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心灵

我们为什么会感到疼?男女谁更不怕疼?

2024-11-15心灵

长期被忽视的女性疼痛

(图片来源:Daniel Stolle for Nature)

疼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感受,无论是头痛、脚趾碰伤还是注射的疼痛,每个人都会在不同程度上经历。

然而,令人好奇的是, 男女对疼痛的感知是否真的不同? 从表面来看,似乎双方都有「证据」。女性在分娩时表现出的坚韧令人印象深刻,而男性则在身体冒险和战争中似乎更为无惧疼痛。

科学家通过实验研究,揭示了更复杂的答案—— 性别在痛觉感知中确实有显著差异,但其背后的生物学、心理和社会因素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

什么是痛觉?

要理解疼痛,首先需要明白它是如何产生的。 疼痛并不是简单的身体信号,而是大脑对神经信号的复杂处理。

我们的身体遍布着痛觉感受器,它们是专门用来探测痛觉刺激的感觉细胞。这些感受器存在于肌肉、内脏和皮肤中。一旦感受器检测到疼痛刺激,它们就会通过神经网络将信号传递到大脑,最终触发痛觉感知。

痛觉感受器分为以下几类:

温度性伤害感受器: 对极端温度(如高于45℃或低于5℃)敏感。

机械性伤害感受器: 对强烈的压力敏感,比如割伤或撞击。

多觉性伤害感受器: 能够对机械、化学或温度刺激产生反应。

寂静性伤害感受器: 主要存在于内脏中,通常只在炎症或化学刺激下被激活。

伤害感受器与痛觉的脊髓输入:不同的伤害感受器连着轴突纤维;脊髓背角 I 层中的神经元通过层 II 中的中间神经元接收来自有髓(Aδ)伤害感受纤维以及来自无髓(C)伤害感受纤维的输入。

(图片来源:【Principles of neural science】)

不同类型的痛觉信号会通过不同速度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经由 5 m/s至 30 m/s的速度传导的Aδ 轴突和小于 1m/s的速度传导 C 纤维轴突传递到脊髓,神经信号通过脊髓传递到大脑,最后到达大脑中的多个区域进行处理,特别是岛叶和前扣带皮层。

痛觉的传递上行路线,前扣带皮层和岛叶是处理痛觉信息终点的区域。

(图片来源:【Principles of neural science】)

正是这些大脑区域让我们感受到疼痛,并引发与之相关的情绪反应,比如焦虑、恐惧或不适。

疼痛的性别差异

尽管疼痛的生理机制在所有人中基本相同,但性别却显著影响了每个人对疼痛的感知与耐受程度。

在一项经典的1998年实验中,研究者对10名女性和10名男性进行热刺激测试,女性不仅报告了更高的疼痛程度,且大脑的反应也比男性更加明显,这显示了性别差异在痛觉感知中的差异确实存在。另一项对19个欧洲国家27,000多人的研究发现,女性报告患有慢性疼痛的可能性比男性高10%。事实上,大约一半的慢性疼痛在女性中比男性更常见。

当然,由于社会文化的原因,男性不太愿意承认他们感受到的热刺激是痛苦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两性感受疼痛的方式没有潜在的生理差异。

华盛顿西雅图儿童研究所疼痛流行病学家表示, 性别和性别特征对疼痛体验的影响在青春期开始显现。 青春期后,男女开始分泌不同的性激素—男性主要分泌睾酮,女性则分泌雌激素。睾酮与更高的疼痛阈值有关,男性在面对疼痛时通常感知较轻,耐受性更强。而雌激素波动则使女性对疼痛更为敏感,尤其是在月经周期的特定阶段。比如,女性在经期前后更容易出现偏头痛,而这种疼痛通常会随着绝经而减轻。

此外,催乳素这种激素在女性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研究发现,患有催乳素瘤的女性偏头痛发作的风险更高,因为催乳素能降低疼痛感受器的激活阈值,而这一机制在男性中则很少见。因为大多数男性神经元中不存在催乳素受体。

大多数男性神经元中不存在催乳素受体(绿色)。

(图片来源:Frank Porecca)

还记得前面讲到的大脑疼痛感受终端-前扣带皮层吗?

神经科学家Natalie Osborne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了 前扣带皮层与大脑其他疼痛敏感部位在两种慢性疼痛病症中的相互作用 :强直性脊柱炎(一种在男性中更为常见的炎性骨病)和腕管综合症(在女性中更为常见),发现患有和不患有慢性疼痛的男性和女性在膝下前扣带皮层连接方面存在差异,而且这些性别差异还受到该病主要发生在女性还是男性身上的影响。

神经科学家Natalie Osborne研究大脑中与疼痛处理相关的区域。

(图片来源:Kirk Maile)

