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心灵

扬州,够硬,重到须惊

2024-08-28心灵

8月初,扬州瘦西湖风景区里挤满了游客。

暮色下,穿着粉色长裙的小女孩蹦蹦跳跳,踩进了一片树林。青砖铺成的地面被灯光一洒,陡然浮现了一首首古诗。远处的湖面,水花凌空般溅起,竟生生映照了一幅幅运河图景。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青史里诗人的笔墨一挥,扬州盛名便远扬千年不衰。

与此同时,这座城市的另一角,却是忙碌光景。

扬州科技局正在筹备着一些不那么「浪漫」,却相当「硬核」的事情。瘦西湖创客周刚启幕,各项跨城产业交流活动纷至沓来。两天三城的出差节奏已不罕见,他们刚从扬州抵达武汉,成立新建的域外创新中心,待返程后又需前往上海。

热火朝天的8月,揣着资料、步履不停的人,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核心腹地频繁出现,城市的车流之中潜藏着无数等待发生的机遇。只是,这一次的主角是人们印象中的松弛之城扬州。

扬州瘦西湖 / 图源:Pexels

正如人们会因为美貌和才情忽视林徽因的建筑学成就,扬州也被低估了太久。当数以万计的游客流连于瘦西湖、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或是行走在东关街、何园时,鲜少知晓这座城市正在发生的蝶变。

3月1日起,全国首部以产业科创为主题的地方性法规【扬州市产业科创促进条例】开始施行。7月30日,扬州市委召开常委会,研究制定【关于支持产业科创激励担当作为的实施办法(试行)】。

8月7日,2024中国(扬州)瘦西湖创客周开幕,现场发布了扬州市首批22家创新联合体、首批20个应用场景机会清单以及揭牌了首家市域科创中心。

一组政策动向,一项科创大赛,从决策到实践的层面,都彰显了扬州正逐渐转型为一座产业科创之城,不仅吸引了众多科技企业和人才,还逐步构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

一座崭新的「未来」扬州,轮廓初现,它和印象中太不一样,「算而今、重到须惊」。

选定扬州

扬州悄悄变身的故事,在卷帙浩繁的文件库里也许能够看得更加完全,但如果我们要快速进入科创这个全新的章节,可以先从来到这里的人讲起。

2022年初,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育材堂(苏州)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易红亮,正在烦恼一件大事。他的团队去年底花费千万欧元,购买了一条全球最先进的激光拼焊一体制造产线,预计在2023年初就会到位。但这条产线落在哪个城市,还尚无定论。

易红亮 / 图源: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官网

而扬州,恰在此时抛了一个橄榄枝。2022年,扬州科技局通过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将国汽轻量化(江苏)汽车技术有限公司引进到了扬州,易红亮正是陪同专家之一,也因此机缘,他了解到了扬州科技局的相关工作。

再5个月前,2021年10月22日,扬州市第八次党代会确立了「聚焦‘三个名城’,争做‘三个示范’,在现代化新征程上把‘好地方’扬州建设得好上加好越来越好」的奋斗目标,其中,产业科创名城排在首位。

产业加科创,这正是易红亮心中等待落地的那块石头,科研孵化工作做了许多年,他亟需一个真正实现产业化的摇篮。扬州务实的工作理念,与他不谋而合。

在扬州的计划里,易红亮是年轻有为的科创人才,对产业前景有着深远的规划,扬州想要真正实现突破,就是需要集聚这样的人。而在易红亮的视角里,这个以前居然没来过的城市,给了自己最大的支持和信心。

扬州运河三湾风景区美丽的火烧云 / 图源:图虫创意

选择一个合适的城市,并不简单。科创资源本身就足够优渥的城市,对企业落地要求严苛,初创者想过关斩将没那么容易;而亟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城市,在招商引资时着重看的是可预见的税收贡献,新公司同样不会获得最大的支持。

