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86岁的言情小说作家琼瑶在台湾地区轻生的消息传来后,朋友圈瞬间被刷屏。对70后、80后来说,不管是否看过言情小说,一提到言情小说,脑海里浮现出来的作家首先就是琼瑶。「从金庸到琼瑶都走了,80后真的进入中年了。」有人在朋友圈这样感慨。
1938年,琼瑶出生于成都,祖籍湖南衡阳。她原名陈喆,琼瑶这个笔名出自【诗经】名篇【木瓜】: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这首诗的主旨有争议,但普遍被认为是一首爱情诗。从琼瑶这个笔名可以看出,爱情是她小说中一以贯之的主题,她也以此奠定了著名言情小说作家的地位。但随着时代的更迭,她始终坚持的爱情观和小说风格也被质疑,读者开始流失。
如今,一切俱往矣。琼瑶在遗书中,像她【水云间】里的汪子璇一样潇洒,和世界做最后道别——「‘能爱,能恨、能笑,能哭、能歌、能说、能跑、能动、能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能疾恶如仇,活得轰轰烈烈……’这些,我都在有生之年,拥有过了!我‘活过’了,不曾辜负此生!」
街前街后尽琼瑶
【窗外】是琼瑶创作的首部长篇小说,也是她的成名作,首次出版于1963年,首印1000册,一经出版就售罄。1973年被改编成电影,由林青霞、秦汉等人主演,在中国香港上映,更是轰动一时,年轻的林青霞由此走上电影明星之路。
琼瑶在自传【我的故事】中说,25岁时写的这部小说有很多自传成分。高三时,她升学压力太大,语文老师知道后给了她很多鼓励和关心。这些慰藉让青年琼瑶倍感温暖,敏感细腻的她情窦初开。语文老师的妻子去世了,他是孤身一人,但比琼瑶大25岁。这段感情不出意外地被母亲极力阻拦,母亲将两人恋情以「引诱未成年少女」「诱拐学生」的名义状告至台湾地区「警察局」与「教育部」,老师最终被学校解聘,离开台北。
【窗外】让琼瑶一炮而红后,她以旺盛的创作力写了多部代表作,平均三四个月写一部小说,自2004年9月宣布封笔时已创作了五六十部小说。她的知名小说包括【烟雨濛濛】【几度夕阳红】【彩云飞】【海鸥飞处】【心有千千结】【一帘幽梦】【在水一方】【我是一片云】【庭院深深】等。
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洪子诚写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可以看出,上世纪80年代,琼瑶小说进入大陆后立马受到读者的疯狂追捧,有时代背景的助力。从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有【创业史】【小二黑结婚】等农村题材小说,【红岩】【青春之歌】等「史诗性」小说,都是时代的产物。其中涉及爱情的因素较少,哪怕是最有名的【第二次握手】里写了爱情,都有主角在新中国成立后,回来献身祖国科学事业这样的家国情怀大背景。
由此可以想见,琼瑶那种以爱情为人生至上追求的言情故事,对当时大陆年轻人产生的震动。【琼瑶全集】的策划人钟擎炬认为,琼瑶在「将中国人的阅读从一个状态领到另一个状态」。
1986年11月13日【文学报】统计称,当年广州地区就有70%的学生读过琼瑶的小说。有记者报道,1988年,时隔40年后再次回到大陆的琼瑶,在游三峡途中去一家蚕丝厂参观,被全厂女工包围,她们对着琼瑶激动地说,「我们都是你的读者!」随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琼瑶小说被改编成电视剧,「琼瑶热」前后持续了20多年,能如此长时间受到读者喜欢,在纯文学领域的当代作家中,可以说鲜有人做到。
「打工诗人」邬霞告诉第一财经,1996年她在深圳一家制衣厂打工时,厂门口有很多言情小说出租,很多都是琼瑶的作品,吸引打工女孩们去借阅。北大中文系教授孔庆东曾用唐代的一首打油诗【咏雪】形容「琼瑶热」的盛况空前:「六出冰花降九霄,街前街后尽琼瑶。」
如同读一阕小词
