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ke A股 Great Again!
上海黄浦区的广东路上,有个著名的「马路股市沙龙」,和不远处人民公园的相亲角遥相呼应。
这边是金钱,那边是美女。当然,也可以唤作事业与爱情。
在这个「街头股吧」碰头的,大多是中老年股民,他们会自发围成三五个大群,每个大群中间都有个股民,激昂慷慨点评市场行情。
失传已久的古希腊广场演说,被上海的股民朋友传承至今。
但是人头攒动的背后,是真正的江湖,技术派、政策派、基本面派、消息派,鱼龙混杂,齐聚一堂。
有人讲大政方针,有人讲行业动态,有人讲个股操作,有人批发神秘代码……
路过凑近了听,人群里经常蹦出「MACD」「主升浪」「红三兵」「货币理论」「斐波那契数列」「天人感应」……
每到此时,咱们股民的知识面就显出来了,能在股市里搏击风浪的,哪个不是:
既懂母猪的产后护理,又懂摩托车修理的艺术,还懂纠缠和不确定性原理。
「街头股吧」最初是因为万国证券营业部开在这儿,把股民聚在一起,有人在这儿一聊就聊了三十年。
据说这里是上海第一代股民的摇篮,从杨百万到刘益谦,一群牛散就是从街边的草莽江湖,走上了投资的顶级殿堂。
至于那些从年轻人聊到老年人的爷叔阿姨,可能也没料到,自己将来真的能有左右股市的那一天。
最近几天,有个活跃在「街头股吧」的上海爷叔,顶着「爱在深秋」的名号在短视频里「谈股论金」,居然火成了股市流量的风向标。
因为爷叔的牙齿不好,网友送他外号叫:
「漏风股神」。
在视频里,爷叔不仅表达清晰、思路开阔,关键是性格乐观、信心爆棚。
他不仅认定了「券商一哥」中信证券(600030.SH)未来股价要上700元,市值要超贵州茅台,还预测沪指2年后要站上:
14600点。
按理说这些缺乏逻辑支撑的预测,在股吧里一抓一大把,丢进互联网上是翻不起什么浪花的。
即便之前爷叔精准蒙对了几只股票,很多人也只是当乐子看一看。
结果「上海爷叔」从周末开始持续占领炒股话题榜,中信证券周一开盘即冲高,成交量出现明显放大:
散户蜂拥买入技术十连阳。
但像大多数混迹股吧的朋友一样,爷叔的预测经不起夸,比如他视频里才说:
星期二涨得你头晕目眩。
结果周二收盘下来,全市场超4600只个股待涨,创业板跌3%,科创50跌4%,有人半个月涨的收益,一天就跌光了。
有网友说爷叔确实牛逼,确实头晕目眩,10个字说对了9个:
除了那个「涨」字错了。
斯基听说,不少人不是冲着爷叔的理性分析有多么缜密,而是冲着爷叔情绪价值给得足。
吃尽苦头的人,总想做点甜美的梦;习惯了失望的人,总得重新捡起活下去的信心。
连证券行业的权威媒体都跑出来说,上海「爷叔」的言行,精准击中了A股:
人心思涨的「软肋」。
看这话说得,咱们炒股的,肯定是天天思涨,什么时候人心思过跌?
问题是「思涨」什么时候成了市场的「软肋」了?
这「软肋」怎么整天被人拿捏?
上海爷叔爆火,让很多股民想起了当年的赵笑云、叶荣添这些昔日大神,不过他们大多下场不好。
斯基觉得,当下的股市氛围,大伙儿太需要一个类似「川大统领」的人物喊上两嗓子。
众所周知,在粉丝眼里,川宝拳打硅谷天才,脚踢政坛精英,是扯下他们身上遮羞布的真汉子。
把那些看起来高高在上的「ZZ正确」扔进马桶,给敢怒不敢言的粉丝当最佳嘴替。
讲粉丝听得懂的话,做粉丝有爽感的事儿,虽然有时候讲话驴唇不对马嘴,但在他的粉丝眼里就是对抗虚伪的天降伟人。
绝大部分人喜欢听的,不一定是高高在上的道理,而是简单粗暴的情绪。
这道理,其实放股市也是相通的。
时至今日,一些机构的复盘也好、预测也罢,大伙儿连标点符号都不敢相信了。
从「婴儿底」到「少年牛」,10年孜孜不倦唱多的李大霄老师,大伙儿也都审美疲劳了。
自掏腰包、躬身入局,抱着「我不卖你怎么割我韭菜」的胡锡进老师,也早已被市场揍得鼻青脸肿、溃不成军。
整个市场弥漫着一种低气压、荒诞感,没有领头羊,没有指示牌,没有清夜闻钟,也没有晴天霹雳。
这时候跳出一个散户标杆、民间股神,今天说券商崛起,明天说半导体永恒,连口号都和大统领的「MAGA」不谋而合:
Make A股 Great Again!
任何一个低迷了数年的市场,总需要一个情绪宣泄的出口,大伙儿病急乱投医也好,看热闹不嫌事儿大也好,总会熙熙攘攘跟上去。
说是政策刺激也好,游资炒作也好,爷叔股神也好,千好万好:
涨总比跌好!
前段时间,网上有张图四处流传,讲的是如今还坚守在股市里的股民,都是多大年纪。
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市场上的绝对主力是40-65岁的中老年人,总计占比超过了三分之二。
如果细分来看的话,30-35岁的人群占比,甚至还不如70岁以上的人群多。
至于30岁以下的年轻人,比例连4%都不到,年纪轻轻的,不买房不结婚也就罢了:
居然连股票都不玩了!
如果按照入市时间大致推算,40-65岁这些老韭菜,在2007年、2015年的大牛市行情里,应该很容易踊跃入局。
那时,年纪尚轻的他们可能也是梧桐树下「马路股市沙龙」激扬慷慨的一员。
如今也能当一回「爷叔」,享受片刻「股神」的称誉。
如何让年轻人相信,市场是真正具有赚钱效应的,应该是时下的当务之急。
股市向来是终身在岗,没有什么延迟退休的缓冲余地。
问题是,股民们也出现了老龄化危机。
来源:老斯基财经(ID:laosijicj) 作者:波旁斯基
转载 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