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时候的甄嬛还很天真,或者说有一种文人理想化的单纯心境,她要去见华妃,彻底从精神上压垮她,来证明自己行动的正义。
整个皇宫里,甄嬛从来不觉得自己和华妃是一个层次的情敌互斗,她对皇帝的爱和安陵容,和端妃敬妃甚至皇后,都不是一个类型的,她只和眉姐姐是一个类型,所以只有她俩互相理解,是生死姐妹。
她俩都是文青,是儒生,是士。
都出身汉军旗从小饱读诗书,受封建儒家教育熏陶,她倆对皇帝的爱,是一种才女之爱,古人经常把美人和名臣相比拟,臣子对君王的忠心,就像妻子对于夫君,反过来,美女加才女侍奉皇帝,也是潜意识里把自己当成忠心的臣子辅佐皇帝,
她对自己说,贤惠妃子不能霸占皇帝的宠爱,劝皇帝去雨露均沾,其实就是这种后妃之德的体现,她以古代贤臣自比,就像眉庄管理宫务决定节省皇宫一碗绿豆汤那样,她为什么这么和一碗绿豆汤较劲?从小嫡女被悉心栽培的眉姐姐真不知道这么做会得罪人吗?因为她真正把自己当成忠臣,贤臣,贤臣才会想着给国家省点钱,对于忠臣来说,他不怕得罪人,只要确信做的事情对国家有益处。
往好里说,可以说眉姐姐嬛妹妹一开始就不怎么屑争,因为她们把自己代入的是国士而不是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内宅,国士终极代表是谁,诸葛亮。诸葛亮怎么和刘备搭上线的,三顾茅庐,君王得先三番四次对我非常好,我一边有点小矜持,一边心里乐开花,然后认真为君王卖命,还要充分表现我的谦虚美德,谁见过诸葛亮会嫉妒法正庞统?所以甄嬛在真爱还是皇帝的时候都能忍住还时时劝皇帝恩泽后宫。华妃觉得甄嬛不像她那么等皇帝等到天亮 ,就是不够爱皇帝, 其实甄嬛对皇帝的爱不比任何人少,但她有儒家先进理论指导,所以能比较完美遏制欲望。
有理论指导实际的妹子,都比一般沉溺情爱的小女人更加进退有度,大方得体,容色倾城有容色倾城的玩法,年老色衰有年老色衰的处世,但这是有一个底线的。千万,万万不能让这样的人理想破灭,不然人家直接掀桌子,不给你干了。
往坏里说,这两位妹妹是读书读傻了那种,自持有才,情不自禁代入了明君贤臣的套路。
而且这种傻帽,甄嬛比沈眉庄更甚。因为沈眉庄毕竟只是正常的表达自己的贤惠然后被宠,之后出的事等于给她一瓢冷水立即凉透了,还有,沈眉庄在学校里是那种正直清高,老师喜欢,但是和普通同学保持点距离的课代表,她的清高让她沉溺的快,梦醒的也快,
甄嬛则比沈眉庄会来事,人缘好,情商高,会和同学打成一片,年长的端妃敬妃同学,年纪小的安陵容和淳儿同学,都愿意找她玩,但也因为这种情商圆滑让她更自信,也更容易对自己的爱情修修补补,含糊过去,加上皇帝对她确实很为特殊,所以陷入椒房之宠的美梦里更不愿意醒,就算落胎了,最终也给自己找理由原谅皇帝。
于是到了和华妃决战的时刻。
甄嬛是怎么看待华妃的盛宠呢,「或许有吧,可是你和年羹尧跋扈多年,这点真心恐怕也耗得一点都不剩了。」
甄嬛的思想逻辑是这样的 ,皇帝可能曾经爱她,但华妃不是贤德妃子,干了那么多坏事,所以皇帝这种圣君肯定对她的爱会渐渐消磨的,消磨之后,就只剩忌惮年氏的逢场作戏了。
我不一样,我是贤德的,我要走的是贤妃模式,真正的小心翼翼不侵犯皇权,我是廉洁的不会要贿赂,必要时候我还能和君主一起面对危险欺骗逆贼,所以皇帝一定会爱我长久。
甄嬛很自信的去见华妃,作为一个忠臣去面斥奸臣,直到把华妃逼到撞墙。
甄嬛的道理很有道理,是儒家天经地义的道理,但是甄嬛弄错了一件事,她认为的,是十几年来书本上教她的道理,而实际生活中,有一个致命问题:是否侵犯皇权,不是甄嬛说了算,也不是书本说了算,而是皇帝说了算。
所以接下来年羹尧倒台,甄父立即因为文字狱成了皇帝认为下一个侵犯皇权的人。
这个原著里设定是甄嬛有个能干的哥哥执掌兵权,所以皇帝一定要把他搞倒,而电视里删除了这个角色,本来非要搞倒甄家很不合情理,但偏偏电视剧设定时代是清朝,清朝文字狱如何,大家都知道,所以反而变得通顺了。
