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心灵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消失在朋友圈了?

2020-10-05心灵

邻座的同事在收拾东西,我知道她今天就要走了。

我坐在工位上没有扭头看任何一眼,索性戴上耳机,自顾自的敲打着键盘,虽然心思并没有在工作上。

一上午都是和新同事交接、收拾东西的细细碎碎的声音,

直到同事抱着文件箱,公司大门开了又关。

我始终都没有和她交谈过任何一句话,没有告别,没有什么有空一起喝咖啡此类的话。

她离开后,我才扭头看了看她的工位,有点失落,但很快又释然。

如果是以前,我肯定会跟她好好告别,毕竟相处很久了,还可能会送她一些纪念品,甚至晚上去吃顿散伙饭,告诉她以后要多联系。

但是,人越长大,就越会丧失一些东西,比如表达。

这种改变其实是有迹可循的,稍微回忆一下自己几年前的状态,感觉那时候的状态大多都很积极。

有时会毫无顾忌的表达自己的情感,表达对家人或朋友的爱;或是面对一些不好的事情时,说些不好听的抱怨话;或是提醒要努力的励志语录……

后来随着认识的人变多,有老同学,有工作上的,有家乡的。我却不再随意述说自己所遭遇到的事情了,不管开心的也好,悲伤的也罢。

因为我越来越觉得自己的渺小和不重要,发现根本没人会去刻意理解你说的是什么。

尤其是在倾述了太多的话之后,得到的是「你想的太多」这五个字,我才逐渐明白这个世界,并没有太多的感同身受。

同样的,以前在朋友圈中,我可以把自己想说的话,表达出来让好友们看到。

就连中午吃了碗面,都要拍张照片,附上一些话晒到平台上。

我希望别人看到评论会说:「你工作这么辛苦,怎么只吃这么一点点呀」,能得到别人的认可,是多么开心的一件事,那时候在评论区互动或聊天,对生活仿佛满都是期待。

如果是想吐槽一碗难看透的面,反而不会晒,这在别人眼中可能是矫情。

朋友圈仿佛就是专门营造给别人看的橱窗,专门用来打造自己积极的形象。

虽然人们都想看到真实的,但他们更愿意看到他们想看到的。 大家都不喜欢负能量,包括我也是。

而那些渐渐不再发朋友圈的人,我想是因为找到了自己的生活的重心吧。

在做人生的加减法上,剔除掉不必要的社交,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经营自己真实的生活,而不是去听那些虚无缥缈的认同感。

这几年,我是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这个时代中,生活的压力,也渐渐体会到一个词语,叫「 人设 」。

如果做一些不利于自身形象的事情,往往会导致「人设崩塌」,这是每个人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正如同事离职,我不是不愿表达,而是不敢表达。因为我并不能想到我所说的话,会被曲解成几层意思,

「哟,我走了开心哈,可以顶替我位置了哈」

「那么兴师动众干嘛,有没有毛病」

……

这个世界的吊诡之处就在此 ,你可能在难得的小长假旅行中,单纯的分享一些旅行美景,

「这是有家产要继承?不用工作的!」

「只发旅行照不发自拍,发际线后退严重?美颜都救不回来?」

……

选择沉默另一个原因就是,我学会了自我对话,我问自己: 我们还会相见吗?

在这个偌大的城市中,我们就像是两条不同的轨道,虽有交叉点,而后也会渐行渐远,我能做的只是不打扰,默默祝好。

离别慢慢成为了生活的常事,遗忘成为了常态。 同住多年室友搬离、相处许久同事离职、朋友渐行渐远……

以前可能还会说一些告别的话,现在只能理性面对了。不是说放弃了语言的表达,而是选择沉默以对。

渐渐地我把自己调到了静音模式,因为我发现静音模式很适合现在的时代。

听过一句话: 现代人的崩溃是一种默不作声的崩溃。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都学会了克制,就算受了委屈,翻江倒海多么悲伤难过,也不会放肆地摔东西,不会歇斯底里地流眼泪。即使是被生活重重地打了一巴掌,也不说话,也不真的崩溃,也不太想活,也不敢去死。

表面上看似风平浪静,实际上内心早已经暗流涌动。

这才是人们不愿意晒的真实生活。

真实生活是一地鸡毛、是看楼就叹气的房价、是还不完的账单、是不顺利的事业,其实并没有朋友圈的那么光鲜亮丽,但也无人关心光鲜背后的死活。

你终会明白,没人多少人真正在意你。

面对生活,让自己一路披荆斩棘的只有你自己,还有那些为你加油的人。 所以生活好不好,不一定要所有人都知道,因为大部分人只是看官罢了。

之前逛某瓣的时候,偶然看到一个分享,分享的是一个小组,并附带一句话:一场行为艺术。

好奇就进去看了看,这个小组名叫「 史上最沉默小组 」,里面足有18万人,却无一人发言。

觉得蛮新奇的,就分享到了朋友圈。

没过多久,觉得没意思,就准备去删掉分享,却看到收到一条私信。

「看你朋友圈一直是一条杠,也好久没给我分享过你的生活,我还以为你把我删了呢!」

哇,当时就激动啊,原来还是有人喜欢听我说一些废话的。

只是这些年,经历许多之后,选择渐渐地把自己给隐藏了起来。

生活在这个时代,感性与理性之间,我选择了理性对待。

直到我后来才明白,让感性与理性时常交融,收敛与放纵并行发生,这才是最好的生活状态。

现在为什么不发朋友圈了呢?

已经把想发的「朋友圈」,以私信的形式发给在乎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