学一个技能,通过制造读者的舒适度,来使得读者认为这些信息是正确的、客观的、有用的。

但是,这种舒适度很可能源自我们认知范围和方法所限,以及观察的样本不够多样化而导致的过拟合,有一定可能是认知盲区或者认知偏见造成的。

那么我们就会看到有很多安慰剂、谄媚读者情绪的废话,以及被华丽辞藻堆砌的,狗如果能读懂都能感动流泪的金句等等,但实际上这些内容的信息熵很低。

即使突破了舒适度的忽悠,具备信度的信息,也可能是废话,因为信度本身只代表可重复进行测量时,所得结果相一致的程度,而无法代表其对于我们的可用性和博弈优势。

比如,有一些话,看起来是具备信度的,【人要努力学习才能取得成绩】,但这句话中没有基本的逻辑结构,也没有对于努力的实施性的描述,实际上,就是具备信度,而没有效度的。

也就是正确而无用的废话。

效度评估有三种类型:内容效度、准则效度和结构效度。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心理学教材,在这里就不一一描述了。

在日常我们获取信息的时候,进行效度检测的方法,可以没必要那么精准:

1,替换和删除用于激活情绪的、非量化的形容词、褒义词、贬义词。

2,检查信息中数学化内容(无论是结构还是数据)的来源,以及其统计方式是否符合科学性。

3,有一个简单的办法我之前说过,就是反向灯塔,如果大量的认知潜力巨大的人很信任的内容和信息,几乎可以判断96%(二八原则的平方解)以上可能是废话、无效信息安慰剂。

4,警惕混淆前因后果和环境因素的那种信息,就是貌似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玩意,因为效度有相对性原则;

5,警惕那种举出非常见案例给出推导的信息,因为效度有连续性原则。

以上。

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