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心灵

怎么判断一个人心理成不成熟?

2015-04-18心灵

怎么判断一个人的心理成不成熟?

关于这个问题,各流派都有十分详细的测验性量表,但它都将回归到『自我』与『人格』之上。无论是埃里克森还是科尔伯格,或者其他人,他们无一例外都在说这两个东西。

但如果根据荣格理论来判断个体心理成熟与否,则要落在『自性化』之上来进行探讨。

「自性化」在一定程度上是「个体化原则」(individuation)的一个组成部分

个体化原则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思想存在着,它通常被用以描述个体如何维持其自身的独特性。

叔本华认为,该原则所指是「允许事物成为自己的时空」。

荣格对叔本华关于该原则的理解十分欣赏,同时产生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荣格认为,人格并不只是局限于一个能够调节、应对以及最终自我完成的呈现,它还作为『自性』存在。

跟随这个轨迹,可对个人的目标和任务重新定向或调试。

关于『自性』:

「假如无意识可以被看作是和意识并列的影响因素,假如生活中,意识和无意识(狭义地讲指直觉)的要求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确认,整个人格的重心就会发生改变。

这一重心不再在局限于自我之中,即不再是在意识的核心之中,而是在那个可被称为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那个虚拟中心之处。这个新的中心被称为自性。」(【金花的秘密】)

自性不满意于自我对事物的视角,而梦在视角转换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们的梦邀请我们批评自我的立场,同时展现着那些自我在清醒状态下不愿意面对的东西。即阴影。

它能够对主客体进行两极逆转,自我主义者之前所界定的意识便被作为客体所观察到。而在这些观察中,意识转变了方向。

荣格所讲的『自性化』一般在中年阶段才会发生,但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未完成。

同为精神分析流派的玛格丽特·马勒,对个体化进行了狭义化运用。

『个性化』被描述为人格的早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婴儿在心理上与母亲分离,逐渐获得了「独立身份」——即独立于父母存在、具有自主性,并在发展中获得独特的个性和身份。

这一关于早期个体化发展的观点对荣格来说并不陌生。

但他更倾向于把这种个体化(自性化)用于描述人类发展的更为成熟的阶段,即中老年时期。

荣格曾就此话题,对一个学生如此说道:

「我们有我们的自性化形式。一个注定要开花的植物如果不开花,那么它就没有实现它的自性化,它必须实现它的生命循环;

而对于人类,假如不发展意识,也不能实现自性化,因为意识就是他的花,是他的生命,我们的自性化过程需要我们变得有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