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心灵

碎片化时代,有哪些高效的学习方法?

2018-11-10心灵

如今,我们正身处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抖音、快手、微博、朋友圈、今日头条……

各种短视频、短文章大行其道。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就能传递一个信息,让我们在快速高效的吸收知识的同时,也失去了整块学习的时间。

回想一下,你已经有多长时间没有静下心来完整的看完一本书、不加速的听完一节网课了。

碎片化的学习信息很容易给我们一种错觉:

貌似看了很多、学了很多,但回过头来仔细一想,却发现压根没什么用。

那……到底有没有适合碎片化时代的学习方法?

当然有!!只是我们首先要分清两个概念。

第一个是「碎片化学习」

就是利用零碎的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比如你打算今天背一百个单词,于是早上吃饭的时候背20个、坐车的时候背40个、午休的时候背30个,晚上睡觉前再背10个。

第二个是「碎片化信息」

指的是类似抖音视频、微博文章这种,片段式、零碎化的信息。它没有完整的知识结构、只能展示出最浅层次的信息,无法引人进行深入的思考。

所以,大家必须要明白,碎片化的学习并不意味着让你学习碎片化的信息。

然后,我们究竟要怎样做才能在零碎的时间里高效学习呢?

一、确立学习目标

首先你得明白自己真正需要什么,想学什么。而不是被很多营销文案「洗脑」。

我们身边都有这样的人,今天想学钢琴,明天就想学书法,举棋不定,变来变去,最后的结果就是什么也学不会。

所以千万不要跟风,看到别人学什么你就学什么。

找到你真正需要或者感兴趣的目标,然后根据这个目标,来有目的的选择你要学习、吸收的知识,不要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很多人的碎片化学习属于被动式的,也就是说,系统推什么,你就看什么。

这就会导致两个问题:

第一、看的东西很杂,而且偏娱乐化,无法吸收有价值的东西。

第二、信息浏览是随意的,没有外力驱使,很难进行深入思考。

这就要求我们要变被动为主动,根据你的兴趣和学习目标,主动去搜索相应的内容。

就像你去超市购物一样,如果没有目标的瞎转,很容易看见一样买一样,到最后不仅浪费时间,还有可能买了许多你根本用不到的东西。

而拿着清单购买,虽然会少了些逛超市的乐趣,效率却能提升不少。

三、搭建知识框架

根据你的学习目标,去大量阅读跟你这个目标或主题相关的内容,在自己的笔记本或者是电脑云笔记上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

当你打开知乎,微博,或喜马拉雅等任何app或公众号的时候,记得去搜素目标关键词。

因为这些知识来源都是为你的框架和需求做服务的,学会做各类资源的主人,而不是被」奴役「被动地去接受。

然后把这些知识填充进你的框架,可以做成思维导图,或者是做成目录索引的完整笔记。

四、松弛有度的利用时间

如果总是想利用好每一分钟,其实不仅不切实际,还会令自己整个人都变得很焦虑。

因为当你抱着这个心态学习的时候,每一分钟你都会在想,刚刚那一刻我怎么没有好好学习啊,刷了一会手机,浪费了5分钟,越想越着急,恨不得下一秒补回来。

其实,我们学习的目的无非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所以无需让自己活得那么紧张和焦虑。

劳逸结合,这不是一句安慰,而是从人的实际生理出发的,只有一松一紧,而不是让身体和大脑时时紧绷,学习才会高效。

五、定期回顾复盘

许多人看到一篇好文章习惯性就会点个收藏,但真正能回过头重新找出来看的人却少之又少,这些被收藏的各类文章,基本上不会有」重见天日「的日子,因为从进入收藏夹的那一刻,已经自动变成」古董「。

就好像网上经常吐槽「买书,买了就相当于看了」,付出了真金白银的还是如此,更别说只用动动手指的干货文章。

所以,想要将你浏览过的信息转变为自己的知识,就要及时的去复习、去内化。只有将所学的知识真正了解透彻,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输出,才能算是完全学会。

六、寻找价值感

对于一门知识,假如我们不想学,或者认为学了也没用,我们也就不可能学会它。赋予学习过程某种意义也是学习的一部分。

从事任何一项学习活动,我们都希望获取价值,成年人的学习尤其如此,比如你想学习插花,你可以学会感受生活的美好,提高你的幸福感;学习跑马拉松,可以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学习心理学,可以学会了解自己、了解他人,改善你的人际关系;学习哲学,可以提高认知水平,让自己更加智慧。

所以在学习一样东西时,我们要问问自己,它可以给我带来什么样的价值,它能给我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更通俗一点来说,就是它能给我带来什么好处?把学习的知识和自己的切身利益相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