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心灵

父母过的并不幸福总是争吵,但爸爸死后为什么妈妈还是抑郁了?

2025-01-06心灵

我还是觉得,不要看指责本身,而要看指责背后包含的情感和动机。

从比较宏大的叙事来看,您的母亲可能和许许多多的基层女性,也许也有过对爱情的幻想,也许也有过自己的抱负,但是没有实现的机会,甚至可能在意识到自己有梦想、有追求之前,就随大流、「听话」地进入了婚姻。

婚姻给了她许许多多的痛苦(如生孩子的痛,打理没完没了的家务的那种西西弗斯般苦役的痛苦),却没有带给她预想中的安全感——一个为她撑腰、为她遮风挡雨、积极维护全家利益的男人(这点在农村非常重要,如果家里没有男人或者没有顶事的男人,村民的各种欺负无处不在),所以她会有怨气,而这怨气,只会向身边最安全的对象释放。

但释放怨气并不代表不爱,释放怨气并不代表不依恋,她释放的只是对【需求没得到满足】的愤恨和不甘,并非否认您父亲整个人。

有时候扭曲的爱也是爱,怒其不争的打骂也是期待,我建议您不要把【瞧不起】这一心理状态给泛化到【否认这个人的全部】。

例如,您若问您的母亲,她一定也会对您父亲的优点——如「善良」、「尽责」、「诚实」等特质进行肯定。她没有您这样全面思考的能力,如果她知道,一个男人若是「玩」得来这个世道——如该争取利益时哪怕是昧着良心也会争取、在农村社会里「吃得开」、会见人下菜、顺风使舵、甚至会巴结权贵,那么他很有可能也不尊重妻子、在家打骂妻子、把在外面提供情绪价值造成的憋屈释放到妻子头上,您的母亲不见得就比现状更幸福。

人总是以为自己没得到的更好,却不知道任何一份「得到」,背后都有「代价」,而学会珍惜身边人的优点,才是幸福之道。

所以,你不要再陷入他们的思维定式,而要作为新时代青年,冷静地看到他们的悲剧所在——不会知足、不会沟通、不会合理表达,因而,你要学习沟通表达,学着知足,从此以后,不要再让自己陷入同样的模式。这样,才能斩断这一悲剧的链条。

对很多女人而言,男人再无能,也是家里的主心骨。没有了这一支柱,女人就垮掉了。我和 @逍遥仙儿 也聊过,就情感方面,男人的进化程度其实比女人低得多,大多数男人远没有女人那么细腻,也没有那么丰富的情绪,因此,传统情况下的默认模式——女人向男人索取情绪价值(如您家的情况,男人木讷不会提供情绪价值,她就通过抱怨、控诉的形式自己给自己提供情绪价值,其实这中间还是实现了情绪价值从您父亲到您母亲的转移),其实根本就是错的。

正确的情况,应该是女人先努力完善自己,努力和自己的情绪和平相处,再让达到圆融状态的自己,去给男人提供情绪价值。

我记得以前看的一本小说,里面讲到一个女子,她从来不向男人索取任何东西,但总是信任男人、鼓励他们、给他们支持。然而,她身边的所有男人,却全都像着了魔一样,想要为她付出。

这其中有一个大老板,也是见过世面的人,但却说,这种女人一辈子他只遇见过一个。

因此,阅人无数、女人如衣裳的他,唯独放不下这个女人。

男人在外面闯荡,他们要应对更多的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如果女人能像慈爱的大地一样,始终包容他,给他坚定的后盾,男人就会「长」出力量来。为这个真正理解他、肯定他的女人,他什么都肯去做。他会展现出最大的潜力,会拥有一个真正值得打拼的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

抱怨是没有用的。抱怨和索取,只会将男人越推越远。

现在讲究男女平等了,妹子们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一个男人天天向你抱怨、指责你这不好那不好,你是不是也会觉得这男人挺下头的?

回到题主的问题上来。您母亲会抑郁,一是因为丧失亲人(尤其像您家这种情况,一下失去那么多亲人)导致的悲痛未得到妥善排解,二是因为失去了排解的渠道,三是因为她在漫长的岁月里已经形成了习得性无助,她不相信自己可以在没有丈夫的情况下过好自己的日子,所以除非,她能再婚,否则她可能会一直持续这个状态。

其实您作为女儿或儿子,如果在自身能量足够的情况下,可以试着开导她,哪怕陪着她,听她说说心里话也好,但最主要的是给她鼓励——那就是在没有男人的情况下,你也可以开心,你也可以过好自己的生活。

也许一家人习惯了和彼此相处,就很难再适应新的人。但是在心情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试着加入一些较友善的圈子,从朋友身上获得社交支持(但就不要向朋友反复抱怨了,朋友可不像老公,说跑就跑了),她会发现,其实世界挺大的,她的生活也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狭小、那么无助、那么令人绝望。

时代不同了,她是有选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