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心灵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渝西纪行:走在重庆与四川的边上

2024-09-30心灵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渝西,是重庆最「接近」四川的地区。
这种接近,首先是字面意义上的:紧挨着。
四川在西,重庆在东,川渝接壤处的渝西八区——江津、永川、合川、璧山、铜梁、大足、荣昌、潼南,此次中宣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重庆主题采访活动就密集到访了六个。
引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这一国家战略中的表述,就要「推进重庆向西发展」,渝西正是「桥头堡」。
这是地理上的接近。
万里长江,独此江津。姜峰摄
还有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上的接近。
一说起重庆,大家都会想到8D立体山城。而渝西可谓「非典型的重庆」:正如此次调研行沿途所见,地势平坦、一马平川,与成都平原更为相像。
其实,这里在历史上曾是四川省地级行政区,因行署先后驻在原江津县、永川县,故称江津地区、永川地区,涵盖上面提到的八个县。直至1983年,整体并入了直辖前的重庆市。
所以,老重庆人仍惯称渝西为「江八县」。随着直辖,八县先后撤县设区,乃成为今天的渝西八区。
前后左右这么一看,笔者也就找到了行走渝西的坐标:川渝交流的桥梁,巴蜀互通的走廊。
世界瑰宝,大足石刻。姜峰摄
有了更宏观的定位,我们对渝西的发展今昔,也就能理解得更加清晰。
比如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被誉为人类石窟艺术史上的巅峰。如此高的成就,不可能一蹴而成。考察其源流,四川省的巴中石窟、安岳石刻,可以说上承洛阳龙门、下启重庆大足,让我们摸索到一条石窟艺术由唐入宋、由北向南的发展脉络——若没有川渝地区长期共同的人文积淀,又怎么会凭空冒出个巅峰?
高峰总在高原上。大足石刻站在了巨人的肩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精细的雕刻,离不开得心应手的工具,石刻艺术的发展,顺带让大足的五金工艺水平水涨船高,龙水镇出产的龙水刀,闻名巴蜀千百年。
时至今日,依托业已发展为西南地区最大规模的龙水五金市场,大足区正探索国际物流通道与外贸新业态融合,增值税免征、便捷通关、结汇创新等举措助力西南小商品组团出口……
不过,深厚的土壤,有时也是种「负担」。
江津区,是长江入渝第一站。长江之滨的白沙镇,酿酒历史悠久,俗称江津老白干。可往西边上游一看,是四川的宜宾和泸州;往南边望,是贵州的遵义。距离「中国白酒金三角」如此之近,却笼罩在巨影下,品牌力难免相形见绌。
怎么办?
唯有求新、变道超车,走年轻、时尚、利口、多元的新路子。寻着酒香,一边聊,一边品,从这次采访团成员们、尤其是女性同行们的反应看,江津白沙前景可期。
白沙镇上,江记酒庄。姜峰摄
当然,这里不只有酒。作为曾经的地区行署所在,江津、永川自三线建设时期以来,形成了良好的工业基础,也构成今日发展的底气。2023年,江津和永川的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以1401.6亿元和1281.4亿元领跑渝西,也居重庆市前列。
如果给永川区印张名片,第一行肯定是——职教之城。
不过一区之域,城市建成区常住人口80万人,却坐拥8所中职院校、5所高职院校、2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和2所成人教育学校,在校师生就有20万人,每年还向社会输送着4万名高素质技能人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支持永川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和西部职教基地」。这与当地的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密不可分:
土地平坦、水网密布,三线建设时期,一批工业企业在永川布局,公办大中专和技工学校也先后设立;上世纪90年代以来,永川又抓住国家推进教育改革的重大机遇,大力引进和培优扶强民办职业院校,通过「城校互动」的发展探索,进而形成了今天一区坐拥17所大中专职业院校的雄厚规模。
当地朋友给笔者算了个数:四个永川城里人,就有一个和职教有关系;过去连续五年,永川始终保持人口净流入,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
近年来,长城汽车、雅迪电动车等一批先进制造链主企业在永川落户,17所大中专职业院校也在提质扩容,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正加快形成,「双基地」建设蹄疾步稳。
科影融合片场、无人驾驶汽车……「黑科技」满满的调研行见闻,与时尚现代的永川城市风貌相得益彰——拥有年轻人的地方,往往拥有无尽的未来。
科技片场,永川出品。姜峰摄
渝西八区,个个不同。怎么发展?答案就是:因地制宜。
回锅肉、毛血旺、鱼香肉丝、水煮肉片……很遗憾,没有一头生猪,能活着走出川渝。
几年前,并非养猪大县的荣昌区,却落地了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凭啥?
