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爱并非如此,但也有很多人口中的「爱」确实存在自恋投射议题。
要区分爱是否是一种狂热自恋的投射,需要看爱是否有「控制性」。 控制性的爱和真正的爱是背道而驰的,它的本质是利己,满足自己的情感需要,但大多数爱并非如此。事实上,要区分自己接受的爱是否有控制因子,还需要鉴别自身是否有过度补偿议题——一个经常被控制的人会敏感的认为所有的爱都有控制性。
如果付出爱的同时极度渴望对方「欣赏自己、理解自己、回报自己」——这是一种自恋者的镜映需求,对方不回应就暴怒以及断裂关系,一直试图设采取或硬、或软的方法使对方满足自己的需要,这是自恋需要。爱自己不能,则希望对方充当自己的自体客体,这种需要会让对方有窒息感。
自恋者难以和他人建立真正的关系,他们通过幻想或者将他人「塑造成自己期待的样子」来满足自己的自体感。他们的需求常隐蔽而具有操控性,常常以「爱」自居。这和真正的利他是不同的,利他是以对方更大的利益和发展为基础的,而利己是以对方的反应是否满足自己让自己感觉到自我良好为基础的。
真正的爱人,往往是心理能量富足的体现;控制型的爱,则是心理能量匮乏的体现。
我们和自己的关系决定了和他人的关系。对自我评价过高,则容易形成直接的碾压式自恋,关系中常难以考虑他人的需要;对自我评价过低,则会在关系中极度渴望被关注,这种需求对他人会形成一种压力。一个人和自己的关系议题没有解决,则最终导致自己在关系中消耗过大。
这种情况屡见不鲜。
自我评价过低的父母,可能在养育孩子过程中,以爱之名努力让孩子成长为自己期待/补偿的样子,希望他们满足自己未完成的愿望——斯大林的母亲最大的遗憾是自己的儿子未能成一名裁缝。他们自卑,也会把自卑的观念植入孩子的心灵,又有狂躁的暴怒让孩子完全听话,禁止他们有个人想法。这必然引发糟糕的结果。
自我评价过高的父母,常陷入盲目的养育中,过分自由或者放纵,高人一等的态度并未带来良好的养育结果,孩子可能在夸大式幻想中迷失自己,也难以和他人有真正的友谊。
我们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自恋空洞",一个人若是在关系中修通了自恋,他会成为一个真正具有温度的恒星,有光芒却不灼烧他人,有温度同时让人感觉自由自在。自恋是内聚的、自我循环的,而不是外在投射和极度渴望回应的。
一些名言警句的意义在于触动心灵成长的地方,听听即可,但不能涵盖全貌。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在关系中也走不到纯粹的好,但也不是纯粹的坏。一个平凡人的爱,有六七十分的纯然利他、有三四十分有需求的表达,就算可以的。
六十分的关系是较好的,这既满足了情感联盟的基础,又为双方共同成长留下了四十分的空间。
纯粹的爱存在于一个个刹那,那是闪耀具有穿透力的。对于一个人来说,我们的爱总是复杂的,带有多种元素在里面。也无法简单就说,我们的爱可能只是一种狂热的自恋投射。
2024.7.2 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