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关键在于人口,中国传统政治认为好战必亡,是因为中国是个农耕国家,人口的产出非常依赖土地,如果对外侵略过多,虽然占据了大量土地,但由于招致原住民的仇恨而无法充分开发土地,那么占领的土地就实质上成为国家的负担,不但无法有足够产出反而要消耗国家的行政、军事资源。
中国也尝试过大屠杀原住民和迁徙本国人口,但耗费的代价都太大了,因为本国内部还有这么多人要养,对外征战意味着短时间内本国人民不但无法得到供给,反而还要把仅剩的一点剩余价值贡献给军队消耗掉。而军队占领的地区又不知道何时才能反哺国内,甚至占领区自己都已经把粮食资源消耗的差不多了,等于帝国又多了一个拖油瓶。迁徙人口对帝国来说更是一个伤筋动骨且旷日持久的巨大工程。
所以中国从历朝历代对外扩张的经验教训中得到了一个教训,那就是帝国的扩张是有边界约束的,这个约束就来自于土地产出,土地生产效率直接决定了帝国的疆界。固然,人口越多,耕种土地的人就越多,但土地产出总有一个上限,当人口多到一定程度,人口的消耗就赶不上他们的耕种产出了。我们看中国历史上经常有穷兵黩武导致赋税加重,民众痛苦不堪于是纷纷起义的故事。这本质上就是人口太多消耗了资源,导致帝国无法积累起足够的剩余资源用于对外扩张,到最后甚至连自保的资源都捉襟见肘。
但是对农耕社会而言,又不能减少人口,因为土地还是需要人来耕种的,人口太少又会导致产出跟不上,所以是进退两难。耕地给了人类一个稳定的依赖条件,但又反过来约束了人类。
西方国家完全不遵从农耕社会的逻辑而是反其道行之,因为西方的土地生产力薄弱,致使他们反而减少了土地依赖。破碎的大陆->无法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控制地方势力->难以组织起大规模土地耕作水利建设->土地难以供养较多的人口->民族被迫只能将有限的资源倾注在更少的群体身上,培养一支能征善战的精英队伍->掠夺、商业所得收益大于投入->更加不重视农业生产,将更多资源投入到对外扩张上->良性循环。
我们知道中国历朝历代都饱受游牧民族侵略之苦,关外的土地贫瘠,农业产出少,只能长草养牛羊,这样能供养的人口基数是很低的。所以对游牧民族来说,抢掠的收益要比自己耕种大的多,抢掠中原是他们的最优解。但带来的后果就是游牧民族在关外要保持一个极低的人口数量,同时要保证族人个个都是精英战士,老弱病残不能长时间在族内存活下去,原因很简单,抢掠本身相比于农耕就是一个损耗极大的过程,如果说自产自足可以供养10人口,那么光靠抢掠能供养3人口就不错了。
西方用较少的人口换取较强的掠夺能力,用食物链来比喻的话,中国相当于食草动物,西方相当于食肉动物,食草动物能量转换效率高,所以数量高于肉食动物好几个数量级,食肉动物靠捕杀食草动物为生,能量转换效率低,所以数量较少,有的还濒临灭绝。但是食肉动物个体战力普遍很强,先天不良者基本都会夭折。
西方国家也是如此,人口少,精英多,拖油瓶少,最典型的美国,国土面积和中国目前的版图相当,可耕种土地比中国多的多,还比中国土地肥沃的多,然而至今只有3.32亿人口,是中国人口的四分之一。
假如一个精英的产出可以供养一万个拖油瓶,那么西方人会果断淘汰掉其中的五千个。把省下的资源集中起来出去继续抢。中国人则会让这一万个人每人少吃一口,再多养一千个拖油瓶。所以西方人推崇的是马太效应,而中国人讲的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由于西方人数少,所以掠夺来的财富再怎么挥霍也能留下一部分用于点科技树。而中国人数多,任何财富一旦平均分配到这么多人身上就不剩下多少资源能用于研发了。
按照这个逻辑其实很多事情都能解释的通,比如早在西方大航海之前郑和就已经下西洋了,但为什么没有像哥伦布那样建立殖民地呢?因为中国自己都有一大家子人要养,远征海外是亏本买卖。西方人为什么不亏?因为他们本身没几个人,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烂命一条。
再比如为什么黑死病之后催生了西方的文艺复兴?因为原本西方也不是一开始就选择对外抢劫这条道路的,他们也是被逼的,毕竟人性上说,如果能安稳过日子谁也不想脑袋别裤腰带上活着,古代西方遵循的也是农耕社会的逻辑,只不过他们的农耕效率低规模小,勉强维持生存而已,肚子能填饱算不错了,文明什么的就不要说了,这就是所谓的黑暗的中世纪。
直到黑死病来临,欧洲一下死了三分之一的人口,前面说了农耕社会对人口数量是既有上限要求,也有下限要求的,现在好了人口数量骤减,一下子击穿了下限,农耕模式彻底玩不转了,只能转换成劫掠模式,于是天主教被新教取代。从此甩掉包袱轻装上阵。
直到现在,东西方也是遵循这个逻辑,目前欧美对全球的掠夺已经从殖民时代赤裸裸的武力改为了商业、法律方式,当然武力辅助也是必不可少的,同时欧美社会仍然保持着较高的人口淘汰率,使得国家可以将丰厚的教育资源分配到极少数精英群体上。中国最头疼的问题则是就业率,虽然这几年教育水平上来了,但人均教育资源、创新能力仍然和西方国家没法比,东西方科技差距仍然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来追赶。与此同时西方国家仍然还在吸引全球优秀人才的流入。
我觉得即使是国内也是遵循着这一逻辑,东西中部城市用自己的廉价劳动力和廉价资源供养着东部沿海城市。发达城市的房价就是天然的大过滤器,用于淘汰掉多余的那部分低端人口,吸引外地的高学历人群,以此来维持城市的整体竞争力。
那么东西方逻辑是否能相互转化?对双方来说都很难,因为西方的地理情况决定了谁也无法在西方行使有效统治,而中国的地理情况又正相反。西方无法实现中央集权就无法实现全欧一盘棋,就会造成人口得不到资源分配而无法大规模增长。人口基数少,精英阶层就能轻松驾驭民众继续为少数精英利益服务。因为要糊弄3.3亿人和糊弄13亿人的难度差异是数量级级别的,在中国,愚民政策并不总是看上去那么有效。
但是,随着地球越来越小,交通越来越便利,人口的流动很可能会越来越便捷,比如说大量的难民涌入西方国家,一方面改变了当地的人口结构顺带改变了西方文化,另一方面也在缓慢增加西方国家的人口。这种潜移默化的改变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等到西方人意识到之后再想改变已经晚了。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美国白人至上主义者开始大量出现。