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T 1 |
在社会学的术语中,有一个词叫 「失范」 ,在法国人迪尔凯姆提出它的年代,是指现代化使传统价值和传统社会规范遭到削弱、破坏、乃至瓦解,导致社会成员心理上价值观瓦解的无序状态;
后来, 「失范」 跳出了社会学范畴, 引申为当某事物的进程切换轨道但未完成转换时,人们因不知所措而迷失的状态 。
举个形象的例子,好比教育局突然通知明年高考「语数外」换成「音体美」,且第一年只有简单的考纲,没有评分标准,学生、老师、大学招生办都懵了的状态。
恰好,房地产这两年发展正来到 「炒到住」转轨的当口 ,从去年遭受重锤到今年春天开始的全国救市,直至6月,某些地区开始出现一些魔幻的操作, 迷茫、混沌的情绪,弥漫在全行业链的前、中、后端。
通常,为顺应多数读者的关心,笔者只围绕 「地产市场 」角度写推文,但许多荒诞的乱象「供需,板块,城策」的短线的市场逻辑是无法解释的;
2022年中点的推文,笔者切换到
「房产行业」
的视角,谈谈楼市要从「炒到住」切换,
「土地供应者、开发商、购房人」
这三方要面临的
「长期失范」的窘境
。
| PART 2 |
作为 土地供应者 ,从土地招拍挂制度推出的1999年,到如今已运作23年。
地方土供者习惯的无非两条线路: 城投-整地-抵押-拿钱-投资-发展;国土-卖地-拿钱-投资-发展 。
这时候要 转轨、加轨 ,钱袋之源的地要有序地卖,变成产业税收的承载基础,拿出想当一部分做年轻人的保障房,不能做一锤子买卖。
长期以来,地方扮演的角色从来都是 「土地供应方和财政消费方」 ,载体与媒介 只有「土地与金融」 ,那会产生数字,至于土地之上的事,那是次要的。
而「房住不炒」的核心精神在于关注「住房」,地方主要的角色要向 「居住保障方和城市营运者」 转化, 关注「房子」和「服务」这个城市的人 。
.css-19xugg7{position:absolute;width:100%;bottom:0;background-image:linear-gradient(to bottom,transparent,#ffffff 50px);} < style data-emotion-css="12cv0pi"> .css-12cv0pi{box-sizing:border-box;margin:0;min-width:0;height:100px;-webkit-box-pack:center;-webkit-justify-content:center;-ms-flex-pack:center;justify-content:center;display:-webkit-box;display:-webkit-flex;display:-ms-flexbox;display:flex;position:absolute;width:100%;bottom:0;background-image:linear-gradient(to bottom,transparent,#ffffff 50px);} 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