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心灵

INFP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2020-05-08心灵

物质充足、家教保守、生产资料匮乏三管齐下,养出的不会赚钱的玩意儿。小型家庭资产保守财富的第三代也是最后一代,一大群作为时代变化衍生的附加产物的普通人。

国外不清楚,我国现有的社会和家庭环境,很容易养出来的一群人。我大学班里一堆infp(虽然我是艺术专业的),但是真心直觉基数很高,绝对远超外网列出来的4%。生活中的infp各有不同,长相、兴趣、价值体系天差地别,但是不耽误大家都是n系fi人。高等教育普及,这类人只会越来越多。

不过infp的孩子不会成为infp,infp最擅长推己及人,自己受过的罪不会让别人再受一次。所以接下来几十年,infp会减少。

infp们,想想大伙儿小时候都过的什么日子,爹疼娘爱的神仙日子,有饭吃有衣穿的大好日子,无时无刻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做给教导者看就为了让他们开心一下而自己像坐牢一样昏天黑地的日子。

别的小孩想吃糖就张口要,infp想要,就憋着不说,因为长辈们说那样不对,于是通过表现得好、乖,达成要求,去试图把奖品「赢回来」。为了防止自己忘记自己真实的想法,最直接的欲望和渴求,一遍又一遍地在心里告诉自己「我真正想要的我喜欢的」,这样自己就不会在「望子成龙」的游戏中活成有求必应的ai活成空心人,倒反而在这个过程里,心理上极为注意自己、顺从自己,便成了所谓「自我主义者」。

但是长大以后,无论infp怎么揣测别人的喜好,或者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举止,都没有人给infp发糖,于是他们成了「社会上最废物的人格」,infp的这个机制,比到处给人无条件发糖的infj的机制还难用。而且他们不得不活成了纠结的样子,一面潜意识按照别人的规矩行事,一面内心的本我又在不停呼嚎。于是很多人在这个时候开始寻求改变了,在这个迟到的年纪就像迟到的叛逆期,一遍遍观察描摹喜欢的人事物就像得到了救赎,与讨厌的人事物直接划清界限,再反过来去叩问自己的所思所求给自己做决定,在外人看来更加自我了。实际上,只是对过去空洞的代偿而已。

然后知乎的一些帖子什么牛鬼蛇神,讨论得多了,一会儿把infp奉为神,一会儿把infp称为「创伤型人格」,这不至于吧。私以为infp的童年并不惨,因为被爱就是最好的礼物,你一定曾品尝过爱的真实才会把终身把情感看得那么重,至于其他的东西,有是锦上添花,没有也不耽误有质量地活着。所以在我这种观念看来,缺爱的istp比较惨,一些fe人可能是npd受害者,那也非常倒霉(跑题了)。infp已经非常客观和世俗意思上的幸福,烦恼往往是,早期被一些人约束,年少的自己也被傻傻的洗脑,一面放弃自己的自由一面鄙夷其他人,精神上搞小团体,平等地鄙视一切所谓「败类」,但多年后回想起来,是当时的自己见识短太浅薄,长吁短叹后悔不已,对不起朋友对不起自己。为了防止类似错误的发生,不断地自我审视,不让自己拿长处比人家短处还心理上做个傲慢的人。那话说回来,为什么不惨的infp总是不开心,不知足?因为infp吃的是画饼教育,享的是延迟满足,看的是世界名著(同一个意思正反面都能说,我用反面说,就是被保护得太好,早年与外界隔绝),世界名著和豆瓣top二百五擅长描写的是人类精神的高光和值得讴歌的大事件,正因为发生概率低才伟大才被记录下来,而不是日常生活,infp被关在家里看这些,误以为这些真善美打倒邪恶、精神充裕克服物质缺乏的故事就是真实生活(这也是为什么infp对事不论事儿却歪到真善美上,满脑子动机主义,我看到知乎上很多其他人格的朋友好奇这个)。为什么长辈们要你看这些,就是为了让你在日复一日的苦修生活中,靠着对世界那点儿不切实际的期待憨憨地学习、乖巧地长大(乐),然后在揭开这个世界真实一角时骤然惊醒。

但是这些东西,我们都可以直面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课题,我们可以慢慢地去寻找自己和这个世界真实的联系。我在想真实的世界不需要完全听别人的话,也不需要完全为了自己,它没有那么两极。我愿意用一生的时间慢慢去找探究这个答案,无论结果我经历和体验的过程都很有意义。

现下infp比较重要的问题是不会赚钱,赚不到钱你哪来的资金去检验脑子里的空想?这么多年已经习惯做梦了,边边角角都无力实践的话,即处在和孩童时期一样的枯燥生活中:脑子里在翱翔天空、身体在当苦行僧。可能有的infp会赚钱,因为学习能力强,但是这里面又有很多infp学习能力不好就没活路了。又有很多,一条路折了就转不去另一条路了。总的来说就是抗挫折能力差,脑子又倔有点一根筋。而赚钱最怕这两点。但我突然想起来有的的infp赚到钱了还是不满足,因为工作过程太烂,和脑子里的预设完全不一样啊,那还是生活在吃不到饼的枯燥里啊。唉这真是个无解的问题。不过最近的话,大家都赚不到钱,无论啥人格啥性格(点烟……)嗯,那就先吃好喝好,照顾好健康吧!思维在前面飞,实践在后面追,何时才能知行合一?祝infp们生活里更多小美好,放大更多正面情绪,更多更多的喜欢和爱,更多更多的生命力,和知行合一更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