抗战时期,原国民政府中央畜牧实验所内迁到了荣昌。这里有一种荣昌猪,被形容为「健如刚鬣色如银」,后来纳入了世界名猪种——很可惜,也是回锅肉的最佳食材。
在此基础上,历经川东荣昌种畜场、四川省养猪研究所等变迁,最终在荣昌组成了重庆市畜牧科学院,2021年更是获批建设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
前端抓种业,后端抓数据,并非生猪主产地的荣昌,编制发布着「中国生猪产业·荣昌指数」。
坐落在川渝交界,从过去「不西不东」,到现在「左右逢源」——科技,才是荣昌的核心竞争力。
荣昌指数,赋能产业。姜峰摄
首要抓工业、重点抓制造业,则是铜梁区的选择。
瞄准「双碳」机遇,当地把新型储能产业锁定为主攻方向,成功引进了海辰储能重庆基地项目,计划总投资130亿元、用地1200亩,是落户重庆的首个锂电储能整装项目,创造了百亿级工业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开工、次年投产的「铜梁速度」。
项目全面达产后,将建成西南地区单体产能最大的储能电池工厂,年产值达300亿元以上。
以海辰储能为龙头,铜梁还引进了四川金汇能等一批配套企业落户,推动川渝毗邻地区产业互补合作,四川自贡年产30万吨电池电解液生产项目已纳入铜梁新型储能产业配套链。
目前,铜梁10平方公里储能产业园基本建成,新型储能产业本地配套率达到60%,川渝配套率约70%,初步构建起储能一小时锂电「供应链圈」。
舞龙舞出了国家级非遗,铜梁人是懂协作的。
铜梁龙舞,红火热烈。姜峰摄
出铜梁,再往东,此次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就走到渝西的最后一站合川区。
合川,顾名思义,河流汇合处。
从秦岭南麓米仓山来的渠江,与岷山主峰雪宝顶流下的涪江,在这里先后汇入陕甘川交界源出的嘉陵江,合川真形胜之地,无怪乎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钓鱼城之战发生于此。
海纳包容、兼收并蓄——合川的风土人情,与「万物皆可涮」的火锅精髓是相通的。
这不,重庆火锅食材产业园落户合川,依托区位、产业、空间、要素、服务、政策等综合发展六大优势,围绕火锅原材料种植养殖、食材加工、集散交易、产品研发、检验检测、消费体验等,全力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世界知名度的重庆火锅食材全产业链。
目前,产业园已经聚焦火锅食材企业340余家,培育特色火锅食材品牌70余个,到2027年力争实现全产业链产值600亿元。
钓鱼城外,嘉陵汤汤。姜峰摄
远眺三江,思绪万千:
渠江,是四川巴中、达州、广安的母亲河;涪江,浇灌了四川绵阳、遂宁的沃野千里;嘉陵江,滋养了四川广元、南充的风华——直至渝西,三川合一、款款南下,不久又在百公里外的重庆朝天门,与浩荡北上的长江撞个满怀,再一同昂首东去。
川渝同源同流。广纳百川,未来必有气象万千!(姜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