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11月4日讯(编辑 李响) 频繁遭遇赎回的部分基金,规模出现了较大幅度下滑。财联社据机构统计数据注意到,截至三季度末,纯债基金(短债、中长债、指数型债基)规模环比二季度末下降2069亿元,为2023年下半年以来首次季度规模环比下降,其中短期纯债型基金规模变动幅度最大,减少了2257亿元。
市场人士直言,每当债市波动震荡,短期纯债基金成为最容易「受伤」的赎回品种。
8月以来债市明显调整,叠加9月末「金融新政」,债市继续深度调整,信用债市场表现明显弱于利率债,从而引发了纯债型基金近6个季度以来的首次规模下降,同时绝大多数纯债型基金收益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上述统计由德邦固收相关研报作出。
机构人士称,自8月来短债基金频繁遭小规模赎回,与债基被理财当作流动性管理的工具关系较为密切,此外在股债跷跷板效应下,债基频遭清盘,资金回流股市,也间接削减了短债基金的份额。不过业内人士指出,宽信用环境下债市企稳根基仍存,参考过往历史,债市企稳后短债基金或将率先回暖,并推动存单、短端信用债利率下行。
据天相投顾统计,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主动偏债基金产品(包括纯债、混债、可转债、偏债混合基金)管理规模总计94033.86 亿元,相比二季度末减少3248.40亿元,降幅约3.34%。其中纯债基金(短债、中长债、指数型债基)规模环比二季度末下降2069亿元,是拖累债基规模扩大的主要因子,这其中又以短期纯债型基金锐减2257亿元,成为本轮债基赎回的主要品种。
收益表现方面,Wind短期纯债型基金指数显示,10月份短债基金仅上涨0.13%,最大回撤达到0.11%,同样低于中长期纯债型基金指数的0.18%和债券指数型基金指数的0.21%,在10月的表现最为暗淡。
据德邦固收首席吕品统计,截至10月底,固收类理财、短期纯债基金近一年回报中位数分别为2.44%、2.86%,较7月底分别下滑60bp、37bp,中长期纯债基金受益久期较长,近一年回报中位数较高达到3.86%,收益降幅也相对较小,较7月底降幅仅29bp。
市场人士认为,每当债市波动震荡,短期纯债基金总是成为最容易「受伤」的赎回品种,与债基被理财当作流动性管理的工具关系较为密切。华泰固收分析师仇文竹指出,理财这一行为模式虽方便自身管理,但也增大了债基应对申赎的压力,加上四季度敏感时点,扰动因素可能较多,债基负债端管理难度加大。
仇文竹表示,近期债基二级市场净卖出信用债,降低二永债、中长久期信用债占比,直接导致信用债表现整体不佳。此外,债基也面临政策方面、股市影响等不确定性,银行等委托人倾向于在年底持盈保泰,导致债基倾向于适度控制久期、重视票息。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中短债及短债基金品种开始出现久期拉伸的「拐点」信号。据华西固收团队统计,截至11月1日,中短债基金久期中位数由前一周的1.15年回升至1.19年;短债基金久期中枢由0.92年拉伸至0.94年,债市修复性回暖的逻辑正在被市场逐步强化。
不少机构人士均表示,基本面偏弱的核心逻辑暂未改变,流动性的持续宽松对债市仍有保护,债市调整带来的修复机会值得重视。
吕品表示,从去年7月一揽子化债至2024年6月末,短债基金规模同比增长63.23%,远超过中长期纯债产品同期增幅的25.31%,虽然8月来的债市调整中短债产品规模下降幅度相对更高,但作为流动性管理和平滑投资的重要工具,可以看到短债基金的修复速度也较同期中长期纯债基金更快,若债市后续企稳,短债基金或也将率先回暖,并推动存单、短端信用债利率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