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就不说汉人了,就说一个,满洲民族的分支血亲、大清朝的武德担当、盛产人型高达的战斗民族、举族忠烈代代好奴才的---索伦人,在大清是什么处境?
1、索伦部是东北原始部落(今天的鄂温克、达斡尔都是索伦系后裔),和建州女真差不多同一个系统,血统相近,语言、风俗习俗方面很相似。入关后,八旗拉胯了,到康熙中期后忽然想起了索伦人,于是拿他们搞「新满洲」,大力抽调丁壮征兵编练,成军后,康雍乾三朝每战必用,乾隆「十全武功」里头索伦兵几乎打满全场,从蒙古草原到天山南北到青藏高原到台湾岛,地域跨度之大看得人眼晕,而且每次都当决战利器,「索伦兵不到不许决战」成了惯例,帐下有1000索伦兵的大帅就什么都不怕了,索伦兵胜则大战必胜,索伦兵都不行此战必败,比如和通泊一战清军惨败就是因为索伦兵被二逼主帅虐待、临阵先溃才导致的;
2、大清对索伦兵的态度就很耐人寻味,一是强调其「不可沾染汉俗,以全其气」,啥叫「汉俗」?我大清认为种地耕田、住房凿井,甚至吃饱穿暖,都是「汉俗」,所以勒令索伦部留在东北苦寒之地不许迁移,不许种地,不许住瓦房,甚至不许穿棉布衣服,要穿兽皮鱼皮衣,住草棚地窨子,渔猎放马,射猎挖参....一定要保持「勇健之气」,其实就是长期保持原始、赤贫、半饥半饱的状态;
3、索伦人到底人口多好还是人口少好,我大清非常纠结,某年索伦部所在地方天灾,部众死人如麻,地方官怜悯其苦,让流放来的犯人教他们种地,一季后丰收,索伦人说几代人都没吃得这么饱饭,真是皇上天恩,然后皇上乾隆知道了,大怒,把犯人调走,田禾毁掉,勒令其部以后不许种地!乾隆朝因为战事太多,对索伦部的调用到了竭泽而渔的地步,男人一成丁立马被征兵,一辈子服役,不死不回乡,以至于有发现80岁的索伦兵还在披甲,部落里只剩下妇孺残疾,头人不得不组织育龄妇女,结队长途跋涉去留在东北的兵营找丈夫过性生活,叫做「讨孩子」,否则就真没后代了,但是清廷又规定这种活动一年限定次数,怕次数太多后索伦兵「耽于享乐」,至于最强壮的那些部队天南海北到处打仗,根本不留在东北,所以连「讨孩子」的机会都木有,连年战争导致索伦兵伤亡惨重,最优秀的基因反而绝后,所以虽然机关算尽,索伦兵的素质也是一代不如一代;
4、入关前皇太极时期大概统计过索伦各部大概人口6万,到清末大概2万,解放后统计只剩1万多,有清一代,八旗满洲人口虽然增长比汉人低,好歹也翻了十倍不止,对大清建功立业忠心耿耿的索伦人不但不增长,还几乎灭族,这当然都是因以上各种骚操作导致的,说白了,我大清不但不是汉人的国家,甚至都不是所有旗人的国家,仅仅只是关内那一撮上等旗人的国家,同为旗人的索伦兵都被深为忌惮,又用又防,就怕他们中间再出一个努尔哈赤,搞个二次入关,掀翻了八旗亲贵的温柔乡。
所以你还看啥汉人的处境啊!人家满洲连自己同胞都当耗材在用,你汉人算个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