但扬州,既有长三角的区位优势,可以辐射全国主要的市场,还有可供大型轮船运输货物的运河及码头,最重要的是,扬州能给科创人才尽可能多的政策和真金白银支持,对易红亮和他的育材堂而言,这里无疑就是最佳的选择。

2022年9月,育材堂在扬州正式落地、签约,并完成注册。2023年3月,那条昂贵的产线终于成功入驻「新房」,易红亮说,那是一个「非常高大上,非常现代化的工业厂房」。

厂房代建,同样也是新晋独角兽航天锂电科技,最终选择落地扬州的重要原因之一。

航天锂电科技(江苏)科技有限公司工厂 / 受访者供图

扬州高邮本有现成的铅酸锂电池产业园,在双碳目标和产业科创的发展引领下,升级优化新能源产业势在必行。而孕育于深圳的航天锂电,核心产品便是大圆柱磷酸铁锂电芯技术,正好能为扬州补全新能源产业缺口之一。

就这样,一个深圳团队移植到了扬州的土壤里。2020年9月,航天锂电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成立。

航天锂电总经理龚盼星,是一个具有典型深圳气质的湖南人。她行事飒爽,言语间几无废话,在公司决策和业务谈判上雷厉风行。一边是敢于冒险的先行者精神,一边是突破自我的文化名都,这注定是一次新颖的尝试。

在高邮高铁站,越来越多西装革履的外地人走出列车,来到航天锂电总部园区,也是在这里,他们第一次尝到了汪曾祺笔下吱吱冒油的咸鸭蛋,看到了李白笔下此生必去的淮扬。在文化的韵味和智能工厂的运转中,一笔笔金额不菲的合作渐次落地。

航天锂电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 受访者供图

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今年4月,航天锂电落地扬州不到4年,就以120亿元人民币的企业估值入选【2024·胡润全球独角兽榜】。消息发布的那一天,扬州科技局和航天锂电都有些惊喜,他们并未提前得知这一喜讯。

无独有偶,6月16日,2024中国(重庆)独角兽企业大会,长城战略咨询发布了【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4】,扬州被评为独角兽企业新城。

扬州市委书记王进健强调,扬州将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国家级高水平科创平台布局,力争主要科创指标2025年超过省均、在苏中苏北地区领先,2030年位居全省前列。

商业世界里的连锁反应似乎正在扬州出现,但这也是计划之中的结果。今年以来,扬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班子,多次重申产业科创的重要性。

扬州致力于打造产业科创高地 / 图源:扬州发布

像航天锂电和育材堂这样的企业,正是在扬州613产业体系培育中,建设产业科创之城的政策背景下,顺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和市场的流向,来到了扬州。

据了解,仅今年1—6月,经过扬州市科技局科技招商认定,落地扬州的科技企业,一共有505家。而截至6月,扬州全市建有科技产业综合体30个、省级以上孵化器36家(其中国家级11家)、省级以上众创空间80家(其中国家级19家),科创载体入驻企业超4000家、在扬州缴纳社保的创新创业人才近5万名。

扎根扬州

来到扬州,只是第一步,对科研人才和科创企业来说,如何真正地扎根扬州,才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根本。

2017年5月份,「工业汇」的创始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后罗红宇,因扬州科技局举办的活动与扬州结缘,当年7月,扬州制汇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立,罗红宇也获评了扬州市「绿扬金凤领军创业人才」。

罗红宇 / 图源:扬州发布

「绿扬金凤」人才引进计划,是扬州向全国抛出的橄榄枝。而最终落地扎根的数千位高层次「金凤凰」,也的确在这片土地上完成了涅槃。

如今,孕育于北京、脱胎于扬州的「工业汇」已入驻企业165万余家,平台月访问量最高突破4000万次,帮助企业实现数据分析、供需对接、跨境代采等多类核心需求,已经成为我国智能制造领域领先的工业大数据平台。