琼瑶的祖父陈墨西是国民党元老,曾去日本留学。父亲陈致平是历史学家,著有【秦汉史话】【三国史话】【中华通史】等作品。琼瑶从小接受了中国传统的精英教育,有很好的古典文学修养。她很多小说的名字,来自古典诗词,【在水一方】取自【诗经·蒹葭】的名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碧云天】【寒烟翠】出自宋代词人范仲淹的「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心有千千结】化用宋代欧阳修的「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终有千千结」;【几度夕阳红】出自明代词人杨慎的【临江仙】,「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当时大陆读者相对还比较陌生的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词,也出现在小说【彩云飞】里,「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媒体人沈河西是通俗小说爱好者,她写文章说,「至少读过琼瑶的人,会上溯去读李白杜甫,读【小时代】长大的人,可以上溯到哪里呢?」
齐鲁师范学院文史学院副教授姜学科在【以词为小说:琼瑶小说的词体特征刍议】中认为,接续中国文学传统是琼瑶小说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它在形式、内容和主题等方面都与中国古典文学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小说人物形象与词体的抒情形象高度一致; 叙述视角词化; 内容如词般专注男欢女爱; 风格感伤细腻,这些特点形成了独特的琼瑶式风格。读一部琼瑶小说,就如同读一阕小词。」
「琼瑶热」的消散
不过,言情小说这样的通俗小说在文学史中处于边缘化位置,整体不太被认可,琼瑶的小说也一直被认为不登大雅之堂。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关于琼瑶小说的另一种声音密集出现。2000年1月,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文学批评争鸣丛书」中,有一本【毒品·艺术——琼瑶作品批判】,作者表示,「本书采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办法,根据琼瑶言情小说属于通俗文化的特点,也采用了通俗的、大众易于接受的点评方式,选取了琼瑶的三部代表性作品进行具体地剖析和批判,并对琼瑶作品的泛滥进行了理性的分析和探讨」。
江苏师范大学教授方忠在【论琼瑶小说创作及其文学史意义】说,琼瑶笔下的女性心理上无法摆脱对男人的依附,小说中很少看到女性真正为事业在奋斗,总是主动或者被动围绕爱情和家庭忙忙碌碌,绿萍本来拥有自己的舞蹈事业,因为意外失去腿后,她只能紧紧依附住丈夫;陆依萍虽然一直强调自尊和独立,但她以为,夺走雪姨看好的女婿就是最好的报复,「这些女主角们对爱情专一、性子柔弱、毫无主见,生活的重心就是爱情,其他事情不过是边缘,只是为了丰满她们的‘人设’而存在,这种对爱情的追求是浅薄而缺乏深度的。「
在「琼瑶热」的消散中,更重要的是读者。当往昔那些躲在被窝里打着电筒看琼瑶的姑娘们进入婚姻,体会到与言情小说中完全不一样的家庭关系、母职现实乃至生活残酷时,很多人才意识到,那些故事只是作家编织的粉红色的梦。
邬霞就曾告诉第一财经,她在工厂打工时,因为年龄小,工作和生活环境非常封闭,对婚姻的期待全部来自言情小说,自然受其影响非常大。她和丈夫是朋友介绍的,婚前就发现丈夫品行有问题,家境也很差,她认为「爱情」最要紧,幻想和他成立一个梦想的家,匆匆和他结婚。几年后邬霞离婚,独自在深圳抚养两个年幼女儿,尝尽单身母亲的艰难。
2005年左右,也就是「天涯论坛」很火的年代,论坛上还有很多「琼瑶黑」。网友们发帖讲述琼瑶的另一面,插足第二任丈夫平鑫涛的婚姻、在小说中美化「小三」等,很多网友表示要坚决与「琼瑶奶奶」划清界限。
沈河西认为,「与其嘲笑她的梦幻与尖叫,不如说是我们已经变得太过现实:大时代颠沛流离后的情感抚慰,在这个承平日久的年岁里显得不合时宜;同样,在一个越发歌颂专偶、憎恨第三者的道德语境里,歌颂爱情的自由与神圣也总有些‘政治不正确’」,「年轻人不再读琼瑶,是因为我们的爱情早已臣服于现实」。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