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或假期有空时,我也喜欢带孩子去逛博物馆,博物馆里那些穿越历史的文物生动地述说着过去,即使隔着厚厚的玻璃也激发着孩子的好奇心。
不过很多时候由于知识有限,也没提前做些功课,在博物馆里只能走马观花,一扫而过,看过就忘,有时候甚至错过了真正的宝藏。
最近,我读了一本很棒的书【湖北省博物馆】,它是「全国博物馆通识系列·一本博物馆」中的分册。编著者说了这样一段话,我觉得非常有道理: 「参观博物馆前预习,参观时看到文物才会与它似曾相识;参观文物后温习,回味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内容和文化脉络。如此,才算基本了解一座博物馆。」
这也是编者出版「一本博物馆」系列的初衷。这本书我觉得不仅适合成年人阅读,也适合6岁以上的孩子阅读,带孩子参观博物馆前先预习,参观后再温习,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物所呈现的历史。
书的脉络很清晰,是按照湖北省博物馆的馆藏顺序,选了「曾侯乙」「越王勾践剑」「曾世家——考古揭秘的曾国」「楚国八百年」「梁庄王珍藏——郑和时代的瑰宝」「天籁——湖北出土的早起乐器」六个展厅的代表藏品进行讲述。
书中用高清实拍图+彩绘的形式,以及通俗有趣的语言阐述了每件文物的尺寸、特征、背后的故事,还会有一些延伸阅读的小知识,而且每一组文物,都用诗句进行了高度概括。
可以说是一本充满文学色彩的通俗读物,一点也不枯燥、晦涩,孩子也能读得进去。我家儿子跟着我读了一部分后,还说「做考古学家挺酷的,需要懂很多呢!古代的人真聪明!」
读完这本书,我准备假期有机会带儿子去湖北省博物馆好好参观一番,近距离看一看书中描述过的那些文物细节,这些细节如果不提前预习真的很容易忽略。
通过这本书,我和儿子也了解到了很多历史故事,以及中国古代青铜铸造、天文历法、音乐舞蹈、绘画艺术等方面的知识,有些可能在博物馆现场参观无法知晓的。
说几件我和儿子都很感兴趣的文物。
铜鉴缶设计得真巧妙,方缶盛酒,鉴缶之间的空隙省冰,这不就可以饮冰酒了!
铜尊盘也能起到冰镇的作用,关键是它的镂空纹饰,细密繁复、玲珑剔透,这放在现代都难以复制吧!
哈哈,原来古人已经发明了吃烧烤的工具,看着铜炉盘,咱们去露营时用它也不错嘛!
古人的生活真是讲究,古人席地而坐,为防止席折角卷边,使其保持平整,四角还放置「压镇」,为了美观又将压镇削成精美造型,学学古人对生活美感的追求!
这玉璜让我想起古装电视剧中看到的翩翩君子,古人对仪态的追求也值得我们学习!
这【二十八宿图】衣箱不仅好看,还给我们科普了一把古人的天文学智慧。
这玉首铜削刀居然是古人的文具,相当于我们现代的「修正液」,用于削去竹简上的墨书错误。
震惊世人的越王勾践剑,这精美的花纹,难怪很多人调侃某品牌抄袭我们古人。越王勾践剑是如何被发现的?它为什么能够千年不朽?又是如何流入楚国的?这本书里都进行了详细考证,非常精彩,我就不剧透了。
古代人对生活真是讲究,房间里香椒、辛夷、白芷、惠草充盈其间,这竹席放在今天也不过时啊!
古人的审美真的绝!手艺真的精妙!这金牡丹花簪天雍容华贵了!记得有一次我带儿子去长沙博物馆看展,有两位打扮优雅的女性在一堆金饰文物前聊天:「......有时候得多来看看老祖宗留下的东西,能找到一些设计灵感......」
这金素杏叶壶是用来装酒的,金灿如新,光芒四射。
还有这金凤簪,工艺精美得令人叹为观止!
......
总共300多件文物,看得实在过瘾。读的过程中,我是不停地感叹古人的智慧、古人的手艺、古人的审美,幸亏有这些文物,才让我们得以窥见华夏五千年文化瑰宝的一角。
博物馆里有百科,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和载体,它们经过系统整理后直观呈现给我们,让我们能「触摸」到历史,所以带孩子逛博物馆很有意义。这样的书应该多陪孩子读,能将博物馆里匆匆浏览的记忆都带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