7年来,从5个人的初创团队,到将近50人的规模,新增服务产值近5000万元的现状,罗红宇在扬州完成了创业的几次关键升级。但他始终记得最开始的故事。

先是当时的科技局主要领导专程去往北京拜访,对罗红宇的疑问与担忧,进行逐一解答,给他喂下了一颗定心丸。再是创业的前两个月,扬州政府部门带着罗红宇一家一家的去跑市场,邀请对口的企业和高校资源入驻这个当时还没完全搭建起来的平台,政府工作人员在前面带着,「跑了大概有80家企业,这是让我非常感动的一个点」。

制汇互联办公场地之一 / 受访者供图

除了行动上支持,扬州也为制汇互联申请了各项合规补贴,以及「三免三减半」的税费优惠政策,而后又升级为「五免三减半」,为初创企业提供了真金白银的「发展礼包」。

如今,拥有航空航天专业背景的罗红宇,又因与扬州的发展方向契合,有了新的发展思路。「工业汇」在创业前5年,一直依靠优质的产品和免费服务吸引企业入驻,构建了智能制造领域的生态圈。从2021年开始,罗红宇一边持续做好平台,一边深耕垂直行业,航空业便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5年前,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落地扬州,成立协同创新研究院,中航机载系统共性技术有限公司也在扬州揭牌成立,航空航天人才开始陆续往扬州靠近。今年,规模16亿元的江苏省航空航天(扬州)产业专项母基金发布。

家长带着孩子在江苏省扬州航空馆参观 / 新华社 任飞 摄

在此机缘下,罗红宇陆续把自己的学生、师弟都介绍来扬州落地创业,比起2017年来时的「陌生」,他如今已经能在这里叫得上越来越多熟悉的校友。制汇互联也在实质上做到了逆势上扬,保持了连年快速的增长。

去年,【扬州市科创载体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下发,明确到2025年,全市要新增科创载体面积100万平方米,其中孵化器面积40万平方米。

罗红宇的下一个目标,是开拓一个新的航天产业集群,目前已在选址当中。

在「升级打怪」的历程中,易红亮也同样感受到了扬州的真心。

因落地洽谈顺利,为扩大企业规模和发展空间,育材堂预订了第二条产线,2023年12月底之前,设备要到扬州。难题又来了,新的产线再次面临没有厂房的困境,当年8月,扬州经开区为育材堂选中了一个65亩的地块,但此时新建,能来得及吗?

这涉及几个关键节点,首先是某新势力头部车企要来育材堂做供应商产线的安全考察,他们对产量有比较高的期待,「我们连新厂房都没建好,那车企怎么能相信我们」?除此之外,当时小米产投正有意向投资育材堂,需要进行一次非正式的前期调查。最后,产线是从国外进口,如果厂房不完善,对方不会把设备送进来调试。

扬州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张烽,听完易红亮的种种诉求,直截了当地拿出盖章「承诺函」,保证一定把新厂房按时完工,如未完工,他们也为易红亮找好了备用厂房,就在一号产线隔壁。

这一套操作下来,易红亮终于把心放进了肚子里。当年12月底,产线顺利「搬新家」,负责调试设备的国际专家带着挑剔的眼光走进来,最终留下一句:「这是我见过中国最好的厂房之一。」

图源:扬州发布

从五湖四海邀约人才,到为企业做好托底保障服务,扬州试图用一种最朴实的方法论,去为企业扫除困难。

扬州正在探索一种新的机制,即如何为科研人员减负,让科学家有更多的精力去抓科创,而不是耗在各项文书材料、流程上,扬州科技局介绍道:「按照市委要求,我们对企业不仅是有求必应,还要能够快速的对企业诉求给予答复,给予办理、给予帮办,让他们能够快速成长。」

以扬州的「揭榜挂帅」助企专项行动为例,将发榜难题领回派出单位,揭榜技术送到生产车间,让企业需求与科研技术形成无缝对接,截至7月1日,三年来已累计征集企业技术需求874条,促成技术转移合作及意向合作251项,总金额超2亿元。

除此之外,扬州还组建了「三团一员」(科技镇长团、「科创助航」特派团、技术转移专业服务团和科技人才服务专员)企业服务体系,助力企业精准引进创新人才、加速转化科创成果。