甄嬛没有想过一件事,自己和父亲的恭谨固然不像年羹尧专横跋扈,但是一个文人的那点苦劳又如何能和武人的赫赫战功比?打仗总是打不赢是可能把自己国家拖到灭国的,甄嬛作为文人的清高,不能理解武人的功劳对一个国家有多么重要。年羹尧是大将军,天天打战砍人,刀口上舔血发泄凶气,皇帝虽然最后收拾了他,但是之前肯定是默认他是不一样的,
所以你不能觉得自己没像年羹尧兄妹那么专横,就能平安,你觉得收受朝臣贿赂,害几个妃子是大事,可能皇帝根本不觉得。
而你觉得我爸就是看了几首敌人的诗,没做诗骂谁谁,也没侵犯皇权啊,皇帝眼中你文人的用处就是笔杆子,你笔杆子不冲着皇帝指的方向踩,就和武将违抗皇帝的命令不去进兵一样。
所以甄嬛爹和年妃哥哥一样,都是大不敬。
于是,加上皇后的暗中操纵,甄嬛和皇帝这一对君臣走到了图穷匕见的地步。
甄嬛的控诉「这几年的情爱与时光终究是错付了,」已成了名句,但是更多人忽略了在此之前,她对皇帝有一句诛心之言「到底真的是铁证如山,还是因为皇上因为年羹尧耿耿于怀而要疑心他人?」
这句话令皇帝暴怒,「你知道你在说什么?「直接把诗稿砸了下来。
因为这句话太放肆了,不是一个后宫妃子对主宰自己的皇帝的小脾气,是作为一个士大夫对君主的指责。
甄嬛的意思再明白不过,我父亲的事情根本不是铁证如山,你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你冤枉忠心你的臣子,你不是明君,你不配我甄家人的忠心!
总结一下,雍正不配忠心。
你不是明君,不要指望我做贤臣,不,做贤德妃了。
皇帝听懂了这个指责,之前后宫各种烂糟这个害那个, 他都气定神闲,但这回直刺的是他作为皇帝的德不配位。就差没骂他纣王了。你看他怒不怒。
这句指责彻底奠定了之后一直到结尾的基调,为什么甄嬛对于给皇帝戴绿帽子全无心理压力,因为她作为臣子已经看透了这个皇帝的凉薄和冷血。
还有沈眉庄。甄嬛对眉姐姐和温太医的私情接受那叫一个快, 就像思嘉心想媚兰就算杀人也支持我一样带点畅快的得意。因为只有她俩思想境界一致,那不叫给男人戴绿帽子,那叫良禽择木而栖。
当然在重新建立起心理秩序之前,甄嬛彻底崩溃了,这是士大夫情结和爱情双重的崩溃,甄嬛自己的理想信念,都完蛋了,我都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意义,还怎么斗下去?
儒家文人心灰意冷之后,唯一的选择只可能是归隐,眉庄在宫里隐居,甄嬛在尼姑庵隐居。
之后这一对姐妹不约而同找了没什么权力,却能一心一意对自己的男人。因为士大夫的理想境界已经破灭了,皇帝不是明君,有什么必要在乎事业?以后的路只是活着。
果郡王确实作为一个权力场上的男人很天真很没用,但恰好甄嬛这种心灵受重伤的"士」对他这方面是否能干完全没有要求,也就是说,读者眼中的没用,恰恰是甄嬛最不会在乎的条件。
所以甄嬛和他相爱了,靠爱情逐步把已经崩溃的心态又调养回来了。果郡王和温大夫等于两个心理医生,温大夫可以救治沈眉庄,但不能治疗甄嬛,因为眉庄的心伤比甄嬛轻的多,平平淡淡才是真就行,甄嬛需要更浪漫更激情的男人来把她从心理泥潭中拖出来。
请注意,虽然是儒家思想学生,但二女信奉的不是后期儒家洗脑的愚忠,而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孟子的思想,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皇帝在甄沈二女眼中,就是寇仇。孟子亚圣的理论在上,从此你就是一个争宠的,让我和孩子生活更好的工具而已。
最后遗留在心底的一点士大夫的理想色彩,就是甄嬛推动让弘历继承皇位,很多人说因为甄嬛和果郡王的儿子身世经不起查,但是如果有办法把这身世弥补得天衣无缝呢,甄嬛会做吗?
甄嬛不会,这是她内心最后一点儒家文青的光芒,她可以看着皇帝气死,但基业一定会给皇帝的真正儿子,不是对皇帝怜悯,而是儒家理念里不能干夺人基业的事。
从此,她自认为再也不欠皇帝什么,漫长的太后生涯中肯定不会做噩梦,到了地下见先帝也能理直气壮。因为她秉持的思想道德达成了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