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心灵

为什么人们都不希望「听别人的建议」?

2024-10-14心灵

1、

因为绝大多数的人搞不清楚,他提的到底是一个建议,还是一个抱怨。

人们是喜欢建议的,甚至是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批判。

但人人都讨厌,这种美化为「建议」的抱怨,本质上是「要求别人额外付出,自己却不提高出价」。

这要是放在商业逻辑上,是要被业界所有潜在的合作对象拉黑的,这叫没有商业诚信。

一个好的建议是这样的:

"喵大师,你在研究汇报的最后,总结了你博士三年发表的论文,令人钦佩,业绩卓著。但我必须指出,你所出版的书,从书名上看并不与你的研究题目直接相关,建议删除。相关论文,我建议放在各个研究的题目下面,也许这样更容易让答辩老师理解"。

这种建议千金难换,甚至我愿意和这样的人成为挚友。可以说,我所取得的很多成就,都是靠着这些建议,最后改掉了问题点,才勉强取得的。

而我们日常生活中提到的建议是什么样的呢?

比如题干中描述的:给学校提建议,因为语言不当,导致学校老师另眼对待孩子,造成大人忧虑。

其实,这位家长当时不当的语言很可能是这样的:

老师,我觉得你的班级管理存在问题,你为什么不让我们孩子参加学校科技创新大赛?明明我的孩子从小就被人夸聪明。另外,学校食堂的饭菜质量让人担忧,不仅贵还不干净,是怎么通过质量检验的?

一个人要是做出了这样的「建议」,他被人拉黑是必然的。

这样的建议,我也必然是不听的。

因为提「建议」的这个人,没有弄清楚,什么事情是在我能力范围内是可以改变的。

如果他建议的这件事,不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那首先这个人认知就存在问题,这个意见的质量就不足以让我采纳。

就比如,是否让他的孩子参加大赛,那不是我一个人做的决定。

这位家长哪怕向我抱怨:我孩子那么优秀,为什么没有被选拨进大赛?

我都愿意多说几句,比如我会告诉他,他的孩子可能缺乏一些什么样的材料,也许可以超这个方向努力。

但这个抱怨要变成「建议」,变成「我的班级管理存在问题」,那我必然不能接受,这就等于告诉对方,他孩子没有入选这件事,纯粹是我的责任。

因此我不给这位家长回应,已经是温柔的了。否则,这是一种权力的越界,会给我和大赛产生很多难以预料的风险。

在他开口定义「班级管理存在问题」之间,他是否有调查过,班级管理到底是怎么运行的。有哪些过程是必须的,有哪些优化是由于成本有限而无法实现的,有哪些缺点是不该被改变的,因为这个缺点在客观现实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所以,提出建议之前,我们需要明白三件事 :第一,这个问题是否在对方的责任范围之内;第二,解决这个问题是否符合客观条件;第三,自己的语言是否能让对方理解,并激发出建设性的回应。真正有价值的建议,不是施压和指责,而是共情和引导。

正如弗兰克林所言:「别人的事批评容易,自己的事改善困难。」我们需要站在对方的角度,理解他们所面临的限制和挑战。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提出有效的建议,而不是把抱怨包装成「好心的忠告」。

一个真正有益的建议,应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经过深思熟虑并带有建设性。而伪装成「建议」的抱怨,只会让问题恶化,拉远彼此的距离,甚至让善意的交流失去意义。

2、

一个好的建议,是必须有这样一个态度的。

「我也不确定我的建议是对的。」

这种谦卑能让别人听取你建议的概率大大提高。

因为在别人看来,你对他的问题进行了必要的智力资源投入。

在别人的视角里,他这个做法必然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

说实话,即便我对我的方案非常的自信,我也不确定我的建议在你的情况下,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甚至,我本人是不敢轻易提「建议」的,因为这过于自信了。

我更愿意,指出别人的方案可能存在一些什么样的改善点。当然,我必须指出他原本的方案在另外的层面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比如,我的一个朋友参加了太多的实习活动,结果到了硕士答辩前几个月,论文都还没有动,老师为此很不满。

我是这么提建议的:你大学期间参加了很多实习,这增加了许多的社会经验,算是提前进入职场了。不过,我不确定企业主管是否重视硕士论文的质量,万一我们延毕了,会不会对我们的业绩造成负面影响。你已经有这么多企业实习了,也许你可以考虑,把你的毕业研究和你的就职方向结合下,成为一个亮点。

提建议时,你必须有这种诚惶诚恐的态度。

因为你必须明白,你在干涉别人的自由,这起步就是有罪的。

除非你有某种法定的对这个人某件事负责的义务,否则你给朋友提建议,就必须为这个建议的质量负责。

你保持一种谦卑的态度,本质是在保障对方的自由,即你只是给对方提供了一个参考意见,对方有充足的自由为他的决定负责。

真正有价值的建议应当体现出谦卑与共情。这意味着在提出建议时,不仅要承认对方行为的合理性,还要意识到自己的局限。这样的建议不是强加自己的想法,而是通过启发对方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径。

正如【菜根谭】所言:「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在对他人行为指点时,要先用严谨的心态自省,再以宽容的态度待人。

你的态度保证了,你提建议的动机是一种对对方的爱,而不是一种向对方展示自我优越。

因此,建议的最终价值不在于改变对方,而在于激发出他们的内在动力,使其在自己的方向上前行。如此,建议不仅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更促进了双方关系的和谐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