动物研究同样揭示了性别差异的存在。 雄性和雌性小鼠在疼痛传导过程中依赖不同的细胞通路,雄性依赖小胶质细胞,雌性依赖T细胞。这表明,针对疼痛的治疗可能需要因性别而异。研究者提到,「过去人们往往只关注雄性动物的研究结果,然后直接套用到雌性动物身上,忽略了疼痛研究中很多重要的性别差异和细节。」

尽管生物机制表明女性在某些情况下对疼痛更敏感,但社会对女性疼痛的认知却存在偏见,尤其是与生殖系统相关的疼痛问题,如经期疼痛,往往被视为「正常」,从而被忽视。

随着科学研究的进展,性别对疼痛的影响正在获得更多关注,涉及雄性和雌性动物的疼痛研究数量正在增加,女性的疼痛困境正在逐渐被重视。

多因素影响下的疼痛感知

疼痛感知除了受性别和激素的影响,遗传因素也起到重要作用。

CIP(先天性无痛症,Congenital Insensitivity to Pain)是一种由于SCN9A基因突变导致的疾病,这个基因编码一种钠通道蛋白,控制着神经信号的传导。CIP患者无法感受到疼痛,看似是「幸运」的,但实际上,他们常因无法察觉伤害而遭受更严重的身体损伤,例如未被发现的瘀伤、烧伤,甚至寿命缩短。 这也提醒我们,疼痛虽然令人不适,但却是一种重要的保护机制。

年龄同样是影响疼痛感知的重要因素, 随着人类年龄的增长,疼痛的阈值增加,这意味着需要更强烈的有害信号来提醒老年人有什么不对劲,这增加了老年人受伤的风险。相反,他们对疼痛的耐受性通常会下降。这可能与大脑中处理疼痛的神经元衰退有关。

创伤经历也会对疼痛感知产生深远影响, 特别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常表现出更强烈的疼痛感。更为罕见的情况是疼痛联觉(synaesthesia),即患者在经历创伤性疼痛后,对他人的疼痛产生夸大的同理心。

一些病例表明,这类患者会在看到他人受伤时,自己也感受到类似的疼痛。被截肢者(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外伤的情况下失去了他们的肢体)由于看到其他人的痛苦经历,甚至仅仅是因为那些经历的故事而引发的幻肢疼痛。

正视疼痛才能更好止疼

疼痛是我们生命中不可避免的体验,而它的感知和忍受却因个体差异而千差万别。 正如我们所探讨的,疼痛的敏感性和耐受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性别、激素、遗传背景、创伤经历与年龄,这些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了每个人独特的疼痛体验。

国际疼痛学会从2004年开始,将每年10月的第三个周一定为「世界镇痛日」。了解疼痛的多维性和个体差异是提升全球疼痛管理水平的关键。只有正视不同人群在疼痛感知上的差异,才能真正为那些常被忽视的痛苦找到解决之道。

随着科学的进步,我们有了更多工具来客观测量疼痛,通过生物标志物和大脑信号分析,探索疼痛的评估标准与治疗方式。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可以一起探讨如何通过科学手段更精准地评估疼痛,以及近年来非药物止痛治疗领域的前沿进展。

参考文献:

1."Pain." Principles of Neural Science, 6e Eds. Eric R. Kandel, et al. McGraw Hill, 2021,https://neurology.mhmedical.com/content.aspx?bookid=3024&pid=254330205.

2. Riley, Joseph L 3rd et al. 「A meta-analytic review of pain perception across the menstrual cycle.」 Pain vol. 81,3 (1999): 225-235.

3. Nogrady, Bianca. 「How pain is misunderstood and ignored in women.」 Nature vol. 633,8031 (2024): S31-S33.

4. Bimpong, Kweku et al. 「The Gender Pain Gap: gender inequalities in pain across 19 European countries.」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vol. 50,2 (2022): 287-294.

5. Osborne, Natalie R, and Karen D Davis. 「Sex and gender differences in pain.」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neurobiology vol. 164 (2022): 277-307.

6. Osborne, Natalie R et al. 「Sex-Specific Abnormalities and Treatment-Related Plasticity of Subgenual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in Chronic Pain.」 Frontiers in pain research (Lausanne, Switzerland) vol. 2 673538. 12 Jul. 2021.

7. Al-Karagholi, Mohammad Al-Mahdi et al. 「Prolactin in headache and migraine: A systematic review of clinical studies.」 Cephalalgia :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dache vol. 43,2 (2023): 3331024221136286.

8. Stratton, Harrison et al. 「Nociceptors are functionally male or female: from mouse to monkey to man.」 Brain : a journal of neurology, awae179. 3 Jun. 2024.

9. Sorge, Robert E et al. 「Different immune cells mediate mechanical pain hypersensitivity in male and female mice.」 Nature neuroscience vol. 18,8 (2015): 1081-3.

10. Fitzgibbon, Bernadette M et al. 「Shared pain: from empathy to synaesthesia.」 Neuroscience and biobehavioral reviews vol. 34,4 (2010): 500-12.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Clover青子(医学博士)
监制:中国科普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