「未来」扬州

扬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潘国强表示:「一句‘听李白的,烟花三月下扬州’,让扬州成为文化旅游城市‘顶流’,去年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次首次突破1亿、创历史新高。」他同时强调,扬州要着力打造长三角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业科创高地与先进制造业基地。

放眼望去,如今的扬州,不仅吸引了游客,也吸引了落地生根的新扬州人。人的流动与选择,决定了一个城市将如何书写自己的未来。

8月11日,游客在扬州渌洋湖湿地公园「水上森林」划船游玩 / 新华社 周社根 摄

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扬州新增就业创业大学生人数连跨1.6万、2.3万、2.5万人台阶,超过当年高考人数。根据全省人社大数据显示,扬州留才率连续两年全省第一;2023年「95后」人才吸引力位列全国第33位,较上年提升8位。

航天锂电的园区里,绝大部分都是外地人,总经理龚盼星如今已是新高邮人联谊会的副会长。她指着窗外,「你去我们的停车场看,可以看到各地的车牌,就像一个展览一样」。

「我们的食堂是扬州十佳职工之家,你可以看到餐桌上淮扬菜和众多的全国各地菜系的融合,我们招待的时候有4种主食,有米饭、面条、馒头、烧麦。」

在许多人的视角里,扬州的三个名片,从文化旅游名城到生态宜居名城,已经广为人知,只有产业科创名城还欠缺一点声量。但龚盼星却没有去过瘦西湖,她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在工作里。

龚盼星 / 受访者供图

龚盼星的眼睛里亮亮的,永远都是神采奕奕的样子:「我们想试一试在(扬州)高邮能不能长出科技类上市公司,我们现在已经长出独角兽公司了,下一步还有没有更大的可能?」

除了将人才直接引进,扬州也成立了多个域外创新中心,推进科技招商。从2022年起,扬州陆续在北京、上海、深圳、西安、苏州等科创资源富集地区建设域外创新中心,有效破解因城市能级不高导致的创新资源承载力不足、创新要素吸引力不强等问题。

域外创新中心围绕「613」产业体系开展科技项目培育招引,累计提供有效项目信息超400个,吸引150家科技型企业入驻孵化,在扬注册企业超120家。

罗红宇曾在北京开创过另一家制造业企业,当时也做到过三个亿的营收,但那是一种相对孤独的感觉,在那样一个用「丰富」都不足以形容的城市里,很少有人会认识一个新的入局者,而扬州给予了他真正的重视和温暖。

易红亮也有着相似的感受,他认为创业没有办法只谈钱,科研工作者有自己的行业理想。扬州既能做到政府提供的高效率和让企业暖心的服务意识,还在成本方面有着比较高的性价比,同时辐射了高品质的劳动力资源和广阔的市场,已经达到了他心目中的「完美」。

扬州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 / 扬州报业传媒集团供图

如今,扬州市委、市政府已经印发了【关于支持产业科创激励担当作为的实施办法(试行)】。

科创是一项很难避免风险的工作,如何宽容失败、如何让干部敢为科技创新去担当的角度上,扬州一直在研究。从今年3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的产业科创促进条例,到现在研究制定的激励办法,都是为了能够最大程度上的调动科创产业发展的积极性。

根据【打造长三角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业科创高地行动方案】,扬州计划到2030年,基本建成产业科创高地。其中,实施创新资源布局行动中,计划到2025年,累计新引进外资研发中心5家、科创领军人才600人,建成省级以上科技孵化载体120家,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320亿元。

这个温柔如水、依江而生的城市,凛然间散发出了理科生的魅力,以文武双全的姿态,吸引了一众新朋旧友,他们将其重新打量、审视,惊叹于它的低调与扎实,直至玉汝于成。

作者 | 南风窗记者 赵靖含

发自江苏扬州

统筹|杨园园

编辑 | 谢奕秋

值班主编 | 黄茗婷

排版 | 八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